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73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支撑架。
背景技术
当今的自行车支撑多为可绕轴转动的杆或框架,长度固定且大于车轮半径时才能保证停车时对车的固定。因此当前的自行车支撑不节省空间,固定轴磨损较快,且支撑杆架在交通拥挤时容易被其它自行车轮挂到或伤及行人,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采用能够垂直收起支撑且能变换杆长度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包括挡板、外管、卡头、内管、脚蹬、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位于车架垂直大梁上,外管外侧有滑槽。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侧,所述内管通过活动方式与外管连接,所述内管可以在外管内滑动,所述内管顶端与外管内侧顶端通过拉力弹簧连接。所述卡头位于内管中下方,卡头可以在外管滑槽中上下移动,也可以卡在外管下方滑槽边卡口处。所述支脚位于内管下端。所述脚蹬位于内管下方;所述脚蹬位于支脚上方。所述挡板位于车座下方。使用时,脚踏脚蹬,带动内管滑出外管,当卡头带出滑槽时,脚向旁边拨动脚蹬将卡头卡在卡口处即可。本实用新型停车时不用抬起车子,减少了有害力矩,提高了自行车支撑装置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其中,1、挡板;2、外管;3、卡头;4、内管;5、脚蹬;6、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如图所示的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包括挡板1、外管2、卡头3、内管4、脚蹬 5、支脚6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位于车架垂直大梁上,外管2外侧有滑槽。所述内管4位于外管2内侧,所述内管4通过活动方式与外管2连接,所述内管4 可以在外管2内滑动,所述内管4顶端与外管2内侧顶端通过拉力弹簧连接。[0019]所述卡头3位于内管4中下方,卡头3可以在外管2滑槽中上下移动,也可以卡在外管2下方滑槽边卡口处。所述支脚6位于内管4下端;。所述脚蹬5位于内管4下方;所述脚蹬5位于支脚6上方。所述挡板1位于车座下方。使用时,脚踏脚蹬5,带动内管4滑出外管2,当卡头3带出滑槽时,脚向旁边拨动脚蹬5将卡头3卡在卡口处即可。本实用新型停车时不用抬起车子,减少了有害力矩,提高了自行车支撑装置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包括挡板(1)、外管(2)、卡头(3)、内管、脚蹬(5)、支脚(6);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 位于车架垂直大梁上,外管( 外侧有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⑷位于外管(2) 内侧,所述内管(4)通过活动方式与外管( 连接,所述内管(4)可以在外管O)内滑动, 所述内管(4)顶端与外管O)内侧顶端通过拉力弹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3)位于内管 (4)中下方,卡头C3)可以在外管( 滑槽中上下移动,也可以卡在外管( 下方滑槽边卡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6)位于内管⑷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 位于内管⑷下方;所述脚蹬(5)位于支脚(6)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位于车座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支撑架,包括挡板、外管、卡头、内管、脚蹬、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位于车座下方;所述外管位于车架垂直大梁上,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侧,所述内管通过活动方式与外管连接,所述内管顶端与外管内侧顶端通过拉力弹簧连接,所述内管可以在外管内滑动;所述支脚位于内管下端;所述脚蹬位于内管下方;所述脚蹬位于支脚上方。使用时,脚踏脚蹬,带动内管滑出外管,当卡头带出滑槽时,脚向旁边拨动脚蹬将卡头卡在卡口处即可。本实用新型停车时不用抬起车子,减少了有害力矩,提高了自行车支撑装置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2H1/00GK202201085SQ201120308028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杨溢 申请人:杨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