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导流板长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包括底座和本体,底座上侧面上滑动连接有两侧板,两侧板均垂直固连有支板,本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导向孔,两支板分别滑动插接在本体两端的导向孔内,两侧板与底座之间均设有固定机构,本体与支板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能够根据需要来调节导流板的长度,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 具,在汽车广泛普及时,人们对汽车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现代轿车的经常时速已 达100公里左右,最高时速更达200公里以上,因此轿车的车身设计既要服从空气动力学, 要有尽量低的空阻系数,又要采取措施,在车身的前后端安装导流板和扰流板,以保证轿车 的行驶安全。在空气动力学上,有实验证明空气流速的速度与压力成反比,也就是说空气流 速越快,压力越小,反之空气流速越慢,压力越大。如果轿车外型与机翼横截面形状相似,在 高速行驶中由于车身上下两面的气流压力不同,下面大上面小,这种压力差必然会产生一 种上升力,车速越快压力差越大,上升力也就越大。这种上升力也是空气阻力的一种,汽车 工程界称为诱导阻力,约占整车空气阻力的7%,虽然比例较小,但危害很大。为了减少轿 车在高速行驶时所产生的升力,汽车设计师除了在轿车外型方面做了改进,将车身整体向 前下方倾斜而在前轮上产生向下的压力,将车尾改为短平,减少从车顶向后部作用的负气 压而防止后轮飘浮外,还在轿车前端的保险杠下方装上向下倾斜的连接板,连接板与车身 前裙板联成一体,中间开有合适的进风口加大气流度,减低车底气压,这种连接板称为导流 板。
[0003]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10099646. 5)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特别是 轿车的导流装置,安装在汽车尾部,包括一个导流元件,该导流元件可以从静止位置移动 到一个伸出的运行位置。在静止位置上导流元件集成在尾部的形状走向中。为了进一步改 善开头所述导流装置的气体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后轴上的输出,设计了导流元件在伸出的 运行位置(D)中有一个比在缩回的静止位置(A)中更大的横向延伸。该导流装置具有导流 作用,但是导流板是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的,使用者无法根据需要来调节导流板的长度,其适 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 该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能够根据需要来调节导流板的长度,操作方便。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包 括一条形板状的底座,所述底座沿车体宽度方向固连在汽车后备箱盖上侧面上,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一条形板状的本体,所述底座上侧面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两侧板,所述两侧 板板面均垂直于底座上侧面,所述两侧板的相对侧面上均垂直固连有条形支板,所述本体 的两端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两支板分别滑动插接在本体两端的导向孔内,所 述两侧板与底座之间均设有能够将侧板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机构,所述本体与支板之间设 有能够将本体固定住的定位机构。
[0006] 底座直接固定在汽车后备箱盖的上侧面上,两侧板能够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即 车体的宽度方向移动,本体通过两端的导向孔滑动连接在两支板上,即本体与两支板形成 整个导流板,通过移动两侧板能够调节两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导流板的长度,调节到合适位 置后,通过固定机构将侧板固定在底座上,与此同时,定位机构能够将本体固定在支板上, 避免支板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沿轴向窜动。
[0007]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中,所述底座上侧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 槽,所述导向槽的两相对槽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侧板下边沿均固连有滑 块,所述滑块的两侧壁上均具有连接凸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连接凸块连接在 连接槽内。导向槽为滑块移动提供导向以及对滑块进行前后方向定位,连接凸块与连接槽 连接,避免侧板拔出脱离底座。
[0008]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块下侧面上坚直开设有 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固定弹簧和定位柱,所述导向槽底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固定 孔,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抵压在盲孔底面上,另一端抵压在定位柱端面上,在固定弹簧的作 用下,定位柱伸出盲孔并插接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滑块外侧面上坚直开设有条形的贯穿 槽,该贯穿槽与盲孔相贯通,所述定位柱侧壁上垂直固连有提拉杆,所述提拉杆自由端伸出 贯穿槽。定位柱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插接在固定孔内,此时滑块被固定住,即侧板被固定 住,连接可靠性高,需要调节导流板长度时,向上提升提拉杆,定位柱能够压缩固定弹簧沿 着盲孔向上移动并脱离固定孔,此时定位作用解除,操作方便。
[0009]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板上坚直开设有贯穿 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定位弹簧和两定位球,所述本体的导向孔上下侧壁上均沿长度方向 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弹簧位于两定位球之间,且定位弹簧的一端抵压在一个定位 球上,另一端抵压在另一个定位球上,在定位弹簧的作用下,两定位球分别抵压在上下侧壁 上定位槽内。定位球在定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压在定位槽内,此时本体被定位在两支板上,在 调节两侧板位置时,施力推动侧板,定位球在作用力下自动脱离定位槽,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
[0010]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中,所述固定孔和定位槽均沿底座长度方向均匀 分布。均匀分布,方便记忆操作。
[0011]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中,所述支板的两长边沿均沿长度方向固连有橡 胶条,所述橡胶条与导向孔内壁相抵靠。橡胶条与导向孔内壁相作用,避免支板边沿直接与 导向孔内壁硬性接触,避免出现碰撞噪音。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具有以下优点:
[0013] 1、由于两侧板能够沿着底座移动,并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住,因此能够调节导流板 的长度,适用性更强。
[0014] 2、由于支板与本体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因此能够将本体固定在支板上,避免支板 出现轴向窜动。
[0015] 3、由于支板的两长边沿均沿长度方向固连有橡胶条,因此能够避免支板边沿直接 与导向孔内壁硬性接触,避免出现碰撞噪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 图3是固定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19] 图4是定位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0] 图中,1、底座;11、导向槽;12、连接槽;2、本体;21、导向孔;3、侧板;31、支板; 311、橡胶条;32、滑块;33、连接凸块;4、固定机构;41、盲孔;42、固定弹簧;43、定位柱;44、 固定孔;45、贯穿槽;46、提拉杆;5、定位机构;51、贯穿孔;52、定位弹簧;53、定位球;54、定 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包括一条形板状的底座1,底座1 沿车体宽度方向固连在汽车后备箱盖上侧面上,还包括一条形板状的本体2,底座1上侧面 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两侧板3,两侧板3板面均垂直于底座1上侧面,两侧板3的相对 侧面上均垂直固连有条形支板31,本体2的两端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孔21,两支板31 分别滑动插接在本体2两端的导向孔21内,两侧板3与底座1之间均设有能够将侧板3固 定在底座1上的固定机构4,本体2与支板31之间设有能够将本体2固定住的定位机构5, 底座1直接固定在汽车后备箱盖的上侧面上,两侧板3能够沿着底座1的长度方向,即车体 的宽度方向移动,本体2通过两端的导向孔21滑动连接在两支板31上,即本体2与两支板 31形成整个导流板,通过移动两侧板3能够调节两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导流板的长度,调节 到合适位置后,通过固定机构4将侧板3固定在底座1上,与此同时,定位机构5能够将本 体2固定在支板31上,避免支板31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沿轴向窜动。
[0023] 具体来说,底座1上侧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1,导向槽11的两相对槽壁 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12,侧板3下边沿均固连有滑块32,滑块32的两侧壁上均具 有连接凸块33,滑块3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1内,连接凸块33连接在连接槽12内,导向槽 11为滑块32移动提供导向以及对滑块32进行前后方向定位,连接凸块33与连接槽12连 接,避免侧板3拔出脱离底座1。支板31的两长边沿均沿长度方向固连有橡胶条311,橡胶 条311与导向孔21内壁相抵靠,橡胶条311与导向孔21内壁相作用,避免支板31边沿直 接与导向孔21内壁硬性接触,避免出现碰撞噪音。
[0024] 结合图3所示,固定机构4包括滑块32下侧面上坚直开设有盲孔41,盲孔41内 设有固定弹簧42和定位柱43,导向槽11底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固定孔44,固定弹 簧42的一端抵压在盲孔41底面上,另一端抵压在定位柱43端面上,在固定弹簧42的作用 下,定位柱43伸出盲孔41并插接固定在固定孔44内,滑块32外侧面上坚直开设有条形的 贯穿槽45,该贯穿槽45与盲孔41相贯通,定位柱43侧壁上垂直固连有提拉杆46,提拉杆 46自由端伸出贯穿槽45,定位柱43在固定弹簧42的作用下插接在固定孔44内,此时滑块 32被固定住,即侧板3被固定住,连接可靠性高,需要调节导流板长度时,向上提升提拉杆 46,定位柱43能够压缩固定弹簧42沿着盲孔41向上移动并脱离固定孔44,此时定位作用 解除,操作方便。
[0025] 结合图4所示,定位机构5包括支板31上坚直开设有贯穿孔51,贯穿孔51内设有 定位弹簧52和两定位球53,本体2的导向孔21上下侧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定位 槽54,定位弹簧52位于两定位球53之间,且定位弹簧52的一端抵压在一个定位球53上, 另一端抵压在另一个定位球53上,在定位弹簧52的作用下,两定位球53分别抵压在上下 侧壁上定位槽54内,定位球53在定位弹簧52的作用下抵压在定位槽54内,此时本体2被 定位在两支板31上,在调节两侧板3位置时,施力推动侧板3,定位球53在作用力下自动脱 离定位槽5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孔44和定位槽54均沿底座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方便记忆操作。
[002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7]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导向槽11、连接槽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 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 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包括一条形板状的底座(1),所述底座(1)沿车体宽度 方向固连在汽车后备箱盖上侧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形板状的本体(2),所述底座 ⑴上侧面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两侧板(3),所述两侧板(3)板面均垂直于底座⑴上 侧面,所述两侧板(3)的相对侧面上均垂直固连有条形支板(31),所述本体(2)的两端均 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孔(21),所述两支板(31)分别滑动插接在本体(2)两端的导向孔 (21)内,所述两侧板(3)与底座⑴之间均设有能够将侧板(3)固定在底座⑴上的固定 机构(4),所述本体(2)与支板(31)之间设有能够将本体(2)固定住的定位机构(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侧面 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1),所述导向槽(11)的两相对槽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 连接槽(12),所述侧板(3)下边沿均固连有滑块(32),所述滑块(32)的两侧壁上均具有连 接凸块(33),所述滑块(3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1)内,连接凸块(33)连接在连接槽(12) 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 括滑块(32)下侧面上坚直开设有盲孔(41),所述盲孔(41)内设有固定弹簧(42)和定位柱 (43),所述导向槽(11)底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固定孔(44),所述固定弹簧(42)的一 端抵压在盲孔(41)底面上,另一端抵压在定位柱(43)端面上,在固定弹簧(42)的作用下, 定位柱(43)伸出盲孔(41)并插接固定在固定孔(44)内,所述滑块(32)外侧面上坚直开 设有条形的贯穿槽(45),该贯穿槽(45)与盲孔(41)相贯通,所述定位柱(43)侧壁上垂直 固连有提拉杆(46),所述提拉杆(46)自由端伸出贯穿槽(4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5)包 括支板(31)上坚直开设有贯穿孔(51),所述贯穿孔(51)内设有定位弹簧(52)和两定位球 (53),所述本体(2)的导向孔(21)上下侧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定位槽(54),所述 定位弹簧(52)位于两定位球(53)之间,且定位弹簧(52)的一端抵压在一个定位球(53) 上,另一端抵压在另一个定位球(53)上,在定位弹簧(52)的作用下,两定位球(53)分别抵 压在上下侧壁上定位槽(54)内。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4) 和定位槽(54)均沿底座(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31)的两长 边沿均沿长度方向固连有橡胶条(311),所述橡胶条(311)与导向孔(21)内壁相抵靠。
【文档编号】B62D35/00GK203902704SQ20142029480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叶季秋, 柴丽, 叶长恒 申请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