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28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能防止骑车时泥水飞溅的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泥除板呈弧形状,且具有弧形断面,自行车的前后轮都安装了泥除板。骑车时能防止一部分泥水的飞溅,如果连续骑车或者路面泥水比较多,则现有泥除板无法防止泥水飞溅,尤其是在公路车领域,其安装泥除的情况极少且即使安装了泥除,其泥除本身并不具有很好的防水挡泥效果。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能有效挡住车轮上泥水的飞溅,而且装卸方便,具有实用价值。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该泥除板呈弧形状,且具有弧形断面,该泥除板前端和后端沿车轮前进方向,分别设有两泥除毛刷,该泥除毛刷呈扇形面,且针对自行车轮胎,该扇形面设有弧面缺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泥除板前端通过快拆组固定于前叉竖杆和后叉支杆上的两种连接位置状态,该泥除板后端通过一对泥除脚固定于车轮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泥除毛刷通过两端弯折的固定支片固定于该泥除板端部,该固定支片一端固定于该泥除板端部,其另一端具有插接式和锁固式连接于该泥除毛刷的两种连接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所述泥除板后前端和后端沿车轮前进方向,分别设有两泥除毛刷,该泥除毛刷呈扇形面,且针对自行车轮胎,该扇形面设有弧面缺口,这样泥除板两端的泥除毛刷,通过两次有效地阻挡了车轮上泥水飞溅。更进一步,所述泥除毛刷通过固定支片插接式地连接固定于泥除板,拆卸方便,与此同时,该泥除板一端通过快拆组固定于车架而另一端通过一对泥除脚固定于车轮轴,这样泥除板拆卸也是十分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泥除毛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泥除毛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隐去所述固定支片);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泥除毛刷与轮胎断面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I——泥除板41——固定片2——泥除毛刷5——泥除脚[0016]21——弧面缺口6——轮胎3——固定支片7——车轮轴4--决拆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I、图2、图3和图4,作如下详细描述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该泥除板I呈弧形状,且具有弧形断面,该泥除板I前端和后端沿车轮前进方向,分别设有两泥除毛刷2,该泥除毛刷呈扇形面,且针对自行车轮胎6,该扇形面设有弧面缺口 21,该泥除毛刷2通过两端弯折的固定支片3固定于该泥除板I端部,该固定支片3 —端固定于该泥除板I端部,其另一端具有插接式和锁固式连接于该泥除毛刷2的两种连接状态。为了便于泥除板的拆卸,该泥除板I前端通过快拆组4固定于车架的前叉竖杆和后叉支杆上的两种连接位置状态,具体地,该车架上设有固定片41,该快拆组4固定于该固定片41,该泥除板I后端通过一对泥除脚5固定于车轮轴7。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该泥除板(I)呈弧形状,且具有弧形断面,其特征在于,该泥除板(I)前端和后端沿车轮前进方向,分别设有两泥除毛刷(2),该泥除毛刷呈扇形面,且针对自行车轮胎(6),该扇形面设有弧面缺口(2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泥除板(I)前端通过快拆组(4)固定于前叉竖杆和后叉支杆上的两种连接位置状态,该泥除板(I)后端通过一对泥除脚(5)固定于车轮轴(7)。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泥除毛刷(2)通过两端弯折的固定支片(3)固定于该泥除板(I)端部,该固定支片(3) —端固定于该泥除板(I)端部,其另一端具有插接式和锁固式连接于该泥除毛刷(2)的两种连接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泥除板的改良结构,该泥除板呈弧形状,且具有弧形断面,该泥除板前端和后端沿车轮前进方向,分别设有两泥除毛刷,该泥除毛刷呈扇形面,且针对自行车轮胎,该扇形面设有弧面缺口,该泥除板前端通过快拆组固定于前叉竖杆和后叉支杆上的两种连接位置状态,该泥除板后端通过一对泥除脚固定于车轮轴,该泥除毛刷通过两端弯折的固定支片固定于该泥除板端部,该固定支片一端固定于该泥除板端部,其另一端具有插接式和锁固式连接于该泥除毛刷的两种连接状态,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挡住车轮上泥水的飞溅,而且装卸方便,具有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B62J15/04GK202624474SQ20122022368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陈坤灿, 施轶 申请人: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