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台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台车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够降低整体重量并强化本体结构以方便作业使用的台车。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台车结构是在底板底端设置轮子,并于底板上侧后端设置推杆,而可将物品摆置在底板上,以及用手推动台车将物品移动至目的地,而一般台车都是以白铁为材料所制成,因此其整体重量往往很重,同时因为重量过重,故容易发生前端部分容易断裂、容易压伤使用人、堆叠后不易推动、容易产生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等缺点;另外,由于台车的重量很重,故操作人员推动台车时,若是推动一不注意时,很容易翻倒台车而导致移动过程中掉落损坏浪费物品,同时必须捡拾整理而耗费时间;因此,有许多厂商尝试要将台车的重量变轻,但由于轻量化台车大多是使用组合式的结构,而组合件大多是以焊接工法组合,但由于焊接位置过多,故整体结构不稳定,同时容易导致焊接位置断裂故当受到撞击或碰撞时,很容易因为结构非一体而无法承受过大的撞击或碰撞,而表面除了容易因撞击产生毛边之外,撞击后磨擦痕又会变得非常明显。因此,除了能够降低台车的整体重量之外,整体结构仅具有少数的缝接处,并且于缝接处使用满焊处理后,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对表面进行硬化处理,以避免因撞击而产生的表面毛边与磨擦痕,如此应为一最佳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车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降低整体重量,并强化本体结构以方便作业进行,还能够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能够耐压、撞击与预防应力集中破坏,延长使用期限与增加耐腐蚀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台车结构,具有一承载板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本体表面具有多个开口,该开口的边角处具有至少一个圆弧边角及至少一个圆孔边角,而该开口的任一边缘向该承载板本体底面延伸有一结构板,且该承载板本体底面更具有多个轮体结构,另外该承载板本体具有四个边壁,其中任三个边壁向上延伸有一直立边壁,而另一边壁向下延伸有一挡板,且该挡板内侧面与该承载板本体底面之间连接有多个强化该挡板的表面撞击受力以避免破坏与分散撞击力的补强肋。其中,该直立边壁与直立边壁之间用满焊方式相互连接。其中,该台车结构整体除了轮体结构之外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其中,该金属材质为铝合金材质。其中,该轮体结构具有一承载面及一脚轮,其中该脚轮设置于该承载面上,而该承载面锁固于该承载板本体底面上。其中,该轮体结构位于该脚轮转动范围不会超出该承载板本体底面的底面边角处。其中,该承载板本体的另一边壁垂直向下弯折出一挡板,且该另一边壁与该挡板形成有一弯角。其中,该挡板于该弯角靠近该直立边壁的任两边处上具有一于该挡板向下弯折时避免该挡板表面脆裂的缺角。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台车结构能够降低整体重量并强化本体结构以方便作业的进行,而整体结构仅具有少数的缝接处,并且于缝接处使用满焊处理后,除了能够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能够耐压、撞击与预防应力集中破坏之外,更因为最少焊接制程施作,因此能够避免变型发生与破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承载板本体表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承载板本体底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图;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实施应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台车结构的立体结构图、承载板本体表面示意图、另一角度立体结构图及承载板本体底面示意图,其中该台车结构I包含有一承载板本体11,该承载板本体11表面具有多个开口 111,由图中可知,该开口 111的边角处具有至少一个圆弧边角1111及至少一个圆孔边角1112,而该边角处为应力集中位置,因此当处重压的状况下,边角处很容易破裂,而该圆弧边角1111及圆孔边角1112由于具有圆型的造型,以避免边角处破裂;而该任一个开口 111的任一边缘向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延伸有一结构板1113,由图中可知,该结构板1113直立于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上,因此当两个台车结构的底面相叠时,该结构板1113会交互对插于另一个台车结构I的底面,如果将能够固定两个台车结构I的位置,以避免堆叠过高时,因倾斜而导致所堆叠的台车结构I倒塌掉落;而该结构板1113除了具有上述的功能之外,更能够当该承载板本体11承载重物时,能够预防及减少该承载板本体11因重量过重而导致变型的情况发生。另外,如图1、图3及图5所示,该承载板本体11具有四个边壁(第一边壁112、第二边壁113、第三边壁114、第四边壁115),其中第一边壁112、第二边壁113、第三边壁114向上延伸有一直立边壁(第一直立边壁1121、第二直立边壁1131、第三直立边壁1141),而第四边壁115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出一挡板1151,且该第四边壁115与该挡板1151形成有一弯角1152 ;而该台车结构I中,仅有第一直立边壁1121与第二直立边壁1131及第二直立边壁1131与第三直立边壁1141的连接处需要焊接,因此本案的台车结构具有最少的焊接制程施作,故能够避免变型发生与破裂,另外,连接处使用满焊的方式将连接处填满焊材116,除了确保强度与耐用性之外,更能够强化结构性与防污水渗入。该挡板1151于该弯角1152靠近该第一直立边壁1121及第三直立边壁1141的左右两边处上具有一缺角1153,该缺角1153用以于该挡板1151向下弯折时,能够用以避免该挡板1151的表面材料脆裂;而该挡板1151内侧面与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之间连接有多个补强肋117,该补强肋117用以强化该挡板1151的表面撞击受力,以避免破坏与分散撞击力。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具有多个轮体结构118,该轮体结构118具有一承载面1181及一脚轮1182,其中该脚轮1182设置于该承载面1181上,而该承载面1181锁固于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上(而锁固于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上的螺母1183为防松脱规格,以避免因震动造成松脱),且为了避免台车并联行动时产生磨擦或卡死,该轮体结构118则位于该脚轮1182转动范围不会超出该承载板本体11底面的底面边角处。另外,该台车结构I整体除了轮体结构118之外,皆由重量轻的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材质)所制成,因此能够降低整体重量,以方便作业人员操作使用;而该台车结构I的表面更能够藉由阳极硬化镀膜处理,以延长使用期限、强化耐腐蚀与耐磨擦耐脏污效果,且该台车结构I整体能够再进行热处理,以使台车结构不易因受力或温度产生变形。而货物承载如图6所示,本案的台车结构I大部分皆由重量轻的金属材质所制成,故将能够藉此降低整体重量以方便使用,而该台车结构I的弯角1152能够增加结构强度与使用作业顺畅度,辅助货品(装载物2)利用弯角1152滑顺上下该台车结构1,因此装载物2顺利滑入该承载板本体11并堆叠后,如图中所示,操作人员能够容易推动该已承载装载物2的台车结构I。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台车结构,与其他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备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整体重量并强化本体结构以方便作业的进行,而该台车结构的整体结构仅具有少数的缝接处,并且于缝接处使用满焊处理后,除了能够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能够耐压、撞击与预防应力集中破坏之外,更因为最少焊接制程施作,因此能够避免变型发生与破裂。2.本实用新型于台车结构的表面进行硬化处理,故能够延长使用期限与增加耐腐蚀程度。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台车结构,具有一承载板本体,其特征在于: 该承载板本体表面具有多个开口,该开口的边角处具有至少一个圆弧边角及至少一个圆孔边角,而该开口的任一边缘向该承载板本体底面延伸有一结构板,且该承载板本体底面更具有多个轮体结构,另外该承载板本体具有四个边壁,其中任三个边壁向上延伸有一直立边壁,而另一边壁向下延伸有一挡板,且该挡板内侧面与该承载板本体底面之间连接有多个强化该挡板的表面撞击受力以避免破坏与分散撞击力的补强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直立边壁与直立边壁之间用满焊方式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台车结构整体除了轮体结构之外由金属材质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材质为铝合金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体结构具有一承载面及一脚轮,其中该脚轮设置于该承载面上,而该承载面锁固于该承载板本体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体结构位于该脚轮转动范围不会超出该承载板本体底面的底面边角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本体的另一边壁垂直向下弯折出一挡板,且该另一边壁与该挡板形成有一弯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板于该弯角靠近该直立边壁的任两边处上具有一于该挡板向下弯折时避免该挡板表面脆裂的缺角。
专利摘要一种台车结构,具有一承载板本体,该承载板本体表面具有多个开口,该开口的边角处具有至少一个圆弧边角及至少一个圆孔边角,而该开口的任一边缘向该承载板本体底面延伸有一结构板,且该承载板本体底面更具有多个轮体结构,另外该承载板本体具有四个边壁,其中任三个边壁系向上延伸有一直立边壁,而另一边壁系向下延伸有一挡板,且该挡板内侧面与该承载板本体底面之间连接有多个补强肋;另外台车结构除了轮体结构之外,其他皆由重量轻的金属材质所制成,故能够降低整体重量以方便使用,同时更具有使用时不易断裂、降低结构损坏率、货物堆叠后容易推动及减少维修费用等特色。
文档编号B62B3/00GK203047319SQ2013200711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王文国 申请人:统昶行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