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转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87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防水转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转把。为克服现有调速转把的线路板易进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架组件、护套、扭簧、线路板和盖板,支架组件包括轴杆,扭簧和护套均套在轴杆上,护套与支架组件卡接并通过扭簧实现绕轴杆旋转,支架组件上形成一用于放置线路板的腔体,盖板盖在支架组件上并将该腔体密封在内,所述的腔体内形成一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板的边缘与腔体内壁连为一体;隔板上开有一走线孔,开有走线孔的隔板部分向下凹形成一胶池,胶池内填充有胶。其优点是:能有效防止线路板进水;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防水转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转把,具体地说是一种安装在电动车、摩托车等机车上,能有效防止线路板进水的防水转把。
【背景技术】
[0002]转把是安装在电动车、摩托车等机车上,供使用者调节车辆行驶速度的配件。目前,市场上的转把由支架组件P、护套2'、扭簧3'、线路板4'和盖板5'组成,支架组件I丨上设有轴杆11 ',扭簧和护套2丨均套在轴杆11'上,护套2 ^与支架组件I ;卡接并通过扭簧3'实现绕轴杆I。旋转以调节车速,支架组件I ^上形成一用于放置线路板4'的腔体12',盖板5'盖在支架组件P上并将该腔体12'密封在内。
[0003]但是,这种转把结构会因为零件变形、制造误差等因素造成护套2 '与支架组件I ;之间形成渗水缝隙,而机车多数时间是在室外使用或停放的,雨水会通过该渗水缝隙进入到转把内部。由于放置线路板4'的腔体12'底部与转把内部相通,当水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气时,水蒸气上升,穿过腔体12 '底部后进入到线路板4',会影响线路板4'的正常工作。若渗水缝隙较大,转把内部会有大量的水进入,这些积水会直接导致线路板4'进水短路。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线路板进水的防水转把。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防水转把,包括支架组件、护套、扭簧、线路板和盖板,支架组件包括·轴杆,扭簧和护套均套在轴杆上,护套与支架组件卡接并通过扭簧实现绕轴杆旋转,支架组件上形成一用于放置线路板的腔体,盖板盖在支架组件上并将该腔体密封在内,其技术特征是,所述的腔体内形成一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板的边缘与腔体内壁连为一体;隔板上开有一走线孔,开有走线孔的隔板部分向下凹形成一胶池,胶池内填充有胶。
[0006]水平隔板构成腔体的底壁,将腔体与转把内部隔开,电导线穿过隔板上的走线孔与线路板连接后,在胶池内填充胶,胶固化后堵住走线孔,使线路板被完全隔离在一个独立的密封空间内,避免了通过护套与支架组件之间的渗水缝隙流到转把内的积水进入线路板,能有效防止线路板进水;走线孔对电导线起到了限位作用,使转把内的导线整齐;胶池的设置使得填充的胶量充足,走线孔的密封效果好。
[0007]作为改进,所述隔板的底面上形成至少一块竖向设置的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上端面与隔板连为一体,下端面与支架组件相抵。这一设置,使得隔板由第一板体支撑,隔板能更好地承受使用者按压线路板上的开关时的力,隔板不易变形断裂,使用寿命长。
[0008]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板体有两块。这一设置,使得第一板体对隔板的支撑力更均匀,支撑效果更好。[0009]作为改进,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上形成至少两块竖向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前后两端均与腔体内壁连为一体。这一设置,使得第二板体起到了腔体内加强筋的作用,有效防止腔体变形;也起到了支撑线路板的作用,避免了胶池内的胶填充过多时沾到线路板

[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板体有两块,且对称设置在腔体内的左右两侧,将腔体分割成三个独立空间,走线孔开在位于侧边独立空间的隔板上。这一设置,在保证能有效防止腔体变形和支撑线路板的前提下,使第二板体的数量最少,材料节省;走线孔设置在侧边,走
线合理。
[0011]作为改进,所述的盖板上装有一罩在腔体上的硅胶按键罩。这一设置,使得硅胶按键罩对腔体上部起到了密封作用,线路板的防水效果更好。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能有效防止线路板进水;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的爆炸图(已在【背景技术】中阐述,不再在具体实施例中赘述)。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的侧视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的俯视图。
[0021]图中所示:
[0022]I'、支架组件,IP、轴杆,12 ^、腔体,2 ^、护套,3 ^、扭簧,4 ^、线路板,5 ^、
盖板;
[0023]1、支架组件,11、轴杆,12、腔体,2、护套,3、扭簧,4、线路板,5、盖板,51、硅胶按键罩,6、隔板,61、走线孔,62、胶池,63、第一板体,64、第二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2、图3所示的防水转把,它由支架组件1、护套2、扭簧3、线路板4和盖板5组成,扭簧3和护套2均套在支架组件I的轴杆11上,护套2与支架组件I卡接并通过扭簧3实现绕轴杆11旋转以调节车速。
[0026]支架组件I上形成一用于放置线路板4的腔体12,盖板5盖在支架组件I上,所述的盖板5上装有一罩在腔体12上的硅胶按键罩51,该硅胶按键罩上形成多个按压区,线路板上装有与按压区配合使用的开关,盖板5将腔体12密封在内。结合图4、图5,所述的腔体12内形成一水平设置的隔板6,隔板6的边缘与腔体12内壁连为一体,构成腔体12的底壁;隔板6上开有一走线孔61,开有走线孔61的隔板部分向下凹形成一胶池62,胶池62内填充有胶。[0027]如图6、图7所不,所述隔板6的底面上形成两块竖向设置的第一板体63,第一板体63的上端面与隔板6连为一体,下端面与支架组件I相抵;如图8所示,所述隔板6的上表面上形成两块竖向设置的第二板体64,第二板体64的前后两端均与腔体12内壁连为一体,且两块第二板体64对称设置在腔体12内的左右两侧,将腔体12分割成三个独立空间,走线孔61开在位于侧边独立空间的隔板6上。
[0028]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防水转把,包括支架组件(I)、护套(2)、扭簧(3)、线路板(4)和盖板(5),支架组件(I)包括轴杆(11),扭簧(3 )和护套(2 )均套在轴杆(11)上,护套(2 )与支架组件(I)卡接并通过扭簧(3 )实现绕轴杆(11)旋转,支架组件(I)上形成一用于放置线路板(4 )的腔体(12),盖板(5)盖在支架组件(I)上并将该腔体(12)密封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12)内形成一水平设置的隔板(6),隔板(6)的边缘与腔体(12)内壁连为一体;隔板(6)上开有一走线孔(61),开有走线孔(61)的隔板部分向下凹形成一胶池(62),胶池(62)内填充有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转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的底面上形成至少一块竖向设置的第一板体(63),第一板体(63)的上端面与隔板(6)连为一体,下端面与支架组件(I)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转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63)有两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转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的上表面上形成至少两块竖向设置的第二板体(64),第二板体(64)的前后两端均与腔体(12)内壁连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转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板体(64)有两块,且对称设置在腔体(12)内的左右两侧,将腔体(12)分割成三个独立空间,走线孔(61)开在位于侧边独立空间的隔板(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转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5)上装有一罩在腔体(12)上的硅胶按键罩(51)。
【文档编号】B62K23/04GK203427973SQ20132058957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廖静 申请人:建德市五星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