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24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人工给力使车拐和花盘转动,套在花盘上的链条带动飞轮转动,带动车轮向前滚动行走。在中长距离运行时,人体力消耗较大,又增加运行时间。尤其是当道路凸凹不平时,自行车震动较大,使人腰椎产生振荡,影响健康。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普通自行车存在的弊端,提供了一种用力省, 提速快,防振性能好,既是交通工具又能锻炼身体的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弹簧5装置在上板2和下板6的同一长方孔中,且上下两端用上活动支撑块8和下活动支撑块7支撑固定,增力圈1活动设置在上板2 上端的正方孔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双连扳中采用了弹簧,吸收了车轮在行走中产生的振动,保证了人们的腰椎不受损。设计了增力圈,形成重量变动力及增力,加快了车轮的转动,节省了骑车的体力,可节省40 %人力,使自行车效率大幅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弹簧5装置在上板2和下板6的同一长方孔中,且上下两端用上活动支撑块8和下活动支撑块7支撑固定,增力圈1活动设置在上板2上端的正方孔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增力圈1外形为正方体,内孔由直线和不同曲率弧线连接,形成带凹槽的筒形封闭圆。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上板2中的增力圈1内孔通过轴档3装置在前后轮轴4 的两侧。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下板6用螺栓穿入圆孔装置在前后车叉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自行车前后车轮外两侧装置由弹簧和上下板组成的减震机构,可吸收车轮行走时产生的振动。在上板的方孔中装置增力圈,上平面承载车重,内孔由直线和不同曲率弧线连接封闭,形成凹槽部压轴拐,在第一象限,偏移中重线 13-27°角,线连接点压在轴拐上,使轴拐推前27°角,形成载重变动力,力传给滚珠到轮碗,和轮碗一体车轮增力快转,自行车快速向前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 装置在上板 (2)和下板(6)的同一长方孔中,且上下两端用上活动支撑块(8)和下活动支撑块(7)支撑固定,增力圈(1)活动设置在上板( 上端的正方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其特征是增力圈(1)外形为正方体,内孔由直线和不同曲率弧线连接,形成带凹槽的筒形封闭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其特征是上板 (2)中的增力圈(1)内孔通过轴档(3)装置在前后轮轴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其特征是下板 (6)用螺栓穿入圆孔装置在前后车叉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载重变动力、增力及防振双连扳装置。所述的弹簧(5)装置在上板(2)和下板(6)的同一长方孔中,且上下两端用上活动支撑块(8)和下活动支撑块(7)支撑固定,增力圈(1)活动设置在上板(2)上端的正方孔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双连扳中采用了弹簧,吸收了车轮在行走中产生的振动,保证了人们的腰椎不受损。设计了增力圈,形成重量变动力及增力,加快了车轮的转动,节省了骑车的体力,使自行车效率大幅提高。
文档编号B62K25/04GK202006860SQ2010206960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翟红 申请人:翟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