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链条式后下叉及整体式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480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链条式后下叉及整体式车架。



背景技术:

由于越发拥堵的城市交通系统和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频繁出现,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自行车,倡导“轨道交通+自行车”的绿色出行模式。今年,北京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推广公共租赁自行车服务,倡导绿色交通、文明交通理念”。红白相间的公共自行车,近来在北京街头频频亮相,深受中青年群体的欢迎,成为公交换乘、上班、购物的短途代步工具。北京把发展“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作为缓解拥堵、降低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未来要继续降低小汽车出行比例,自行车必须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

自行车是最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工具,纵观自行车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为人们带来清洁、健康、快乐的出行感受同时,自行车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也功不可没。从目前试点运行的效果来看,公共自行车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有自行车,通常为链条传动自行车,对于城市公共自行车,长期放置于户外,风吹日晒,雨淋,易造成链条生锈磨损,发生磕碰,跌倒时,易变形损坏,甚至无法骑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保护链条式后下叉及整体式车架。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护链条式后下叉,所述的后下叉的传动侧的叉管的前端的外侧面和后端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允许链条穿行的传动孔,两个传动孔间的叉管内腔构成链条穿行通道。

所述的传动侧的叉管包括前弧段、中直线段和后弧段,所述的传动孔分别形成在前弧段和中直线段交接处以及中直线段和后弧段交接处,所述的前弧段和后弧段分别呈弧形向外延伸,所述的中直线段的内腔构成链条穿行通道。

所述的传动侧的叉管的内侧壁的壁厚大于外侧壁的壁厚。

一种整体式车架,包括坐管,位于所述的坐管前部且与所述的坐管下端焊接连接的前管,位于坐管后部并与坐管下端焊接连接的所述的后下叉,以及连接后下叉后端与坐管上端的后上叉。

所述的车架为高强度铝合金材质。

所述的后上叉两端分别与坐管和后下叉焊接连接,两个后上叉的上端中间焊接有增强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后下叉的传动侧做变形,加宽加粗传动侧后下叉,并在后下叉开设传动孔,链条从传动孔中穿入、穿出。链条从车架后下叉穿过传动,减少雨雪对链条的侵蚀,并起到防盗功能。该车架外观简洁,并进行抽壁处理,减少了车架重量,并改变了原有造型,增加了公共自行车的链条防盗性。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车架,车架和后叉部分采用焊接连接,有效提高了整体稳定性和防盗性,可有效用于公共自行车,提高了城市交通便利性,而且利用后下叉的链条遮蔽性能,提高了整体的防盗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链条式后下叉5传动侧的叉管的前端的外侧面和后端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允许链条穿行的传动孔6。具体来说,所述的传动侧的叉管包括前弧段、中直线段和后弧段,所述的传动孔6分别形成在前弧段和中直线段交接处以及中直线段和后弧段交接处,所述的前弧段和后弧段分别呈弧形向外延伸。同时,为保证强度和链条穿行空间,所述的传动侧叉管的壁厚大于另一侧的叉管壁厚且管径要大,同时,传送侧叉管的内侧壁要比外侧壁厚度大,以有效保证整体的支撑强度,同时保证外侧壁的遮蔽效果,优选地,为节省材料,所述的后弧段截面小于中直线段,减小后弧段截面大小,有效节省材料,同时便于后轮的安装等,减少体积占用。

本实用新型在后下叉的传动侧做变形,加宽加粗传动侧后下叉,并在后下叉开设传动孔,链条从传动孔中穿入、穿出。链条从车架后下叉穿过传动,减少雨雪对链条的侵蚀,并起到防盗功能。该车架外观简洁,并进行抽壁处理,减少了车架重量,并改变了原有造型,增加了公共自行车的链条防盗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车架包括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如A6061铝合金材质的车架1,所述的车架包括坐管2,与所述的坐管焊接连接的前管3、后上叉4和后下叉5。具体来说,位于所述的坐管前部且与所述的坐管下端焊接连接的前管,后下叉位于坐管后部并与坐管下端焊接连接,后上叉连接后下叉后端与坐管上端且两端分别与坐管和后下叉焊接连接,同时,左右两侧的两个后上叉的上端中间焊接有增强杆。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车架,车架和后叉部分采用焊接连接,有效提高了整体稳定性和防盗性,可有效用于公共自行车,提高了城市交通便利性,而且利用后下叉的链条遮蔽性能,提高了整体的防盗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