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48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尤指一种摩托车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中至少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令摩托车可便利地来调整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摩托车的使用效果的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摩托车1为了提供骑乘者的舒适性,因此摩托车1会于车体的后侧方设置一支或左右二后侧方各设一支后减震器11,藉由该后减震器11的设置来减缓摩托车1行驶颠簸路面时的上下震动,藉此来提升骑乘者骑乘该摩托车1的舒适感;该后减震器11通常是包括一阻尼部111及弹簧部112所构成的复合式后减震器11,该复合式后减震器11的该弹簧部112是围绕于该阻尼部111。

如图1、2所示,该后减震器11的一端是锁设于该摩托车1的车架单元12的侧车架121的后侧方上,另一端则锁设于动力单元13的传动箱131上或锁设于后叉14上;更明确地说,该摩托车1原始提供该后减震器11锁设点是固定的,因此该后减震器11锁设于该摩托车1上的角度也是,所以当骑乘者欲调整该后减震器11的减震效果来提升摩托车1行驶的需求时,由于该后减震器11的锁设点及角度都已固定,因此只能调整该后减震器11的阻尼部111及弹簧部112。然而该弹簧部112是围绕于该阻尼部111外周,因此该弹簧部112的可调整范围极为有限,同样的该阻尼部111因位于该弹簧部112内,所以其可调整的范围也受到限制。因此当骑乘者欲作后减震器11的减震能力的调整只能更换另一具有不同减震能力的后减震器11,此无疑地造成该摩托车1使用效果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来提升摩托车的使用功效,已为摩托车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藉此可克服常用摩托车后减震器调整减震能力不够便利,致使后减震器减震能力无法配合骑乘者的摩托车行驶需求的缺陷。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构造,该摩托车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左右一对侧车架部,该侧车架部具有上升段及延伸段;该动力单元具有引擎部与传动箱,该传动箱枢设有后轮,该引擎部连接有后叉单元,该摩托车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是分别位于该后轮的两侧,该后轮的一侧配置一后减震器安装部,该后轮的另一侧配置有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中至少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该摩托车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是分别位于该后轮的两侧,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中至少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或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中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抑或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都锁设有后减震器,藉由该摩托车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任一个该后减震器安装部都可供后减震器锁设,来令该摩托车的后部可锁设一至三个后减震器,可在不影响该摩托车整体特性结构下,来可提升该摩托车调整整体减震能力的便利性,同时可便利调整该摩托车的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该摩托车的后部以一侧锁设一支后减震器及另一侧锁设两支后减震器,来使该摩托车后部具有多支后减震器,藉此可藉由所述多支后减震器具有不同的减震能力,来调整该摩托车的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再一功效在于:藉由该摩托车后部的多支后减震器分别为阻尼式后减震器或弹簧式后减震器的单一式后减震器,藉此可提升各个后减震器各自的减震能力的调整性,藉此更可使该三支后减震器具有不同的减震能力,更能便利地来调整该摩托车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的使用效果。

优选地,该车架单元的侧车架部上设有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该后叉单元设有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及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该传动箱的后端设有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相对应,该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相对应,该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相对应,来构成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

优选地,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所构成的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该车架单元上设有一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一空气滤清器,该后减震器是位于该空气滤清器的相对侧。

可选地,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所构成的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该车架单元上设有一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后轮,该两个后减震器是位于该后轮的两侧。

可选地,该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所构成的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锁设有后减震器;该车架单元上设有一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后轮,该两个后减震器是位于该后轮的两侧。

可选地,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及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所构成的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上都锁设有后减震器。

优选地,该摩托车具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空气滤清器,锁设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及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及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所构成的后减震器安装部上的两个后减震器,该两个后减震器是位于该空气滤清器的相对侧。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该后减震器是指阻尼式后减震器、弹簧式后减震器或复合式后减震器中的任一后减震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常用摩托车后减震器设置侧视示意图。

图2是常用摩托车后减震器设置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摩托车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摩托车设置一个后减震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设置两个后减震器的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摩托车设置两个后减震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摩托车设置三个后减震器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摩托车设置三个后减震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摩托车设置三个后减震器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该摩托车2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3、座垫4、动力单元5及车体盖单元7。

如图3所示,该车架单元3的前方枢设有头管部31,该头管部31上方接设有转向把手32,该头管部31连接有下降管部33,该下降管部33连接有左右一对的并朝车体后方延伸且略成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该脚踏管部34连接有左右一对并朝车体后方延设的侧车架部35,该侧车架部35具有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该上升段351的端头连接于该脚踏管部34,该上升段351上设有供乘客搁脚用的脚踏件36,该延伸段352上设有左右一对朝车体上方延设的扶手架部37;该头管部31的下方枢设有前叉单元a,该前叉单元a下端枢设有前轮fw,该前叉单元a邻近该前轮fw上方设有挡泥板件b。

如图3、4所示,该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4,该座垫4具有朝车体前方的驾驶座41及朝车体后方的乘客座42;该侧车架部35的脚踏管部34后侧下方设有引擎吊挂部353,该动力单元5是吊挂于引擎吊挂部353上;该两个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的内侧设置有一置物箱6,该置物箱6的前端上方可供该座垫4的枢纽件(附图中未绘出)固设,藉此该座垫4即可以该枢纽件为枢转中心来做掀启或关闭的动作,该座垫4是盖设于该置物箱6的上方,也就是说该座垫4盖设于该置物箱6的上方时,该置物箱6即可形成一封闭的置物空间。

如图3、4、9所示,该动力单元5包括有引擎部51、传动箱52,该引擎部51连接有提供引擎部51新鲜空气的空气滤清器53及提供引擎部51排放燃烧后废气用的排气管54,该引擎部51朝车体后方连接有一后叉单元55,更明确地说,该后叉单元55与该空气滤清器53分别位于该摩托车2沿车宽方向的右侧及左侧;该传动箱52后端枢设有后轮rw。

如图3所示,该车体盖单元7是罩覆于该摩托车2的车架单元3的外部,该车体盖单元7包含有位于摩托车2前方的前车体盖71及车身边盖72,也就是说该前车体盖71是盖设于该车架单元3的前段,该车身边盖72是盖设于该车架单元3的后部;该前车体盖71包括有遮膝罩711、前面板712及脚踏板713,于遮膝罩711下方且朝车体后方设有上下一组的脚踏板713,该遮膝罩711及前面板712是将该下降管部33完全地包覆,更具体地说,该遮膝罩711及前面板712于该摩托车2的下降管部33处形成一较具密封性的空间,藉此可避免该下降管部33被地面污水或灰尘所污染。

如图4、9所示,该车架单元3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与延伸段352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35a,该两个侧车架部35的延伸段352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35b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35c;该后叉单元55的前端邻近该动力单元5的引擎部51设有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55a,该后叉单元55的后端设有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55b,该传动箱52的后端设有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52a;其中,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35a与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55a相对应并形成一后减震器安装部c,该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35b与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55b相对应并形成一后减震器安装部c,该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35c与该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52a相对应并形成一后减震器安装部c,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可供一后减震器8锁设,藉此来令该摩托车2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是分别位于该后轮rw的两侧,更具体地说,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是以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配置于该后轮rw的一侧,于后轮rw的另一侧配置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方式配置于该后轮rw的两侧旁,该后轮rw配设有两个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的一侧,是位于该摩托车2设置空气滤清器53的相对侧;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中至少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有后减震器8,该后减震器8可为阻尼式后减震器8a(即只具有阻尼器无弹簧的单一式后减震器)、弹簧式后减震器8b(即只具有弹簧无阻尼器的单一式后减震器)或复合式(兼具有弹簧及阻尼器)后减震器8c;于实施时可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中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有后减震器8,或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都锁设有后减震器8,藉由该摩托车2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可供后减震器8锁设,来令该摩托车2的后部可锁设一至三个后减震器8选择性,藉此可使该摩托车2调整整体减震能力的自由度大大的提升,进而可提升摩托车2的使用功效。

如图3所示,是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只锁设有一后减震器8,该后减震器8是以复合式的后减震器8c来实施,藉此来维持该摩托车2后部的减震能力。

如图4所示,是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只锁设有一后减震器8,即该车架单元3侧车架部35的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35a与该后叉单元55的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55a,所构成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一后减震器8,该后减震器8是位于该空气滤清器53的相对侧,该后减震器8可以阻尼式后减震器8a、弹簧式后减震器8b或复合式后减震器8c来实施,附图中以复合式后减震器8c来举例说明;该后减震器8是朝车体前后方向方式锁设于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该摩托车2后部预留有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藉此当使用者因行车的需求而欲调整该摩托车2整体的减震能力时,可以自由地于该预留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其中之一或全部安装另一或两个后减震器8,进而可使摩托车2调整或变更减震效果的工程简易化。

如图5所示,是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中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锁设有后减震器8,也就是说于该车架单元3侧车架部35的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35b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35c,与该后叉单元55的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55b及该传动箱52的后减震器锁付部52a,所构成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分别锁设有后减震器8,即于该后轮rw的两侧分别设有后减震器8,该后减震器8可以阻尼式后减震器8a、弹簧式后减震器8b或复合式后减震器8c任两种来搭配实施,附图中该后减震器8以复合式后减震器8c举例说明,该摩托车2后部预留有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藉此当使用者因行车的需求而欲调整该摩托车2整体的减震能力时,可以自由地于该预留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安装另一后减震器8,进而可使摩托车2调整或变更减震效果的工程简易化。

如图6所示,是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中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锁设有后减震器8,即于该车架单元3侧车架部35的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35a及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35c与该后叉单元55的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55a及该传动箱52的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52a,所构成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分别锁设有后减震器8,即于该后轮rw的两侧分别设有后减震器8,该后减震器8可以阻尼式后减震器8a、弹簧式后减震器8b或复合式后减震器8c任两种来搭配实施,附图中该后减震器8以复合式后减震器8c及阻尼式后减震器8a来举例说明,其中,位于较前端的后减震器8(即阻尼式后减震器8a),是朝车体前后方向方式锁设于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且该后减震器8(即阻尼式后减震器8a)是位于该空气滤清器53的相对侧,藉此来令该两个后减震器8可以不同的减震动作方向来减震,即该两个后减震器8锁设的角度是不同的,藉此该摩托车2后部预留有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当使用者因行车的需求而欲变更该摩托车2整体的减震能力时,可以自由地于该预留有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安装另一后减震器8,进而可使摩托车2调整或变更减震效果的工程简易化。

如图7、8、9所示,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都锁设有后减震器8的实施例,该后减震器8可以阻尼式后减震器8a、弹簧式后减震器8b或复合式后减震器8c任两种或三种来搭配使用;例如,该摩托车2后轮rw配设有两个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的一侧,于该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有后减震器8,也就是说该后轮rw配设有两个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的两支后减震器8是位于设置空气滤清器53的相对侧,藉此可避免因设置两支后减震器8而使该空气滤清器53的体积受到限制;藉由该摩托车2的后部以一侧锁设一支后减震器8及另一侧锁设两支后减震器8,来使该摩托车2后部具有三支后减震器8,藉此可藉由该三支后减震器8具有不同的减震能力,可在不影响该摩托车2整体特性结构下,来调整该摩托车2的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2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2的使用效果。

如图7所示,锁设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35a与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55a之间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锁设的后减震器8是可以阻尼式后减震器8a(或弹簧式后减震器8b)来实施,该锁设于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35b与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55b之间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锁设的后减震器8,以及锁设于该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35c与该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52a之间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锁设的后减震器8是可以复合式后减震器8c来实施,藉由多个后减震器8中至少有一个是为单一式的减震器,因此可增加该后减震器8减震能力的调整度,来配合该摩托车2的行驶需求,进而可提升该摩托车2的使用功效。

如图8、9所示本发明于实施时,锁设于该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35a与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55a之间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锁设的后减震器8是以阻尼式后减震器8a来实施,该锁设于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35b与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55b之间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的后减震器8,以及锁设于该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35c与该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52a之间的后减震器安装部c的后减震器8是以弹簧式后减震器8b来实施,藉由各后减震器8是为单一式的减震器,因此可增加该后减震器8减震能力的调整度,来配合该摩托车2的行驶需求,进而可提升该摩托车2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该摩托车2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是分别位于该后轮rw的两侧,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中至少一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有后减震器8,或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中的两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锁设有后减震器8,抑或于所述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上都锁设有后减震器8,藉由该摩托车2的后部具有三个后减震器安装部c,任一个该后减震器安装部c都可供后减震器8锁设,来令该摩托车2的后部可锁设一至三个后减震器8,藉此可在不影响该摩托车2整体特性结构下,来提升该摩托车2调整整体减震能力的便利性,同时可便利调整该摩托车2的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2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2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该摩托车2的后部以一侧锁设一支后减震器8及另一侧锁设两支后减震器8,来使该摩托车2后部具有多支后减震器8,藉此可藉由该多支后减震器8具有不同的减震能力,来调整该摩托车2的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2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2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再一功效在于,藉由该摩托车2后部的多支后减震器8分别,为阻尼式后减震器8a或弹簧式后减震器8b的单一式后减震器8,藉此可提升各个后减震器8各自的减震能力的调整性,藉此更可使该多支后减震器8具有不同的减震能力,更能便利地来调整该摩托车2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应付骑乘者不同的摩托车2行驶需求,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2的使用效果该。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陷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常用者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要件,故依法提出发明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员之详鉴,惠赐为准予专利之审定,至感德便。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11后减震器111阻尼部

112弹簧部

12车架单元121侧车架

13动力单元131传动箱

14后叉

2摩托车

3车架单元31头管部32转向把手

33下降管部34脚踏管部

35侧车架部

351上升段352延伸段

353引擎吊挂部

35a第一后减震器锁固部

35b第二后减震器锁固部

35c第三后减震器锁固部

36脚踏件

37扶手架部

4座垫41驾驶座

42乘客座

5动力单元51引擎部

52传动箱

52a第三后减震器锁付部

53空气滤清器

54排气管

55后叉单元

55a第一后减震器锁付部

55b第二后减震器锁付部

6置物箱

7车体盖单元71前车体盖

711遮膝罩712前面板

713脚踏板

72车身边盖

721中央盖722前车身边盖

723下车身边盖724后车身边盖

8后减震器8a阻尼式后减震器

8b弹簧式后减震器

8c复合式后减震器

a前叉单元b挡泥板件c后减震器安装部

fw前轮rw后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