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车的车架和公铁两用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744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牵引车的车架和公铁两用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牵引车的车架以及使用该车架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背景技术
公铁两用牵引车是一种既能在铁路上牵引车辆,也能够在公路上机动的牵引车。现有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的车架都是使用的货车用车架,其主要为由两个槽型钢组成的简易车架,因而不能承受重量,而且车架的前后不能受很大的牵引力,在牵引时容易引起变形。可以理解,在车架的前方设置有驾驶室,为保持整个车架的平衡,需要在车架上设 置配重。但是在上述的简易车架上面不能设置很重的配重,为车架的安全性带来隐患。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车架上,用于提升车桥的升降装置(伸缩油缸)通常设置在车架的底部,在牵引车行驶时,这种结构使得车架不断受升降装置的上下作用力,导致车架容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牵引车的车架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两侧的纵梁,此外,所述车架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盖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的下表面上,使得两个所述纵梁、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形成为箱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车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车架前部、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所述纵梁高于位于所述车架中部和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纵梁,并且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车架中部和所述车架后部的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前端分别朝向两外侧垂直延伸。优选地,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配重件。优选地,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固定多个隔板,并且该多个隔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优选地,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盖板上设置多个便于固定所述隔板的第一孔。优选地,在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上以及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管线布置的第二孔。优选地,所述车架中部的所述下盖板上安装有发动机支架,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中部的连接处安装有推力杆支座。优选地,所述车架前部安装有升降装置支座,该升降装置支座分别安装在所述纵梁的外侧面上。优选地,所述车架前部的所述下盖板上安装有方向机,该方向机位于所述升降装置支座的前 侧。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前侧且固定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两侧的纵梁,所述后盖板位于所述车架后部的后侧且固定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两侧的纵梁,在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上分别安装
有牵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该公铁两用牵引车具有相对较高的整车强度。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其中,该公铁两用牵引车使用以上所述的车架。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的车架通过使车架形成为箱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中通常只采用槽型钢形成简易车架的结构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牵引作业时车架不易扭曲变形,而且无论是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在牵弓I作业时都提高了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车的车架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车的车架的仰视图,并且在车架的前后分别增加牵引装置;图3是图2中沿线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纵梁2上盖板3下盖板4前盖板5后盖板6隔板7第一孔8第二孔9配重件10发动机支架11推力杆支座 12升降装置支座13升降装置14方向机15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指车架在实际行驶时的上、下、左、右、前、后。参见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两侧的纵梁I、上盖板2和下盖板3。其中上盖板2固定在两个纵梁I的上表面上,下盖板3固定在两个纵梁I的下表面上,从而使得两个纵梁I、上盖板2和下盖板3形成为箱体式结构。这与现有技术中通常只采用槽型钢形成简易车架的结构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牵引作业时车架不易扭曲变形,而且无论是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在牵引作业时都提高了安全性。为了方便描述车架的结构,可以将车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车架前部、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如图I所示,在图I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车架前部的纵梁I高于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的纵梁I。同时,车架前部的两个纵梁I之间的距离小于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的两个纵梁I之间的距离。通过增加车架前部的高度以及减小两个纵梁I之间的宽度,可以为升降装置13 (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车轮等部件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可以理解,基于上述纵梁I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高度并且两个纵梁I之间的距离具有变化的情况下,所述的上盖板2和下盖板3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即车架前部的上盖板2和下盖板3的位置高于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的上盖板2和下盖板3的位置高度。在此情况下,上盖板2和下盖板3可以分别由多块板件形成,也可以分别是一体形成的板件。通常情况下,驾驶室安装在车架前部,两侧的纵梁I的前端分别朝向两外侧垂直·延伸,以加宽纵梁I的前端,一方面便于驾驶室的安装,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纵梁I前端的强度,进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如图I至图3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架通过形成为箱体式结构而提高了结构强度,并且在驾驶室安装在车架前部的前提下,可以在车架后部的上盖板2上设置配重件9,以提高车架的平衡性,进一步增加车架的安全性。为了更好地承载上述配重件9,可以在车架后部的上盖板2和下盖板3之间固定多个隔板6,并且该多个隔板6固定在两个纵梁I之间,从而加强了车架后部的强度。其中,隔板6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如螺栓连接)在纵梁I、上盖板2以及下盖板3上,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为了便于焊接隔板6,可以在车架后部的下盖板3 (也可以在上盖板2上)上设置多个便于固定隔板6的第一孔7。图中显示了六个隔板6和六个第一孔7,但是隔板6和第一孔7的数目以及第一孔7的位置不限于此,而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图中所示的隔板6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一孔7的椭圆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隔板6的数目和间隔以及第一孔7的形状。另外,车架后部的下盖板3和隔板6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管线(未显示)布置的第二孔8。其中,所述管线包括但不限于电线、液压管路等,而第二孔8的位置不限于附图所示的位置,而应当根据管线布置的需要选择具体的设置位置(例如设置在上盖板2上或同时设置在上盖板2和下盖板3上)、形状和尺寸等。在以上描述的车架结构上,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车架上必须配备各种操纵或控制元件。例如,车架中部的下盖板3上安装有发动机支架10,以用于安装发动机(未显示)和液压泵(未显示)等。同时在车架前部和车架中部的连接处安装有推力杆支座11,以用于安装推力杆(未标示)。但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是,现有的简易车架强度不够,无法将用于升降车桥的升降装置13安装在纵梁I的两侧,而只能将其设置在车架底部。在车架处于行驶状态时,这种结构使得车架不断受升降装置13的上下作用力,导致车架容易开裂。本实用新型在车架前部采用箱体式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车架前部安装升降装置支座12,并且使升降装置支座12分别安装在纵梁I的外侧面上。在位于纵梁I外侧面上的升降装置支座12上安装升降装置13,可以防止出现车架开裂的现象。其中升降升降装置13在本实用新型中为液压油缸但是不限于液压油缸。此外,为了增加上述升降装置支座12的安装位置的强度,还可以在箱体式结构的车架前部中增设加强筋(未标示),该加强筋固定在升降装置支座12附近的纵梁I内侧面上,以防止纵梁I扭曲变形。此外,车架前部的下盖板3上安装有方向机14,该方向机14位于升降装置支座12的前侧。此处,方向机14可以直接安装在下盖板4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支架或支座安装在 车架前部的下盖板4上。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包括前盖板4和后盖板5,所述前盖板4位于车架前部的前侧且固定于上盖板2、下盖板3以及两侧的纵梁1,所述后盖板5对称地位于车架后部的后侧且固定于上盖板2、下盖板3以及两侧的纵梁1,并且在前盖板4和后盖板5上分别安装有牵引装置15,以便于进行牵引作业。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中,纵梁I、上盖板2、下盖板3前盖板4、后盖板5以及隔板6通常采用钢板,但不限于钢板,并且他们之间的固定通过焊接固定,但不限于焊接。上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的车架的结构,该车架可以适用于货车车架,但是尤其适用于公铁两用牵引车。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该公铁两用牵引车在使用以上所述的车架后,由于车架的强度增加,在作业或行驶时不易扭曲变形,因此增加了公铁两用牵引车的牵引性能,提高了公铁两用牵引车的安全性等。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两侧的纵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上盖板(2 )和下盖板(3 ),所述上盖板(2 )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I)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盖板(3 )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I)的下表面上,使得两个所述纵梁(I)、所述上盖板(2)和所述下盖板(3)形成为箱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车架前部、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所述纵梁(I)高于位于所述车架中部和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纵梁(I ),并且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两个所述纵梁(I)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车架中部和所述车架后部的两个所述纵梁(I)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前端分别朝向两外侧垂直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2)上设置有配重件(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2)和所述下盖板(3)之间固定多个隔板(6),并且该多个隔板(6)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I)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2)或所述下盖板(3)上设置多个便于固定所述隔板(6)的第一孔(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2)和/或所述下盖板(3)上以及在所述隔板(6)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管线布置的第二孔(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中部的所述下盖板(3)上安装有发动机支架(10),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中部的连接处安装有推力杆支座(11 )。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部安装有升降装置支座(12),该升降装置支座(12)分别安装在所述纵梁(I)的外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所述下盖板(3)上安装有方向机(14),该方向机(14)位于所述升降装置支座(12)的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盖板(4)和后盖板(5),所述前盖板(4)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前侧且固定于所述上盖板(2)、所述下盖板(3)以及两侧的纵梁(1),所述后盖板(5)位于所述车架后部的后侧且固定于所述上盖板(2)、所述下盖板(3)以及两侧的纵梁(1),在所述前盖板(4)和所述后盖板(5)上分别安装有牵引装置(15)。
12.—种公铁两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该公铁两用牵引车使用根据权利要求I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两侧的纵梁(1),其中,所述车架还包括上盖板(2)和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2)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1)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盖板(3)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1)的下表面上,使得两个所述纵梁(1)、所述上盖板(2)和所述下盖板(3)形成为箱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的车架通过使车架形成为箱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中通常只采用槽型钢形成简易车架的结构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牵引作业时车架不易扭曲变形,而且无论是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在牵引作业时都提高了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该公铁两用牵引车使用上述的车架,可以提高整车的强度。
文档编号B62D49/00GK202765095SQ2012204820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胡湘华, 彭友谊, 王启涛, 钟志强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