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74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车身下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车身下部构造,其课题在于确保乘客的脚下空间并且降低地板部。侧部的车身下部构造(10),具备:门槛上部构件(16),其具有:构成门槛(12)的上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壁部(16A)、位于相比上述上壁部(16A)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位置,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内壁部(16B)、以及连结上述上壁部(16A)的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上述内壁部(16B)的上端部的连结壁部(16D);门槛下部构件(18),其构成上述门槛(12)的下部;配线束(28),其沿着上述门槛(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至少一部分(28A)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上述连结壁部(16D)、上述上壁部(16A)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16E)以及上述内壁部(16B)的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16F)形成的截面内。
【专利说明】车身下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身下部构造。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的侧门框上部构件(side sillupper)与侧门框下部构件的侧门框的侧门框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27452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58670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9-11027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11772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11549号公报
[0008]然而,在该侧门框构造中,例如当配线束沿侧门框延伸的情况下,担心乘客的脚下空间变得狭小,并且地板部的侧部(门槛部)变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乘客的脚下空间并且能够降低地板部的侧部的车身下部构造。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构造,具备:门槛上部构件,该门槛上部构件具有:上壁部,该上壁部构成门槛的上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门槛设置于车厢的地板部的侧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槛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内壁部,该内壁部位于相比上述上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位置,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及连结壁部,该连结壁部连结上述上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上述内壁部的上端部;门槛下部构件,该门槛下部构件构成上述门槛的下部;以及配线束,该配线束沿着上述门槛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上述连结壁部、上述上壁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以及上述内壁部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形成的截面内。
[0011]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构成门槛的上部的门槛上部构件具有:上壁部;位于相比上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内壁部;以及连结上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内壁部的上端部的连结壁部。另外,配线束沿着门槛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连结壁部、上壁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以及内壁部超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形成的截面内。
[0012]因此,能够抑制配线束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以及车辆上侧突出,因此即便配线束沿着门槛延伸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乘客的脚下空间,并且能够降低地板部的侧部(门槛部)。
[0013]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上述连结壁部形成为随着越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趋向车辆下侧的倾斜壁部。[0014]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连结壁部形成为随着越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趋向车辆下侧的倾斜壁部,因此在该连结壁部与上壁部以及内壁部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棱线。由此,能够增加门槛的棱线的数量,因此能够提高门槛的刚性。另外,能够将门槛在车辆上下方向小型化,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地板部的侧部。
[0015]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具有门槛条,该门槛条具有接近配置于上述上壁部的车辆上侧并从车辆上侧覆盖上述配线束的上侧条部。
[0016]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从车辆上侧覆盖配线束的门槛条的上侧条部被接近配置于上壁部的车辆上侧。因此,即便在具有门槛条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侧条部向车辆上侧突出,因此能够降低地板部的侧部。
[0017]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上述门槛配置于前轮的车辆后侧,在上述门槛的前端部结合有堵塞上述门槛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
[0018]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在门槛的前端部结合有堵塞门槛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因此,例如,即使碰撞体从车辆前侧与车身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侧碰撞(换句话说,发生偏置碰撞或小面积重叠碰撞),前轮与门槛干扰,也能够将来自该前轮的碰撞负载经由横隔板传递至门槛。
[0019]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在上述横隔板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车辆正面视角中相比上述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
[0020]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在堵塞门槛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形成在车辆正面视角中相比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因此,承受来自前轮的负载的面积与形成该突出部相应地变大,并且,该突出部为横隔板的一部分,横隔板又与门槛结合,因此能够高效地将来自前轮的碰撞负载传递至门槛。
[0021]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在上述内壁部以及上述连结壁部的前端部形成有从车辆前侧切开的切口部,上述横隔板具有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上述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内的主体部,上述突出部从上述主体部通过上述切口部相比上述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
[0022]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在内壁部以及连结壁部的前端部形成从车辆前侧切开的切口部,突出部通过该切口部相比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因此,即使横隔板的主体部在车辆正面视角中收纳于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内,也能够通过形成切口部这样的简单的构造,使突出部相比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
[0023]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具备前围板,该前围板设置于上述车厢的前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上述前围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通过上述切口部与上述横隔板结合。
[0024]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前围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通过切口部与横隔板结合。由此,能够提高前围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支承刚性,进而提高前围板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刚性。
[0025]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具备前柱,该前柱从上述门槛立起设置,并且具有与上述突出部结合的凸缘。
[0026]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具有与前柱突出部结合的凸缘。由此,能够提高前柱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刚性。
[0027]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具备侧外板,该侧外板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上述门槛,并且具有与上述关出部结合的凸缘。
[0028]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侧外板具有与突出部结合的凸缘。由此,能够提高侧外板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刚性。
[0029]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第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具备加强件,该加强件设置在上述车厢的地板部的相比上述门槛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加强件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该加强件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加强件上部构件以及加强件下部构件。
[0030]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设置有在车厢的地板部的相比门槛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件。因此,在发生车辆前面碰撞时,能够利用门槛以及加强件将负载传递至车辆后侧,并且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时,能够利用门槛以及加强件抑制碰撞体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入。
[0031]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在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车身下部构造中,上述门槛上部构件和上述加强件上部构件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一体形成,上述门槛下部构件和上述加强件下部构件与同上述地板面板上部构件一起构成上述车厢的地板部的地板面板下部构件一体形成。
[0032]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门槛上部构件、加强件上部构件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一体形成,门槛下部构件、加强件下部构件同地板面板下部构件一体形成。因此,能够抑制部件件数的增加,因此能够削减成本。
[0033]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确保乘客的脚下空间,并且能够降低地板部的侧部(门槛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构造的车身下部的立体图。
[0035]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
[0036]图3是图1所示的门槛以及横隔板的主要部分放大分解立体图。
[0037]图4是图1所示的车身下部的主视图。
[0038]图5是图4的4-4线剖视图。
[0039]图6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1]此外,各图所示的箭头UP、箭头FR、箭头OUT分别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右侧)。
[0042]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构造10的车身下部B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12。该门槛12设置于车厢的地板部14的侧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槛12剖切而得的截面形成为闭合截面状。如图2、图3所示,该门槛12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的门槛上部构件16以及门槛下部构件18。
[0043]门槛上部构件16朝车辆上侧突出,构成门槛12的上部。该门槛上部构件16具有上壁部16A、内壁部16B、外壁部16C、连结壁部16D。上壁部16A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内壁部16B位于相比上壁部16A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位置,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外壁部16C位于上壁部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该外壁部16C的上部以随着越向车辆上侧而趋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
[0044]连结壁部16D形成为以随着越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趋向车辆下侧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壁部,将上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内壁部16B的上端部连结。在内壁部16B的下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20,在外壁部16C的下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22。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门槛上部构件16的前端部形成有从车辆前侧切开的切口部48。更具体地说,该切口部48遍及上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内壁部16B、连结壁部16D以及凸缘20而形成,朝车辆前侧开口。另外,该切口部48在车辆俯视视角中形成为矩形状。
[0045]门槛下部构件18朝车辆下侧突出,构成门槛12的下部。该门槛下部构件18具有下壁部18A、内壁部18B以及外壁部18C。在内壁部18B的上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24,在外壁部18C的上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26。另外,外壁部18C以随着越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被分段折弯。
[0046]凸缘20与凸缘24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结合,凸缘22与凸缘26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结合。对于这些凸缘20与凸缘24以及凸缘22与凸缘26的结合,例如分别使用点焊等焊接。
[0047]另外,如图2所示,在地板部14的侧部设置有沿门槛12的连结壁部16D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配线束28。该配线束28例如连结车身前部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电池与设置于车身侧部的未图示的车门等所具备的电气安装件。
[0048]该配线束28的相比上端部靠下侧的部分28A,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连结壁部16D、上壁部16A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16E以及内壁部16B的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16F形成的截面内。该配线束28的相比上端部靠下侧的部分28A是本发明的配线束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
[0049]另外,在地板部14的侧部设置有沿门槛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门槛条30。该门槛条30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侧条部32、以及从该上侧条部3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内侧条部34。上侧条部32接近配置于上壁部16A的车辆上侧并从车辆上侧覆盖配线束28,内侧条部34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覆盖配线束28。内侧条部34的下端部扣住固定在地板部14平铺设置的地毯3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
[0050]另外,上述的门槛12配置于在车辆的前侧的侧部设置的未图示的前轮的车辆后侦U。然后,如图1、图4所示,在该门槛12的前端部设置有横隔板40。该横隔板40具有:与门槛12的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板状部42、以及从该板状部42的周缘部向车辆前侧伸出的框状部44。
[0051]框状部44具有:沿上述的门槛上部构件16的上壁部16A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壁部44A、从该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内壁部44B、从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沿门槛上部构件16以及门槛下部构件18的外壁部16C、18C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外壁部44C、以及沿门槛下部构件18的下壁部18A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壁部44D。
[0052]如图4所示,上壁部44A从车辆下侧重叠于门槛上部构件16的上壁部16A车辆下侦牝内壁部44B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重叠于门槛下部构件18的内壁部18B。另外,外壁部44C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重叠于门槛上部构件16以及门槛下部构件18的外壁部16C、18C,下壁部44D从车辆上侧重叠于门槛下部构件18的下壁部ISA0
[0053]该上壁部44A、内壁部44B、外壁部44C以及下壁部44D分别在适当部位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与上述的上壁部16A、内壁部18B、外壁部16C、18C以及下壁部18A结合。然后,如此与门槛12的前端部结合的横隔板40堵塞门槛12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另外,在横隔板40设置有在车辆正面视角中相比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上侧)突出的突出部46。
[0054]换句话说,车辆正面视角的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通过上述的门槛上部构件16的上壁部16A、内壁部16B、外壁部16C以及连结壁部16D、上述的门槛下部构件18的下壁部18A、内壁部18B以及外壁部18C和由这些壁部围起的部分而构成(同时参照图3)。另一方面,在横隔板40形成有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相比连结壁部16D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上侧的部分,该部分形成为突出部46。该突出部46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与配线束28重复。
[0055]另外,如果将横隔板40中的在车辆正面视角中被收纳于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内的部分(上述的门槛12的堵塞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部分)设为主体部50,则突出部46从该主体部50通过切口部48相比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朝外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上侧)突出。
[0056]此外,图3所示的虚拟线L为突出部46与主体部50的边界部,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与上述的连结壁部16D重复。另外,当在横隔板40的一部分例如形成定位孔等开口的情况下,横隔板40也将堵塞门槛12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
[0057]另外,如图5所示,在车厢的前部设置有前围板52。该前围板52在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划分出未图示的车厢与发动机室。在该前围板5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后侧延伸的凸缘54。
[0058]该凸缘54中的前部经过上述的切口部48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于横隔板40 (框状部44的内壁部44B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该凸缘54中的前部为本发明的前围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凸缘54中的后部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于门槛上部构件16的内壁部16B。
[0059]另外,如图1、图6所示,在门槛12的前部立起设置有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柱56。该前柱56具有:构成该前柱56的下部的前柱下部构件58、以及构成该前柱56的上部的未图示的上前柱。
[0060]如图1所示,前柱下部构件58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割的内前柱下部构件62以及外前柱下部构件64。在内前柱下部构件62的车辆后侧的端部以及车辆前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以车辆宽度方向为板厚方向而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凸缘66、68。另一方面,在外前柱下部构件64的车辆后侧的端部以及车辆前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以车辆宽度方向为板厚方向而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凸缘70、72。
[0061]并且,该凸缘66与凸缘70以及凸缘68与凸缘72分别以在车辆宽度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在一起。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的凸缘68的下部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于上述的横隔板40的突出部46 (框状部44的内壁部44B的上部)。该凸缘68为本发明的前柱的凸缘的一个例子。
[0062]另外,如图1、图4所示,在外前柱下部构件64的下端部形成有以车辆上下方向为板厚方向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缘74、以及从该凸缘7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凸缘76。凸缘74从车辆上侧重叠于上述的横隔板40的突出部46 (框状部44的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以及门槛上部构件16的上壁部16A,凸缘76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重叠于门槛上部构件16的外壁部16C。
[0063]另外,该前柱56以及门槛12被侧外板78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参照图4)。在该侧外板78的前端部形成有以车辆上下方向为板厚方向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缘80、以及从该凸缘8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凸缘82 (参照图4、图6)。凸缘80从车辆上侧重叠于上述的凸缘74。另外,凸缘82的上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重叠于上述的凸缘76,凸缘82的下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重叠于门槛上部构件16的外壁部16C的下部。
[0064]然后,如图4、图6所示,凸缘74以及凸缘8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于上述的横隔板40的突出部46 (框状部44的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该凸缘74也为本发明的前柱的凸缘的一个例子。另外,凸缘80为本发明的侧外板的凸缘的一个例子。
[0065]另外,如图4、图5所示,凸缘82的下部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于门槛上部构件16的外壁部16C的下部以及上述的框状部44的外壁部44C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此夕卜,除上述部位以外,上述的门槛12、前柱56、横隔板40以及侧外板78也在适当的部位相
互结合。
[0066]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地板部1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朝车辆上侧鼓起的通道部84。另外,在地板部14的相比门槛12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换句话说在门槛12与通道部84之间分别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该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为本发明中的加强件的一例。
[0067]地板加强件86设置于地板部14的通道部84与门槛12的中间部(更具体地说为中央部),中间加强件88设置于地板部14的地板加强件86与中间加强件88的中间部。该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配置于在车身前部设置的未图示的前纵梁的车辆后侧。
[0068]另外,地板加强件86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切而得的截面形成为闭合截面状,且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90以及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90构成地板加强件86的上部,且朝车辆上侧突起。另一方面,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构成地板加强件86的下部,且朝车辆下侧突起。
[0069]在地板加强件90上部构件以及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分别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凸缘94、96。该凸缘94与凸缘96以相互沿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结合在一起。另外,在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90以及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分别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98、100。该凸缘98与凸缘100以相互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焊接而
结合在一起。
[0070]中间加强件88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切而得的截面形成为闭合截面状,且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102以及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104。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102构成中间加强件88的上部,且朝车辆上侧突起。另一方面,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104构成中间加强件88的下部,且朝车辆下侧突起。
[0071]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102经由上述的凸缘20与门槛上部构件16连接,并且经由上述的凸缘98与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90连接。另一方面,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104经由上述的凸缘24与门槛下部构件18连接,并且经由上述的凸缘100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连接。
[0072]另外,地板部14更具体地说具有地板面板上部构件106和地板面板下部构件108。地板面板上部构件106从地板部14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在该地板面板上部构件106 —体形成上述的门槛上部构件16、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90、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102以及凸缘20、22、94、98。
[0073]另一方面,地板面板下部构件108构成地板部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设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106的车辆下侧。在该地板面板下部构件108 —体地形成上述的门槛下部构件18、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104以及凸缘24、26、96、100。
[0074]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75]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构造10,构成门槛12的上部的门槛上部构件16具有:上壁部16A ;位于相比上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内壁部16B ;以及连结上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内壁部16B的上端部的连结壁部16D。另外,配线束28沿着门槛12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该配线束28的相比上端部靠下侧的部分28A,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连结壁部16D、上壁部16A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16E以及内壁部16B的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16F形成的截面内。
[0076]因此,能够抑制配线束28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以及车辆上侧突起,因此即便在配线束28沿门槛12延伸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乘客的脚下空间,并且能够降低地板部14的侧部(门槛部)。
[0077]并且,门槛12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16以及门槛下部构件18。因此,能够避免用于结合该门槛上部构件16以及门槛下部构件18的凸缘在车辆上下方向突出,因此进一步降低地板部14的侧部。
[0078]另外,连结壁部16D为随着趋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趋向车辆下侧的倾斜壁部,因此在该连结壁部16D与上壁部16A以及内壁部16B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棱线110、112 (参照图2,图3)。由此,能够增加门槛12的棱线的数量,因此,能够提高门槛12的刚性。另外,能将门槛12在车辆上下方向小型化,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地板部14的侧部。[0079]另外,从车辆上侧覆盖配线束28的门槛条30的上侧条部32被接近配置于上壁部16A的车辆上侧。因此,在具有门槛条3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侧条部32朝车辆上侧突出,因此能够降低地板部14的侧部。
[0080]另外,在门槛12的前端部结合有堵塞门槛12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40。因此,例如即便碰撞体从车辆前侧与车身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侧碰撞(换句话说,发生偏置碰撞、小面积重叠碰撞),前轮也不会与门槛12干扰,能够将来自该前轮的碰撞负载经由横隔板40传递至门槛12。
[0081]另外,在该门槛12的堵塞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40设置有在车辆正面视角中相比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6。因此,承受来自前轮的负载的面积与形成该突出部46相应地变大,并且该突出部46为横隔板40的一部分而横隔板40又与门槛12结合,因此能够将来自前轮的碰撞负载高效地传递给门槛12。
[0082]另外,突出部46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与配线束28重复,因此即使在发生上述的偏置碰撞、小面积重叠碰撞时,也能够利用该突出部46保护配线束28。
[0083]另外,在内壁部16B以及连结壁部16D的前端部形成有从车辆前侧切开的切口部48 (参照图3),如图4所示,突出部46通过该切口部48向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的外侧突出。因此,尽管横隔板40的主体部50被收纳于车辆正面视角中的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内,却能够通过形成切口部48这样的简单的构造,使突出部46向门槛12的前端部的截面的外侧突出。
[0084]另外,前围板52的形成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凸缘54的前部通过切口部48结合于横隔板40 (框状部44的内壁部44B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由此,能够提高前围板5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支承刚性,进而提高前围板52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刚性。
[0085]另外,前柱56具有:与构成突出部46的框状部44的内壁部44B的上部结合的凸缘68、以及与构成突出部46的框状部44的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结合的凸缘74。由此,能够提高前柱56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刚性。
[0086]同样,侧外板78具有与构成突出部46的框状部44的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结合的凸缘80。由此,能够提高侧外板78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刚性。
[0087]另外,在地板部14,在相比门滥12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因此,在发生车辆前面碰撞时,能够通过门槛12、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这三根骨架将负载传递至车辆后侧,并且能够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时,通过上述三根骨架抑制碰撞体的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进入。
[0088]另外,门槛上部构件16、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90以及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102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106—体形成,门槛下部构件18、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92、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104与地板面板下部构件108 —体形成。因此,能够抑制部件件数的增加,因此能够削减成本。
[0089]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090]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配线束28的一部分(相比上端部靠下侧的部分28A)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连结壁部16D、上壁部16A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16E以及内壁部16B的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16F形成的截面内。然而,也可以是配线束28的整体位于上述的截面内。另外,还可以是配线束28的其他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的截面内。
[0091]另外,连结壁部16D以在与上壁部16A以及内壁部16B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棱线110,112的方式由倾斜壁部形成,只要配线束2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的截面内,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0092]另外,前柱56具有与突出部46结合的凸缘68、74,但该前柱56也可以不与突出部46结合。另外,也可以是只有凸缘68以及凸缘74中的任意一方与突出部46结合。
[0093]另外,在侧外板78的前端部形成的凸缘80经由在外前柱下部构件64的下端部形成的凸缘74与构成突出部46的框状部44的上壁部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接合,但也可以是与该部分直接结合。
[0094]另外,切口部48形成于内壁部16B以及连结壁部16D,但也可以遍及上壁部16A、内壁部16B以及连结壁部16D而形成。
[0095]另外,在地板部14设置有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但也可以仅设置其中
的任意一方。
[0096]另外,门槛12、地板加强件86以及中间加强件88与地板部14 一体形成,由此设置于该地板部14,但也可以通过在与地板部14分体的接触上与地板部14结合,从而设置于该地板部14。
[0097]另外,连结壁部16D连结上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内壁部16B的上端部,但在参考例中,也可以为以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趋向车辆下侧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壁部,连结上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凸缘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
[0098]至此,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上述情况夕卜,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加以实施。
[0099]接下来,除了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以外,对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掌握的技术的思想与其效果一起进行如下记载。
[0100]一种车身下部构造,其中,具备:门槛上部构件,该门槛上部构件具有:上壁部,该上壁部构成门槛的上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门槛设置于车厢的地板部的侧部且配置于前轮的车辆后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将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切该门槛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内壁部,该内壁部位于相比上述上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位置,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连结壁部,该连结壁部连结上述上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上述内壁部的上端部;门槛下部构件,该门槛下部构件构成上述门槛的下部;以及配线束,该配线束沿着上述门槛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上述连结壁部、上述上壁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以及上述内壁部的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形成的截面内。
[0101]根据该车身下部构造,在门槛的前端部结合堵塞门槛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因此,例如即便在碰撞体从车辆前侧与车身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侧碰撞(换句话说,发生偏置碰撞、小面积重叠碰撞)、前轮与门滥干扰,也能够将该来自前轮的碰撞负载经由横隔板传递给门槛。
[0102]并且,在堵塞该门槛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形成在车辆正面视角中相比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因此与形成该突出部相应地,能够高效地将来自前轮的碰撞负载传递至门槛。
[0103]另外,在内壁部以及连结壁部形成有从车辆前侧切开的切口部,突出部通过该切口部相比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朝外侧突出。因此,即使横隔板的主体部在车辆正面视角中被收纳于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内,也能够利用形成切口部这样的简单构造使突出部相比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朝外侧突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下部构造具备: 门槛上部构件,该门槛上部构件具有:上壁部,该上壁部构成门槛的上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门槛设置于车厢的地板部的侧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槛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内壁部,该内壁部位于相比所述上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下侧的位置,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及连结壁部,该连结壁部连结所述上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所述内壁部的上端部; 门槛下部构件,该门槛下部构件构成所述门槛的下部;以及 配线束,该配线束沿着所述门槛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由所述连结壁部、所述上壁部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线以及所述内壁部朝车辆上侧延长的延长线形成的截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连结壁部形成为随着趋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趋向车辆下侧的倾斜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下部 构造具有门槛条,该门槛条具有接近配置于所述上壁部的车辆上侧并从车辆上侧覆盖所述配线束的上侧条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门槛配置于前轮的车辆后侧, 在所述门槛的前端部结合有堵塞所述门槛的车辆前侧的开口部的横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横隔板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车辆正面视角中相比所述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壁部以及所述连结壁部的前端部形成有从车辆前侧切开的切口部, 所述横隔板具有在车辆正面视角中位于所述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内的主体部,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切口部相比所述门槛的前端部的截面向外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下部构造具备前围板,该前围板设置于所述车厢的前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前围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通过所述切口部与所述横隔板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下部构造具备前柱,该前柱从所述门槛立起设置,并且具有与所述突出部结合的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下部构造具备侧外板,该侧外板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所述门槛,并且具有与所述突出部结合的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下部构造具备加强件,该加强件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地板部的相比所述门槛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加强件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该加强件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加强件上部构件以及加强件下部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中, 所述门槛上部构件和所述加强件上部构件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一体形成, 所述门槛下部构件和所述加强件下部构件与同所述地板面板上部构件一起构成所述车厢的地板部的地板面板下部构件一体 形成。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3958331SQ201180075287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杵岛史彦, 小泉和也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