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24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型载货汽车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通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包括多根纵梁、多根位于纵梁上并与纵梁呈垂直布置的变截面型横梁,以及位于变截面型横梁上的底板,其中,纵梁为截面呈 “[”型辊压钢板,截面尺寸为高100mm、宽50mm、厚3mm、,横梁为截面呈“[”型冲压钢板,中间截面尺寸为高100mm、宽40mm、厚3mm,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较大(通常为400mm),纵梁与横梁通过直角型连接板以铆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接。这种结构的底板总成存在承载能力低、强度不够、抗变形能力差和重心偏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重心低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可使车厢的承载能力、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明显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包括多根纵梁、多根位于纵梁上并与纵梁呈垂直布置的横梁,以及位于横梁上的底板,还包括一端和上侧分别与所述纵梁和横梁焊接的加强梁,其中,所述加强梁为“U”形变截面结构,所述纵梁为截面呈矩形的矩形钢管,所述横梁为截面呈倒“几”字型的冲压钢板,纵梁的上侧与横梁的下侧焊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梁的截面尺寸为高100mm、宽50mm、厚4mm,所述横梁的截面尺寸为高60mm、宽50mm、厚3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为32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为瓦楞钢板。本实用新型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纵梁加厚了,并采取了截面为矩形的结构,使得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在纵梁方向上的强度得到了加强;2、横梁降低了高度,增加了宽度,截面也改为倒“几”字型,缩短了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 使得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在横梁方向上的强度得到了加强;3、纵梁和横梁由原来的铆接或螺栓连接改为焊接;4、设置了增加刚度的变截面“U”型加强梁。这些技术措施的设置使得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整体承载能力、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且车厢底板总成重心低,保证了轻型载货汽车在工程施工等复杂工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梁与横梁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瓦楞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4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装置包括纵梁1、横梁2、底板3和加强梁4。多根横梁2位于多根纵梁1的上面并与纵梁1呈垂直布置,所述纵梁1为截面呈矩形的矩形钢管,所述横梁2为截面呈倒“几”字型的冲压钢板,在本实施例中,纵梁1的上侧与横梁2的下侧焊接;其中,纵梁1的截面尺寸为高100mm、宽50mm、厚4mm,横梁2的截面尺寸为高60mm、宽50mm、厚3mm,所述各相邻横梁2之间的间距为320mm。所述加强梁4为“U”形变截面结构,所述加强梁4 一端和上侧分别与纵梁1和横梁2焊接。所述底板3设于横梁2上,所述底板3上设有凹凸相间的条纹3-1,所述条纹3_1 的走向与纵梁1的长度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为瓦楞钢板。
权利要求1.一种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包括多根纵梁(1)、多根位于纵梁(1)上并与纵梁 (1)呈垂直布置的横梁( ,以及位于横梁( 上的底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和上侧分别与所述纵梁⑴和横梁⑵焊接的加强梁G),其中,所述加强梁⑷为“U”形变截面结构,所述纵梁(1)为截面呈矩形的矩形钢管,所述横梁( 为截面呈倒“几”字型的冲压钢板,纵梁(1)的上侧与横梁O)的下侧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的截面尺寸为高100mm、宽50mm、厚4mm,所述横梁O)的截面尺寸为高60mm、宽50mm、厚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邻横梁(2)之间的间距为3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 为瓦楞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为瓦楞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型载货汽车车厢底板总成,包括多根纵梁(1)、多根位于纵梁(1)上并与纵梁(1)呈垂直布置的横梁(2),以及位于横梁(2)上的底板(3),还包括一端和上侧分别与所述纵梁(1)和横梁(2)焊接的加强梁(4),其中,所述加强梁(4)为“U”形变截面结构,所述纵梁(1)为截面呈矩形的矩形钢管,所述横梁(2)为截面呈倒“几”字型的冲压钢板,纵梁(1)的上侧与横梁(2)的下侧焊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重心低,可使车厢的承载能力、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广泛应用于轻型载货汽车。
文档编号B62D33/00GK201951563SQ20102069592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何刚, 安秋鸿, 王天柱, 邱晓军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