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电动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98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电动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节电动车架,包括前管、中管、后管、下叉、上叉,所述前管、中管、后管从前到后依次相连,所述下叉的一端与中管的后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叉的下端相连,所述上叉的上端与所述后管的上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的上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倾角调节组件且所述倾角调节组件位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上方。其有益效果是:车主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以及倾角调节组件轻松对车座进行调节。
【专利说明】可调节电动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车架。
【背景技术】
[0002]出于安全考虑以及安装的需要,现有电动车的车座与车架之间一般通过卡箍进行连接,而且卡箍会锁的很紧,虽然可以进行调节,但必须要有相应的工具松开卡箍,车主无法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随地对车座的高度以及倾角进行随意的调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电动车架。具体设计方案为:
[0004]一种可调节电动车架,包括前管、中管、后管、下叉、上叉,所述前管、中管、后管从前到后依次相连,所述下叉的一端与中管的后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叉的下端相连,所述上叉的上端与所述后管的上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的上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倾角调节组件且所述倾角调节组件位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上方。
[0005]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卡箍、调节管、连接组件、楔形轴销,所述卡箍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后管上,所述调节管从上方插入所述后管内,所述楔形轴固定于所述卡箍的内侧并从所述后管的侧面插入所述后管内,所述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调节管的顶端。
[0006]所述倾角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管、扭力弹簧、调节手轮,所述调节管是有两根钢管组成的“L”形结构,且所述两根钢管可以沿两根钢管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转动,所述扭力弹簧固定于两根钢管的连接处,所述调节手轮固定于所述扭力弹簧的一侧。
[0007]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位于所述后管与上叉连接处的上方。
[0008]所述调节管的内侧设有楔形锯齿且所述楔形锯齿与所述楔形轴销可以相互契

口 ο
[0009]所述调节管与所述连接组件之间互相连接。
[001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方案得到的可调节电动车架,其有益效果是:
[0011]车主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以及倾角调节组件轻松对车座进行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电动车架;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倾角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前管;2、中管;3、后管;4、下叉;5、上叉;6、高度调节组件;61、卡箍;62、
调节管;63、连接组件;64、楔形轴销;65、楔形锯齿;7、倾角调节组件;71、曲管;72、扭力弹簧;73、调节手轮。【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电动车架,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电动车架,包括前管1、中管2、后管3、下叉4、上叉5,所述前管1、中管2、后管3从前到后依次相连,所述下叉4的一端与中管2的后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叉5的下端相连,所述上叉5的上端与所述后管3的上端相连,所述后管3的上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6、倾角调节组件7且所述倾角调节组件7位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的上方。
[0019]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位于所述后管3与上叉5连接处的上方。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包括卡箍61、调节管62、连接组件63、楔形轴销64,所述卡箍6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后管3上,所述调节管62从上方插入所述后管3内,所述楔形轴销64固定于所述卡箍61的内侧并从所述后管3的侧面插入所述后管3内,所述连接组件63固定于所述调节管62的顶端。
[0021]所述调节管62的内侧设有楔形锯齿65且所述楔形锯齿65与所述楔形轴销64可
以相互契合。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倾角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倾角调节组件7包括曲管71、扭力弹簧72、调节手轮73,所述曲管71是有两根钢管组成的“L”形结构,且所述两根钢管可以沿两根钢管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转动,所述扭力弹簧72固定于两根钢管的连接处,所述调节手轮73固定于所述扭力弹簧72的一侧。
[0023]所述曲管71与所述连接组件63之间互相连接。
[0024]需要调节高度时,先打开卡箍61,然后通过上下移动调节管62来调节车座的高度,再将卡箍61关闭,固定在卡箍61上的楔形轴销64又会插入所述后管3内并通过与楔形锯齿65契合达到固定调节管62的目的。由于本技术方案对车座的固定方式是轴销固定而并非卡箍固定,所以所述卡箍61关闭后可以用螺母固定,只要保证不脱落即可,不用将螺母拧的非常紧。
[0025]需要调节倾角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手轮73来改变所述扭力弹簧72的压缩程度,从而改变所述曲管71的两根钢管的弯曲度,达到调节倾角的目的。
[0026]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电动车架,包括前管(I)、中管(2)、后管(3)、下叉(4)、上叉(5),所述前管(I)、中管(2)、后管(3)从前到后依次相连,所述下叉(4)的一端与中管(2)的后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叉(5)的下端相连,所述上叉(5)的上端与所述后管(3)的上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3)的上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6)、倾角调节组件(7)且所述倾角调节组件(7)位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调节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包括卡箍(61)、调节 管(62)、连接组件(63)、楔形轴销(64),所述卡箍(6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后管(3)上,所述调节管(62)从上方插入所述后管(3)内,所述楔形轴销(64)固定于所述卡箍(61)的内侧并从所述后管(3)的侧面插入所述后管(3)内,所述连接组件(63)固定于所述调节管(62)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可调节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组件(7)包括曲管(71)、扭力弹簧(72)、调节手轮(73),所述曲管(71)是有两根钢管组成的“L”形结构,且所述两根钢管可以沿两根钢管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转动,所述扭力弹簧(72)固定于两根钢管的连接处,所述调节手轮(73)固定于所述扭力弹簧(7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调节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位于所述后管(3)与上叉(5)连接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可调节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62)的内侧设有楔形锯齿(65)且所述楔形锯齿(65)与所述楔形轴销(64)可以相互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可调节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管(71)与所述连接组件(63)之间互相连接。
【文档编号】B62J1/08GK203753293SQ20132088844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杨福会 申请人:天津市瑞智电动自行车车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