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气囊座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699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气囊座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气囊座支架,包括卡槽、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卡槽底端中心处设有气囊安装孔,且卡槽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加强筋板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槽的顶板底端和底板顶端相连,而第二加强筋板底端和第三加强筋板底端均与第一加强筋板倾斜相连,且第二加强筋板顶端和第三加强筋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连接;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管路用孔和第二气管路用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气囊座支架的安装焊接面积小,工艺简单,其面与线的焊接变形量小,面与线的焊接强度高,质量轻,且有预留管线通道,从而避免管路走线发生干涉。
【专利说明】一种前气囊座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气囊座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气囊座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圆板及设置在圆板顶端的Ω型折弯板,在安装前气囊时,需将Ω型折弯板顶端的左右侧板分别与两根方管焊接在一起,除此之外,还需将圆板与汽车的其它钣金件焊接固定,这些均是面与面的焊接,不仅焊接点多,工艺复杂,而且面与面的焊接易变形,不可靠。另外,现有的前气囊座支架中管路走线易干涉,严重影响了前气囊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前气囊座支架安装时焊接点多、工艺复杂、面与面的焊接易变形、不可靠且管路走线易干涉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安装焊接面积小、工艺简单、面与线的焊接变形量小、面与线的焊接强度高、质量轻且有预留管线通道可避免管路走线发生干涉的前气囊座支架。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前气囊座支架,包括卡槽、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
[0006]卡槽底端中心处设有气囊安装孔,且卡槽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而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垂直相连;
[0007]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均置于卡槽内;第一加强筋板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槽的顶板底端和底板顶端相连,而第二加强筋板底端和第三加强筋板底端均与第一加强筋板倾斜相连,且第二加强筋板顶端和第三加强筋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连接;
[0008]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管路用孔和第二气管路用孔。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气囊座支架包括卡槽及置于卡槽内的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无需笨重的圆板,大大地减轻了所述前气囊座支架的质量;当进行前气囊安装时,只需将表面积小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与汽车骨架焊接在一起,即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与骨架之间为面与线的焊接,大大减小了焊接面积,工艺简单,且面与线的焊接变形量小,面与线的焊接强度高。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筋板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槽的顶板底端和底板顶端相连,而第二加强筋板底端和第三加强筋板底端均与第一加强筋板倾斜相连,且第二加强筋板顶端和第三加强筋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连接,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所述前气囊座支架的结构强度。
[001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管路用孔和第二气管路用孔,即预留有管线通道,这样的设计科避免管路走线发生干涉。
[00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气囊安装孔的直径为21mm。气囊安装孔的直径大小是根据气囊的大小而设计的,以方便将气囊顺利安装在气囊安装孔中。
[00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气管路用孔和第二气管路用孔的直径均为30_。第一气管路用孔和第二气管路用孔的大小也是根据走线的需求而设计的,要能方便走线,且还要保证走线的安全性,避免管路走线干涉。
[00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气管路用孔中心和第二气管路用孔中心与第一加强筋板之间的距离L1均为50mm。
[00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气管路用孔、气囊安装孔和第二气管路用孔同轴设置。
[001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底端之间的距离L2为70mm,且二者顶端之间的距离L3为210mm。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与第一加强筋板倾斜相连,更有利于发挥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的加强作用。
[001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001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前气囊座支架,该前气囊座支架的安装焊接面积小,工艺简单,其面与线的焊接变形量小,面与线的焊接强度高,质量轻,且有预留管线通道,从而避免管路走线发生干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气囊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气囊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的右视图;
[0023]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卡槽,1.1为顶板,1.2为底板,2为第一加强筋板,3为第二加强筋板,3.1为第一气管路用孔,4为第三加强筋板,4.1为第二气管路用孔,5为气囊安装孔,6为第一折板,7为第二折板,8为Ω型折弯板,9为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前气囊座支架,包括卡槽1、第一加强筋板2、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卡槽I底端中心处设有气囊安装孔5,且该卡槽I的顶板
1.1和底板1.2上分别设有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而该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分别与顶板1.1和底板1.2垂直相连;上述第一加强筋板2、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均置于卡槽I内;该第一加强筋板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述卡槽I的顶板1.1底端和底板1.2顶端相连,而上述第二加强筋板3底端和第三加强筋板4底端均与第一加强筋板2倾斜相连,且该第二加强筋板3顶端和第三加强筋板4顶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连接;且又如图2和图3所示,该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管路用孔3.1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气囊安装孔5的直径为21mm,而上述第一气管路用孔3.1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的直径均为30_ ;该第一气管路用孔3.1中心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中心与第一加强筋板2之间的距离L1均为50mm,且第一气管路用孔3.1、气囊安装孔5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同轴设置。
[0028]另外,上述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底端之间的距离L2为70mm,且二者顶端之间的距离L3为210mm。
[0029]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前气囊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槽(I)、第一加强筋板(2)、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 所述卡槽(I)底端中心处设有气囊安装孔(5),且所述卡槽(I)的顶板(1.1)和底板(1.2)上分别设有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而所述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分别与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垂直相连; 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均置于所述卡槽(I)内;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卡槽(I)的顶板(1.1)底端和底板(1.2)顶端相连,而所述第二加强筋板(3)底端和第三加强筋板(4)底端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倾斜相连,且所述第二加强筋板(3)顶端和第三加强筋板(4)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管路用孔(3.1)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气囊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安装孔(5)的直径为2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气囊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路用孔(3.1)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的直径均为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气囊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路用孔(3.1)中心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中心与第一加强筋板(2)之间的距离L1均为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气囊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路用孔(3.1)、气囊安装孔(5)和第二气管路用孔(4.1)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气囊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板(3)和第三加强筋板(4)底端之间的距离L2为70mm,且二者顶端之间的距离L3为210mm。
【文档编号】B62D25/08GK203946172SQ201420342123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王雷, 汪先锋 申请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