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646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是人类代步的装置,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可穿戴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安设在鞋托架上或者鞋子底部的轮子,以及安设在鞋托架或者鞋子上的动力装置,此动力装置包括向该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供电的电池,以及安设在轮子中或者轮子附近用于向该可穿戴个人交通工提供动力的电机,从而该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在该动力装置的驱动下驱动操作者滑行前进。

但是,现有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给操作者在上下楼梯等需要步行的场合中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在操作者步行时给操作者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托架、托架轮和喷气推进装置,

所述托架,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

所述托架轮安设于所述托架的底部,以支撑所述操作者滑行;

所述喷气推进装置,穿戴在所述操作者的躯干部,用于驱动所述操作者滑行;

所述倾转机构与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气推进装置倾转,以调整所述喷气推进装置的推力方向。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撑部和横轴,

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座和轴套,

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横轴穿设于所述轴套内部;

所述支撑座穿戴在所述操作者的躯干部,所述横轴的端部与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连接,所述横轴可绕轴心线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气推进装置包括:涵道、涵道风扇、风扇电机和整流罩;

所述整流罩与所述横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涵道固接在所述整流罩内,所述风扇电机与所述涵道风扇连接并固定在所述涵道内,所述风扇电机驱动所述涵道风扇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倾转机构与所述横轴连接,所述喷气推进装置通过所述倾转机构与所述横轴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倾转机构还包括:倾转电机和倾转电机控制器,

所述倾转电机包括:环形转子和环形定子;

所述环形定子与所述横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横轴同轴设置,所述环形转子固设在所述轴套端部的内部;

所述倾转电机控制器与所述横轴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轴为空心轴,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固设在所述横轴的内腔中,分别与所述风扇电机和所述倾转电机电连接,用于向所述风扇电机和所述倾转电机提供电力。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还包括:风扇电机调速器,所述风扇电机调速器与所述横轴固定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风扇电机的转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外侧的手动凸台,用于带动所述喷气推进装置倾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还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喷气推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手柄控制所述喷气推进装置的推力大小和方向;

所述控制手柄包括:柄体及安设在所述柄体上的油门推杆和倾转推杆,所述油门推杆与所述风扇电机调速器电连接,所述倾转推杆与所述倾转电机控制器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喷气推进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的托架,托架底部安设托架轮,以支撑操作者滑行,以及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的喷气推进装置,用于推动操作者滑行,以及与喷气推进装置连接的倾转机构,用于驱动喷气推进装置倾转,以调整喷气推进装置的推力方向。通过将喷气推进装置与托架分离的设计,有效减轻了操作者脚部的负荷,使得操作者在步行时较为省力,进而使得操作者步行时也很方便并且有效降低操作者的疲劳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前视图;

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A-A半剖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20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一;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二;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三;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四;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五;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安设在在鞋托架上或者鞋子底部的轮子,由安设在鞋托架或者鞋子上的电池供电,安设在轮子中的轮毂电机或者在安设在轮子附近的轮边电机驱动轮子转动,从而驱动操作者滑行,而且在步行或者开车时并不需要将可穿戴交通工具脱下。

但是,现有技术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上下楼梯等需要步行的场合,安设在鞋托架或者鞋子上的动力装置不可避免地对行走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由于动力装置较重,操作者上楼梯时脚步沉重,从而使得操作者的满意度降低。

发明人发现,可以将动力装置和电池从鞋托架上分离出来,佩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位,从而有效减小了操作者脚部的重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托架可以为两个,即左脚和右脚各穿一个,也可以为 一个,即只穿戴于一只脚上,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可以包括:托架101、托架轮102和喷气推进装置103,

托架101,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

托架轮102安设于托架101的底部,以支撑操作者滑行;

喷气推进装置103,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用于推动操作者滑行;

倾转机构104,与喷气推进装置103连接,用于驱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以调整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方向。

具体的,用于穿戴在操作者脚部的托架101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为鞋托架,即操作者可以在穿好自己鞋后直接踩在托架101上,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托架101可以为操作者所穿鞋的一部分,即操作者穿鞋子时就是在穿戴托架101。

其中,喷气推进装置103用于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是指不包含头部、颈部和四肢的身躯部位。因为喷气推进装置103会有一定的重量,并且喷气推进装置103在运作时会给操作者推力,而躯干的骨骼宽大,可以承受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体重心在躯干上,具体是在肚脐附近,推力直接作用在重心附近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加稳定地滑行。

倾转机构104与喷气推进装置103连接,用于驱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以调整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穿戴在操作者的脚部的托架,托架底部安设托架轮,以支撑操作者滑行,以及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的喷气推进装置,用于推动操作者滑行,以及与喷气推进装置连接的倾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喷气推进装置倾转,以调整所述喷气推进装置的推力方向。通过将喷气推进装置与托架分离的设计,有效减轻了操作者脚部的负荷,使得操作者在步行时较为省力,进而使得操作者步行时也很方便并且有效降低操作者的疲劳程度。

进一步的,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还包括:支撑部105和横轴106,

支撑部105包括:支撑座1051和轴套1052,

支撑座1051与轴套1052固定连接,横轴106穿设于轴套1052内部;

支撑座1051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横轴106的端部与喷气推进装置103连接,横轴106可绕轴心线转动。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051通过图2所示的系带1053系在操作者的腰部。

在本实施例中,人体的前后方向称为纵向,左右方向称为横向,因此横轴106的轴线平行于人体左右方向。支撑座1051将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传递到操作者的身上,可以抵着操作者的腰部或者腹部设置,这将带来不同的受力感觉。如果推力直接作用于腰部,则操作者感受到的是推力,如果推力是通过系带1053后作用于腰部,则感受到的是拉力。支撑座1051还可以接触身体其他部位设置,也可以根据受力感觉选择设置于前部或者后部,并不以此为限。

人体腰腹部的截面形状是不规则的组合曲线,其中,腹部和侧腰可以近似为部分椭圆,腰部可以近似为直线。支撑座1051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可以仿形设置,而且为了让操作者舒服地享受推背感,支撑座1051与人体相接触的部位还可以设有柔软舒适的纺织物或皮革等制成的内衬,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上述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中的横轴106为空心轴。因为当横轴106为空心轴且直径较大时,不仅可以减轻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支撑刚性,同时其内部还可以用来安设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某些部件,从而使得这些部件也随横轴106一起转动,这些部件之间可以直接连接而不必采用各种复杂的旋转接头、滑环等进行转接,因此简化了系统结构并保证了连接可靠性。横轴106也可为实心轴,轴上设有支架以安装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某些部件,这些部件也随横轴106转动,也可以简化连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由于喷气推进装置103固设在横轴106上,其进气口要求不被遮挡,因此喷气推进装置103被布置在操作者的侧腰处,如果采用一根横轴106时,其长度可以相当于操作者腰宽,如果采用两根横轴106并共轴设置时,其长度相当于腰宽的一半,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的,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前视图,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A-A半剖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 20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进一步的,喷气推进装置103可以为电动涵道。当上述喷气推进装置103为电动涵道时,如图5所示,电动涵道包括:涵道1031、涵道风扇1032、风扇电机1033和整流罩1034;

整流罩1034与横轴106的端部固定连接,涵道1031固接在整流罩1034内,风扇电机1033与涵道风扇1032连接并固定在涵道1031内,风扇电机1033驱动涵道风扇1032转动。

具体的,安设在涵道1031内的风扇电机1033直接驱动涵道风扇1032,不仅传动链短传动效率高,而且可以利用风扇气流对其进行冷却以提高功率密度。也可以采用一台或两台安设在涵道1031外的风扇电机1033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驱动两台涵道风扇1032,其他合适的布置和传动方式也是可以的,并不以此为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横轴106为空心轴,电动涵道还包括,风扇电机调速器1035,风扇电机调速器1035固设在横轴106的内腔中,用于调整风扇电机1033的转速。

风扇电机调速器1035,用于调节风扇电机1033的转速,从而改变喷气推进装置103推力的大小。风扇电机调速器1035固设在横轴106上,随电动涵道倾转,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无须多留一段用于变形的电缆,也无须通过滑环连接二者,大大简化了两者的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一台电动涵道来提供推力,但实现相同推力的电动涵道的直径较大,采用两台或多台电动涵道则可以减小直径,更易于布置,而且可以提高可靠性,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该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在使用时周围可能有人或者人群,而现有的微型燃油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气流为高温高压燃气,因此难以采用。其他合适的不输出高温高压燃气的喷气推进装置也是可以的,并不以此为限。

而常规电动滑板车的典型配置为6寸轮子配峰值转矩9Nm的轮毂电机,其最大驱动力约为120N,因此喷气推进装置所需提供的最大总推力约为12Kg,如果采用两台电动涵道则每台需要提供的最大推力为6Kg,而且由于其进气口不能被遮挡,而人在站立状态下其自然下垂的前臂离侧腰的距离也在100~150mm之间,直径90mm或105mm的电动涵道可以同时满足推力和 人机工程要求,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上述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中的倾转机构104与横轴106连接,从而使得喷气推进装置103通过倾转机构104与横轴106连接。

如图6所示,倾转机构104驱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实现所需的倾转角α,即喷气推进装置103的轴线与水平纵轴线之间的夹角。由于通过倾转喷气推进装置103来实现推力方向改变,因此可以实现在大倾转角时也能得到接近最大的推力。当喷气推进装置103转到所需的倾转角α时,倾转机构104还可以将其固定在这一角度下进行工作。

例如,喷气推进装置103的倾转角为零时,产生的推力向前,推动操作者前移;喷气推进装置103的倾转角α为180°时,产生的推力向后,推动操作者后退,如果是在滑行过程中喷气推进装置103的倾转角α变为180°,则可以推动操作者减速制动;当喷气推进装置103的倾转角α近似为90°时,产生的推力向上,则不仅可以抵消该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增加的操作者的脚部负荷,而且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步态调整向上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即提供助力辅助操作者步行,降低其疲劳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倾转机构104驱动横轴106转动时,固设在其上的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向着空间中的不同方向转动),从而改变了推力方向。也可以是倾转机构104直接驱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后带动横轴106转动,并不以此为限。

每台喷气推进装置103固设在一根横轴106上,并由一个倾转机构104驱动倾转。如果只采用一根横轴106,则固设在其上的两台喷气推进装置103只能实现同时向前或者向后改变推力方向,不能独立调整每台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方向,较佳的,采用两根横轴106和两个倾转机构104,而且每个倾转机构104单独驱动一根横轴106。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倾转机构104还包括:倾转电机1041和倾转电机控制器1042,

倾转电机1041包括:环形转子10411和环形定子10412;

环形定子10412与横轴106连接,且与横轴106同轴设置,环形转子10411固设在轴套1052端部的内部;

倾转电机控制器1042与横轴106固定连接。

具体的,支撑部105的轴套1052的端部设置环形凸台,环形转子10411固设在支撑部105的轴套1052的环形凸台上。进一步的,倾转电机控制器1042为环形结构,固设在横轴106的内腔上。

倾转电机1041可以采用内转子或者外转子电机来实现,但电机的特殊之处在于环形转子10411是固定的,而环形定子10412是随着横轴106一起转动的,因此环形定子10412与倾转电机控制器1042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也简化了两者的连接。

环形凸台和环形结构的倾转电机控制器1042,其内孔提供了一条通道,用于横轴106在局部缩小直径后可以过该内孔与另一边的180°推进装置103相连接,横轴106的内孔则用于过电线,如此避免了复杂的滑环结构的采用,而且使得所有的电线均包设在横轴106内,外观极其简洁。

倾转电机1041的输出功率应满足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方向快速变化时所需作用在横轴106上的驱动功率,例如,应满足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地从提供前向推力位置倾转到提供向后推力位置所需的驱动功率,以实现从加速到减速工况的快速转换。

采用这种方式使得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最大倾转角达到180°~360°,相应地,在托架101上就可以不用设置制动装置来制动托架轮102。而如果不要求达到如此大的倾转角范围,例如只要求达到90°,即只要求在步行时可以产生向上推力以辅助步行,则倾转机构104也可以采用连杆传动的电动舵机来实现。还可以根据倾转角具体范围要求选择其他合适的倾转机构104,倾转机构104也可以有其他合适的布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上述喷气推进装置103还包括:电池包107,电池包107与横轴106固定连接,分别与风扇电机1033和倾转电机1041电连接,用于向风扇电机1033和倾转电机1041提供电力。

电池包107可以随电动涵道倾转,其与风扇电机调速器1035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也简化了两者的连接。电池包107可以采用高功率密度且具有一定能量密度的锂电池串并连接并配上电池管理系统而成,通过有线充电或者无线充电的方式对其进行充电以补充电能。

其中,由于倾转电机1041的电源也是由电池107提供的,因此倾转电机 控制器1042固设在横轴106的内腔上,随电动涵道倾转,其与电池107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也简化了两者的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整流罩1034,其外侧还设有手动凸台10341,手动凸台10341与横轴106共轴线;手动凸台10341用于带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

具体的,正常工作情况下,由倾转机构104驱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但如果倾转机构104出现故障不能工作,则操作者可以手动旋转手动凸台10341,从而带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特别是在需要利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180°提供减速制动力时,而倾转机构104又不能正常工作,则通过手动方式仍然可以实现该功能,提高了故障容错能力。此外,操作者也可以出于好奇,或者为了简化运动控制,利用手动方式可以满足这些目的,但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述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喷气推进装置103,还包括:控制手柄108,控制手柄108与喷气推进装置103连接,控制手柄105控制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大小和方向;

控制手柄108包括:柄体1081及安设在柄体上的油门推杆1082和倾转推杆1083,油门推杆1082与风扇电机调速器1035电连接,倾转推杆1083与倾转电机控制器1042电连接。

具体的,以喷气两个推进装置103为例,由于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大小和方向均需进行控制,两个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和倾转角共有四个变量,而且考虑模拟喷气式飞机的操作习惯,采用两个控制手柄108并在其上设置了两个操纵件,即一个油门推杆1082和一个倾转推杆1083以满足控制需要。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控制手柄108可以采用拉索的方式控制喷气推进装置103,即油门推杆1082和倾转推杆1083通过拉索与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操纵输入件连接,从而控制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推力大小和方向。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控制手柄108可以采用无线遥控的方式对喷气推进装置103的输出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即油门推杆1082和倾转推杆1083的位置被传感器测量出来后,通过带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运动控制器发送给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控制装置后实现相应的操作指令。

在又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控制手柄108也可以采用电传的方式控制喷 气推进装置103,即油门推杆1082和倾转推杆1083的位置被传感器测量出来后通过电信号传递到喷气推进装置103的控制装置中,从而实现相应的推力大小和方向。出于模拟驾驶飞机的感觉,采用电传控制的方式对喷气推进装置103进行控制。

优选的,横轴106可以根据装配性要求分成几段制成后用螺栓联接装配而成,局部外壁可以设散热筋,内腔可以设隔板等,固设在其上的各电机控制器通过导热胶贴于隔板上,在电池包107和内腔之间也可以填充合适的相变材料进行传热,如此可将横轴106内腔里各电子设备工作时发出的热量传递到横轴106的外壁上,进而散发到大气中去,并且,本实施例中为风扇电机1033和倾转电机1041提供电力的不只局限于电池包107这一种实现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手动凸台10341上还设有中心孔10342;

电线109外还设有外护套1091,外护套1091可转动地支撑在中心孔10342上;

电线109穿过中心孔10342后在手动凸台10341与涵道1031之间的空隙里绕出螺旋段。

在喷气推进装置103倾转时,握于操作者手中的控制手柄108和手动凸台10341之间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线109被扭转。电线109在手动凸台10341与涵道1031之间的空隙里绕出螺旋段,也由于电线109是细的控制信号线,因此可以通过合适形状的柔性电线的空间变形来包容扭转变形,从而避免采用滑环,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但并不以此为限。

外护套1091可以采用金属、橡胶或者塑料制成的硬管或者半硬管,一端与控制手柄108固接,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中心孔10342上,长度约100~200mm,操作者用手转动手动凸台10341时,会放开控制手柄108,在操作完后,也易于操起控制手柄108继续进行控制。

图7-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的工作模式示意图,图中的箭头为喷气方向,V为操作者的运动方向。如图7-图12所示,基于设置在操作者侧腰的两台喷气推进装置,操作者可以实现以下滑行模式:

如图7所示,当两台喷气推进装置产生的推力均朝前时,操作者向前滑行;如图8所示,当推力方向均向后时,则操作者向后滑行;如图9所示, 在向前滑行的过程中,推力方向反向时,则操作者减速制动;如图10所示,转弯时则外侧喷气推进装置的推力适当增大,内侧喷气推进装置的推力适当减小,可以辅助操作者更自如地转向。如图11所示,在步行时,推力方向可以调整到近似向上,则不仅可以抵消穿戴该交通工具所增加的操作者的脚部负荷,而且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步态调整向上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例如抬脚一侧的喷气推进装置可以提供合适大小的向上推力,从而助力减轻操作者的步行负荷,降低其疲劳程度。如图12所示,当两台喷气推进装置产生的推力方向不同时,还可以实现近似原位中心转向,当然这需要接地的托架轮102能够满足在地面上只有一个瞬心的条件,例如,即使每个托架101上有数个托架轮102,但只要脚尖或脚跟略抬起使部分托架轮102离地,而接地的托架轮102的接地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时,则可以实现原位中心转向。

本发明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交通工具使用,例如可以在电动汽车后备箱里放上几台该交通工具,或者直接穿戴该交通工具驾车行驶到目的地附近时,将电动汽车停在类似于加油站那样的停车场进行充电,操作者穿戴该移动设备前往目的地,如此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此外,也可以利用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给该交通工具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以提供其所需电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个人交通工具,包括穿戴在操作者的脚上的托架,安设在托架上的托架轮,以推力方向可变的方式穿戴在操作者的躯干部的喷气推进装置,没有采用常规的由动力装置驱动轮子的方式来提供操作者移动所需的驱动力,而是采用可倾转的喷气推进装置提供推力直接推动操作者滑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推力方向来减轻操作者步行时的脚部负荷,从而降低操作者的疲劳程度,而且由于采用了推进装置,因此提供了一种类似于驾驶喷气式飞机在地面滑行的操控感觉,从而吸引消费者乐于购买并使用该移动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