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8699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座椅和把手,还包括两个侧挡板,侧挡板分别位于座椅两侧,侧挡板前方边沿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上具有贯穿弧形挡板板面的开口,骑行者可将手从开口伸出并握住把手,把手上具有挡圈,当把手与弧形挡板接触时,挡圈能与弧形挡板的板面抵触使把手不能通过开口穿过弧形挡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体倾覆时有效隔挡把手,避免把手对幼儿的二次伤害。
【专利说明】童车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幼儿对儿童自行车的控制力较弱,经常发生车体倾覆,倾覆时把手一侧翘起,幼童脸部正对把手位置,容易造成对幼儿的二次伤害,如扎伤、顶伤等,这就加大了童车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座椅和把手,还包括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座椅两侧,所述侧挡板前方边沿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上具有贯穿所述弧形挡板板面的开口,骑行者可将手从所述开口伸出并握住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上具有挡圈,当所述把手与所述弧形挡板接触时,所述挡圈能与所述弧形挡板的板面抵触使所述把手不能通过所述开口穿过所述弧形挡板。
[0005]进一步,所述座椅后方具有靠背,所述侧挡板与所述靠板铰接。
[0006]进一步,所述侧挡板和所述弧形挡板内侧具有软垫层。
[0007]进一步,所述软垫层为棉垫或弹性胶垫。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避免车体倾覆对幼童造成的二次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座椅;2_靠背;3_侧挡板;4_弧形挡板;5_开□ ;6_前叉杆;7_把手;8-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所示,一种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座椅1、把手7和两个侧挡板3,侧挡板3分别位于座椅I两侧,侧挡板3前方边沿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挡板4,弧形挡板4上具有贯穿弧形挡板4板面的开口 5,骑行者可将手从开口 5伸出并握住把手7,把手7上具有挡圈8,当把手7与弧形挡板4接触时,挡圈8能与弧形挡板4的板面抵触使把手7不能通过开口 5穿过弧形挡板4。
[0012]座椅I后方具有靠背2,侧挡板3与靠板2铰接。侧挡板3能带动弧形挡板4打开,使骑行者便于进入座椅1,骑行者坐好后可将侧挡板3复位并使其与靠背2固定,侧挡板3与靠背2的固定方式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固定方式,如在侧挡板3和靠背2的连接处设置卡接件等。
[0013]侧挡板3和弧形挡板4内侧具有软垫层(图中未示)。软垫层优选为棉垫或弹性胶垫。
[0014]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当车体倾覆时,弧形挡板4将把手7隔挡,避免把手7对幼童的二次伤害,同时软棉垫或弹性胶垫可使幼童的身体与软垫接触,避免碰伤。
[001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座椅和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座椅两侧,所述侧挡板前方边沿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上具有贯穿所述弧形挡板板面的开口,骑行者可将手从所述开口伸出并握住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上具有挡圈,当所述把手与所述弧形挡板接触时,所述挡圈能与所述弧形挡板的板面抵触使所述把手不能通过所述开口穿过所述弧形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后方具有靠背,所述侧挡板与所述靠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和所述弧形挡板内侧具有软垫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层为棉垫或弹性胶垫。
【文档编号】B62J27/00GK204056110SQ20142034207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曹建芹 申请人:天津市三合顺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