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座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2422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车座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座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婴儿车座兜的角度调节机构的锁紧结构和解锁结构一般采用分体设置,且仅能够实现小角度的调节,而不能够在调节角度的同时,配合各部件实现有效的收合,因而使得加工成本高,结构复杂,且比较占用空间,且在进行角度调节时,不能够有效的使得各部件之间实现有效联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角度调节和折叠,能够有效减少装箱体积及存放空间的婴儿车座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车座兜,包括用于承载婴幼儿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端部相铰接的靠背、以及与所述靠背两侧相铰接的侧扶手,该婴儿车座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靠背的铰接处的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侧扶手相铰接的连杆。

其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锁紧机构及与所述锁紧机构相连接的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靠背滑动连接的拉手、设置于拉手端部与靠背端部之间的拉簧、以及与所述拉手端部垂直紧固且贯穿所述靠背端部用于所述锁紧机构解锁的活动销杆。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紧固于底座端部的锁定齿位,以及一端与所述靠背端部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齿位相配合的锁定件。

其中,沿所述锁定件的直臂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沿所述靠 背端部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第二腰形孔,与所述拉手端部垂直紧固的活动销钉由内向外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腰形孔和第一腰形孔,当所述拉手向上运动时,所述活动销钉驱动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齿位分离;当所述拉手恢复原位时,所述活动销钉驱动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齿位锁紧。

其中,所述锁定件包括与所述锁定齿位相啮合的弧形锁定臂,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弧形锁定臂一端的所述直臂,所述直臂与所述弧形锁定臂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和所述靠背端部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上方沿所述直臂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一腰形孔。

其中,所述第二腰形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第一铰接孔通过第一铰接柱相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与设置在所述底座端部的铰接孔通过第二铰接柱相铰接。

其中,所述拉手的端部设置第四铰接孔,所述第四铰接孔内垂直埋设有第三铰接柱。

其中,所述拉簧的一端勾设于所述第二铰接柱,另一端勾设于所述第三铰接柱。

其中,所述拉手呈U字形或V字形设置,且所述拉手与所述靠背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靠背、所述底座、及所述侧扶手均呈U字形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用于承载婴幼儿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端部相铰接的靠背、以及与所述靠背两侧相铰接的侧扶手,该婴儿车座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靠背的铰接处的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侧扶手相铰接的连杆。通过角度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实现底座和靠背之间的角度调节,且通过连杆的联动作用,方便的使得靠背和底座能够 与侧扶手紧凑的折叠到一起,进而有效缩减座兜装箱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婴儿车座兜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一种婴儿车座兜的轴测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婴儿车座兜第一调节角度下的轴测图。

图6是图2中婴儿车座兜第二调节角度下的轴测图。

图7是图2中婴儿车座兜折叠后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婴儿车座兜包括用于承载婴幼儿的底座1、与底座1端部相铰接的靠背2、以及与靠背2两侧相铰接的侧扶手3,该婴儿车座兜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与靠背2的铰接处的角度调节机构4,以及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侧扶手3相铰接的连杆5。

进一步优选的,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锁紧机构及与锁紧机构相连接的解锁机构,解锁机构包括与靠背2滑动连接的拉手41、设置于拉手41端部与靠背2端部之间的拉簧42、以及与拉手41端部垂直紧固且贯穿靠背2端部用于锁紧机构解锁的活动销杆45。锁紧机构包括紧固于底座1端部的锁定齿位43,以及一端与靠背2端部相铰接另一端与锁定齿位43相配合的锁定件44,沿锁定件44的直臂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一腰形孔444,沿靠背2端部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第二腰形孔21,与拉手41端部垂直紧固的活动销钉由内向外依次贯穿第二腰形孔21和第一腰形孔444,当用手拉动拉手41沿靠背长度方向向上运动时, 活动销钉驱动锁定件44与锁定齿位43分离;当拉手41在拉簧作用下恢复原位时,活动销钉驱动锁定件44与锁定齿位43锁紧。

进一步优选的,锁定件44包括与锁定齿位43相啮合的弧形锁定臂441,以及竖直设置在弧形锁定臂441一端的直臂442,直臂442与弧形锁定臂441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和靠背2端部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443,第一铰接孔443上方沿直臂442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一腰形孔444,第二腰形孔2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铰接孔22,第二铰接孔2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铰接孔,第二铰接孔22与第一铰接孔443通过第一铰接柱相铰接,第三铰接孔与设置在底座1端部的铰接孔通过第二铰接柱相铰接。与拉手41的端部设置第四铰接孔,第四铰接孔内垂直埋设有第三铰接柱,拉簧42的一端勾设于第二铰接柱另一端勾设于第三铰接柱。

优选的,弧形锁定件臂与锁定齿位相配合的卡槽内径向贯穿卡槽两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锁定齿位相卡合的限位柱445,依次使得在进行角度调节时有效定位。

进一步优选的,拉手41呈U字形或V字形设置,且拉手41与靠背2的内侧壁滑动配合,靠背2、底座1、及侧扶手3均呈U字形设置。此结构设计的拉手,能够有效节省空间,且能够通过活动销钉与锁定件实现联动,进而方便解锁,在进行折叠时,由于拉手设置于靠背的内侧,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底座和靠背的铰接处,且底座和侧扶手能够通过连杆实现联动,因而使得折叠后的婴儿车座兜能够有效缩减体积,有效减少装箱空间,进而方便携带和搬运。折叠后的婴儿车座兜如图7所示,按照上述调节方式,调节后的婴儿车座兜不同角度下的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 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