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789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后副车架是轿车底盘中非常重要的安全及承载件,作为轿车部后部的承载基体,承受和传递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力和力矩。因此,后副车架的刚度、强度、疲劳寿命等对车辆整体的强度、操纵稳定性及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不降低所需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制造工艺步骤和制造成本,是业界一直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其在不降低所需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装配步骤和成本。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后副车架,包括上片和下片,其特点是,上片为深冲件,构成后副车架本体,下片为平板状的补片并焊接于上片,上片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两定位孔,该定位孔既是上片冲压成形的定位孔也是上片和下片焊接成形的定位孔,上片上设置有上控制臂连接部和下控制臂连接部,上控制臂连接部具有适用于两种不同车型的装配的两个安装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是一个全新结构的后副车架,其仅通过上、下片两个零件的焊接,即达到了所需的刚度和强度,大大减少了焊接步骤和制造成本,为进一步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上片是一个深冲件,下片仅是一个很小的平板状或者类似平板状的补片,其冲压工艺简单、焊接工艺简便、安装方便,是一个高强度的后副车架。由于上片上的定位孔既是冲片的定位孔,也是焊接总成的定位孔,保证了定位基准的统一,这样一来,上、下片均为独立定位,有利于焊接调试。在上片上有两个上控制臂的安装孔,它可同时适用于两种不同车型的装配,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制造成本。后副车架上主要安装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其前束、外倾角主要通过后桥的安装孔来控制,而无需再调节,节约了人力资源。结构合理,装配方便,是一个典型的四连杆机构。

图1是汽车后副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局部剖开的汽车后副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后副车架由上片I和下片2焊接而成,上片I为深冲压钢板经过冲压成形的深冲压件,其构成了汽车后副车架的本体,下片2为平板状(含近似平板的形状)的补片,其作用在于增强上片I的强度,并封闭上片I。在上片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定位孔U,定位孔11既是上片冲压成形的定位孔也是上片和下片焊接成形的定位孔,保证了定位基准的统一。上片I还分别设置有四处上控制臂连接部3和下控制臂连接部4,上控制臂连接部3有两个安装孔31、32,可分别用于连接两种不同车型的上控制臂的装配,下控制臂连接部4有一个安装孔41。 副车架通过四个连接点5与整车车身软连接,上、下片1、2之间采用弧焊工艺,焊缝长度短,焊接变形小,投资小,重量轻,焊接工艺简单。在上片I的上控制臂连接部3上有两个上控制臂的安装孔31、32,它可同时适用于两种不同车型的装配,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制造成本。后副车架上主要安装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其前束、外倾角主要通过后桥的安装孔来控制,而无需再调节,节约了人力资源。结构合理,装配方便,是一个典型的四连杆机构。此副车架整体结构紧凑,刚度高,强度好。该后副车架整体刚度高,强度好,重量轻,完全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权利要求1.后副车架,包括上片和下片,其特征在于,上片为深冲件,构成后副车架本体,下片为平板状的补片并焊接于上片,上片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两定位孔,该定位孔既是上片冲压成形的定位孔也是上片和下片焊接成形的定位孔,上片上设置有上控制臂连接部和下控制臂连接部,上控制臂连接部具有适用于两种不同车型的装配的两个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其在不降低所需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装配步骤和成本。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后副车架,包括上片和下片,其特点是,上片为深冲件,构成后副车架本体,下片为平板状的补片并焊接于上片,上片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两定位孔,该定位孔既是上片冲压成形的定位孔也是上片和下片焊接成形的定位孔,上片上设置有上控制臂连接部和下控制臂连接部,上控制臂连接部具有适用于两种不同车型的装配的两个安装孔。
文档编号B62D21/06GK202827748SQ2012205181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忻云茜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