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1850阅读:10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减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很多摩托车为了追求美观、减轻重量或满足其他功能性要求,将原来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只弹簧减震,改为居中设置一只弹簧减震,在结构布置上也作了如下调整。如图I所示,后叉2的前端与车架I通过第七铰接点G铰接在一起,后叉2的后端设置有后轮安装孔2a。弹簧减震3的上端与车架I铰接、弹簧减震3的下端与后叉2的中部通过第六铰 接点F铰接在一起,第六铰接点F到第七铰接点G的距离为R。单只弹簧减震连接,改变了原来两只弹簧减震连接时容易出现的作用力分布不均的现象,使整车的操控平稳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单只弹簧减震是安装在车体内,介于后叉2与车架I之间,使得安装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弹簧减震3的压缩行程受限,后轮的上下运动行程也受到了限制,使整车无法适应太过颠簸的路况,乘坐的舒适性与操纵性都有待提高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单弹簧减震应用于后减震机构时,弹簧减震的压缩行程受限,从而影响驾乘舒适性和操控性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包括车架(I)、后叉(2)和弹簧减震(3),所述后叉(2)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车架(I)铰接,后叉(2)的后端设置有后轮安装孔(2a),所述弹簧减震(3)的上端与车架(I)铰接,关键在于所述后叉(2)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后叉连接杆(4)的上端铰接,后叉连接杆(4)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转动臂(5)的前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车架(I)铰接,所述弹簧减震(3)的下端通过第五铰接点(E)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一铰接点(A)的下方,第一铰接点(A)到第二铰接点(B)的距离为R1,第四铰接点(D)到第五铰接点(E)的距离为R2,且Rl > R2。所述后叉(2)的中部焊接有向下延伸的支撑块(2b),所述第二铰接点(B)设置在支撑块(2b)的下端;将后叉与后叉连接杆的第二铰接点布置在支撑块上,避免直接将第二铰接点布置在后叉上,而影响后叉的强度。所述第三铰接点(C)位于第五铰接点(E)的前下侧,在保证结构紧凑的前提下,确保后叉连接杆与弹簧减震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涉,更有利于机构布置。有益效果本发明与背景技术中介绍的后减震机构相比,当两者的弹簧减震的运动弧度一定时,即R与Rl相等时,本发明通过增加了转动臂和后叉连接杆,构成了摇架式后减震机构,放大了后叉上第二铰接点的运动弧度,从而使后轮的运动行程得到了放大,使整车更能适应不同路况的行驶,显著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与操纵性。


图I是背景技术中介绍的摩托车后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的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由车架I、后叉2、弹簧减震3、后叉连接杆4、转动臂5组成。后叉2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车架I铰接,后叉2的后端设置有后轮安装孔2a,用于安装后轮。后叉2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后叉连接杆4的上端铰接,后叉连接杆4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转动臂5的前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车架I铰接。弹簧减震3的上端与车架I铰接,弹簧减震3的下端通过第五铰接点E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一铰接点A的下方,第一铰接点A到第二铰接点B的距离为R1,第四铰接点D到第五铰接点E的距离为R2,且Rl > R2。后叉 2绕第一铰接点A转动,转动臂5绕着第四铰接点D转动,第三铰接点C、第四铰接点D和第五铰接点E位于同一构件转动臂5上。后叉连接杆4连接后叉2和转动臂5,后叉2通过后叉连接杆4带动转动臂5运动,从而带动弹簧减震3运动。优选为,后叉2的中部焊接有向下延伸的支撑块2b,第二铰接点B设置在支撑块2b的下端,避免第二铰接点B直接设置在后叉2上影响后叉2的强度。另外,第三铰接点C位于第五铰接点E的前下侧,第三铰接点C到第四铰接点D的距离小于R2。在后叉2与弹簧减震3的连接间增加了后叉连接杆4和转动臂5,弹簧减震3不直接与后叉2铰接,而是先与转动臂5铰接,转动臂5再与后叉连接杆4铰接,后叉连接杆4再与后叉2铰接,转动臂5同时与后叉连接杆4、弹簧减震3铰接。当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后叉2随后轮向上运动,即围绕第一铰接点A逆时针方向转动,后叉2带动后叉连接杆4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转动臂5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弹簧减震3处于压缩行程;反之弹簧减震3为复原行程。要保证弹簧减震3有足够的压缩行程,并将后叉2上第二铰接点B的大弧度Rl运动转化为弹簧减震3上第五铰接点E的小弧度R2运动,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第四铰接点D必须位于第一铰接点A的下方,可以为弹簧减震3腾出足够的安装空间,从而保证弹簧减震3有足够的压缩行程;二是安装第一铰接点A到第二铰接点B的距离Rl必须大于第四铰接点D到第五铰接点E的距离R2。
权利要求
1.一种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包括车架(I)、后叉(2)和弹簧减震(3),所述后叉(2)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车架(I)铰接,后叉(2)的后端设置有后轮安装孔(2a),所述弹簧减震(3)的上端与车架(I)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2)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后叉连接杆(4)的上端铰接,后叉连接杆(4)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转动臂(5)的前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车架(I)铰接,所述弹簧减震(3)的下端通过第五铰接点(E)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一铰接点㈧的下方,第一铰接点㈧到第二铰接点⑶的距离为R1,第四铰接点⑶到第五铰接点(E)的距离为R2,且Rl > R2。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2)的中部焊接有向下延伸的支撑块(2b),所述第二铰接点(B)设置在支撑块(2b)的下端。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接点(C)位于第五铰接点(E)的前下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摇架式摩托车后减震机构,后叉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车架(1)铰接,弹簧减震(3)的上端与车架铰接,后叉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后叉连接杆(4)的上端铰接,后叉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转动臂(5)的后端铰接,转动臂的前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车架铰接,弹簧减震的下端通过第五铰接点(E)与转动臂的后端铰接,第四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的下方,第一铰接点到第二铰接点的距离为R1,第四铰接点到第五铰接点的距离为R2,且R1>R2。通过增加转动臂和后叉连接杆,放大了后叉上第二铰接点的运动弧度,从而使后轮的运动行程得到了放大,使整车更能适应不同路况的行驶。
文档编号B62K25/12GK102923237SQ20121047375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黄忱鑫, 邓泽燕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