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轮轮叉,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
背景技术:
轻型折叠车辆在世界上被广泛地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轻型折叠车辆更加趋向于简单轻便、便于携带的轻型折叠车辆,由于这些优点,近年来轻型折叠车辆及轻型折叠动力车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技术中的折叠车辆折叠后的车架前后轮不能并排,折叠后的车架仍然不紧凑,体积仍然较大,且通常轻型折叠车辆的减震装置是裸露的安装在车架上,不仅结构不紧凑、影响美观,而且避震效果仍然不好,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双车轮轮叉中没有安装减震装置、避震效果不好,车辆折叠后前后轮不能并排、折叠后的车架仍然不紧凑的缺点,而提供设计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主要包括轮子11和轮叉8,轮子11通过轮轴12安装于轮叉8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个轮叉8之间设有与转向杆连接或与车架连接的桥架2,在桥架2两头设有带有安装孔的轮叉连接臂6;轮叉8主要包括上连接螺丝4、下连接螺丝10、棱形导套13、棱形轴14、弹簧15和轮叉连接件5;在轮叉连接臂6的安装孔上部设置一个棱形导套安装孔18,设有棱形轴活动孔17的棱形导套13固定安装在轮叉连接臂6的棱形导套安装孔18上;套有弹簧15的棱形轴14上端穿过轮叉连接臂6上的棱形导套的棱形轴活动孔17、并且棱形轴14可随着弹簧15的振动在棱形导套13的棱形轴活动孔17内做上下直线移动;轮叉连接件5中部设置成一个轮叉连接臂安装槽24,轮叉连接件5上端设有一个 上安装座3、轮叉连接件5下端设有一个下安装座9,在上安装座3设有一个供棱形轴14安装的棱形轴上安装孔19、在下安装座9上设有一个供棱形轴14安装的棱形轴下安装孔25,棱形轴14上端中间设有上螺丝孔21、棱形轴14下端中间设有下螺丝孔27,上连接螺丝4和下连接螺丝10分别通过棱形轴14上的上螺丝孔21和下螺丝孔27将套有弹簧15的棱形轴14固定连接在轮叉连接件5上,同时桥架2两侧的轮叉连接臂6也就安装在轮叉连接件5的轮叉连接臂安装槽24内;弹簧15的上端顶在轮叉连接臂6安装孔上端、弹簧15的下端顶在轮叉连接件5的轮叉连接臂安装槽24下部;在轮叉连接件5下端下安装座9上设有一个横向的轮轴安装孔20,轮轴12横向安装在轮轴安装孔20上,在轮轴12的后端设有一个与棱形轴14的下螺丝孔27相通的安装孔22,用于固定棱形轴14的下连接螺丝10穿过轮轴12上的安装孔22将轮轴12固定在轮叉连接件5的下安装座9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的优点在于:(1)由于在两个轮叉之间设有桥架2,且桥架2左右两边设置轮叉连接臂6的安装孔内棱形导套13和左右两边轮叉8上套有减振弹簧的棱形轴14活动连接,因此当车辆在行使当中道路高低不平时,棱形轴14可随着弹簧15的振动在棱形导套13的棱形轴活动孔17内做上下直线移动,从而起到减振和避震的作用。(2)由于棱形轴14的结构设计,改变传统一根轮轴横着连接两边车轮的设计,桥架轮叉的设计不仅能起到左右两轮方向的定位和平衡的行使,而且又能达到独立避震的目的。(3)由于棱形轴14的结构设计,改变传统一根轮轴横着连接两边车轮的设计影响了车辆的折叠和前后车轮折叠后不能成并排的缺陷,由于桥架轮叉的设计前后轮折叠就能成并排,使得折叠后的车架更紧凑,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用于双前轮上的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实施例一的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实施例一的零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的轮叉连接件5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的棱形轴14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实施例一安装在折叠车前轮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实施例一安装在折叠车前轮上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用于双后轮上安装了平衡装置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安装了平衡装置实施例二的零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安装了平衡装置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实施例二安装在折叠车后轮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安装了平衡装置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实施例二安装在折叠车后轮上的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轴孔 2桥架 3上安装座 4上连接螺丝 5轮叉连接件 6轮叉连接臂 7防护套 8轮叉 9下安装座 10下连接螺丝 11轮子 12轮轴 13棱形导套 14棱形轴 15弹簧 16压紧垫片 17棱形轴活动孔 18棱形导套安装孔 19棱形轴上安装孔 20轮轴安装孔 21上螺丝孔 22安装孔 23固定块 24轮叉连接臂安装槽 25棱形轴下安装孔 26固定块安装孔 27下螺丝孔 28轮子 29弹簧底座 30弹簧 31连接凸耳 32销轴 33连接轴 34平衡横担 35销轴孔 36连接耳 37螺丝 38轴孔 39弹簧底座安装槽 40销轴孔 41凸台 42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主要包括轮子11和轮叉8,轮子11通过轮轴12安装于轮叉8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个轮叉8之间设有与转向杆连接或与车架连接的桥架2,在桥架2两头设有带有安装孔的轮叉连接臂6;轮叉8主要包括上连接螺丝4、下连接螺丝10、棱形导套13、棱形轴14、弹簧15和轮叉连接件5;在轮叉连接臂6的安装孔上部设置一个棱形导套安装孔18,设有棱形轴活动孔17的棱形导套13固定安装在轮叉连接臂6的棱形导套安装孔18上;套有弹簧15的棱形轴14上端穿过轮叉连接臂6上的棱形导套的棱形轴活动孔17、并且棱形轴14可随着弹簧15的振动在棱形导套13的棱形轴活动孔17内做上下直线移动;轮叉连接件5中部设置成一个轮叉连接臂安装槽24,轮叉连接件5上端设有一个上安装座3、轮叉连接件5下端设有一个下安装座9,在上安装座3设有一个供棱形轴14安装的棱形轴上安装孔19、在下安装座9上设有一个供棱形轴14安装的棱形轴下安装孔25,棱形轴14上端中间设有上螺丝孔21、棱形轴14下端中间设有下螺丝孔27,上连接螺丝4和下连接螺丝10分别通过棱形轴14上的上螺丝孔21和下螺丝孔27将套有弹簧15的棱形轴14固定连接在轮叉连接件5上,同时桥架2两侧的轮叉连接臂6也就安装在轮叉连接件5的轮叉连接臂安装槽24内;弹簧15的上端顶在轮叉连接臂6安装孔上端、弹簧15的下端顶在轮叉连接件5的轮叉连接臂安装槽24下部;在轮叉连接件5下端下安装座9上设有一个横向的轮轴安装孔20,轮轴12横向安装在轮轴安装孔20上,在轮轴12的后端设有一个与棱形轴14的下螺丝孔27相通的安装孔22,用于固定棱形轴14的下连接螺丝10穿过轮轴12上的安装孔22将轮轴12固定在轮叉连接件5的下安装座9上。
所述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区别在于:
实施例一由于该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是用于安装在前轮上,与车辆转向杆连接的双车轮轮叉上的桥架2连接轴孔1是垂直的,连接轴孔1和垂直的车辆转向杆在同一个轴心上,因此在车辆转向时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无需在所述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上安装平衡装置就可直接安装在车辆的前轮上(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
实施例二由于该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是用于安装在车辆的后轮上,与 车架连接的双车轮轮叉上的桥架2连接轴孔1是横向的设计,连接轴孔1和垂直的车辆转向杆下方的前轮是在同一条线上,当车转向时就会存在其中一个轮子无法与地面接触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在车架42上就要设计安装一个平衡装置用来解决车辆后双轮在转向时双后轮接触地面平衡问题(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从而解决了在车辆转向时不会出现其中一个轮子无法与地面接触的问题,轮叉就能起到左右两轮方向定位和平衡行使。
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其特征在于:平衡装置主要由平衡横担34、弹簧底座29和弹簧30组成,在平衡横担34的中间上方设有一个带轴孔38的连接凸耳31,在平衡横担34两端平台上分别设有一个弹簧底座安装槽39,弹簧底座29下方为设有一个带有销轴孔35的连接耳36,弹簧底座29上方设有一个用于安装弹簧的凸台41,销轴32通过平衡横担34的弹簧底座安装槽39上的销轴孔40和弹簧底座29下方连接耳36上的销轴孔35将弹簧底座29安装在平衡横担34的弹簧底座安装槽39上,连接轴33通过平衡横担34上的连接凸耳31的轴孔38和桥架2上的连接轴孔1将平衡装置和双车轮轮叉活动连接在后轮车架42上。
所述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其特征在于:轮轴12后端设计成固定块23,与棱形轴14的下螺丝孔27相通的安装孔22设置在固定块23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辆在行使当中道路高低不平路上时,由于在两个轮叉之间设有桥架2,且桥架左右两边设置轮叉连接臂6安装孔内的棱形导套13和左右两边轮叉8上套有减振弹簧的棱形轴14活动连接,因此当车辆在行使当中道路高低不平时,棱形轴14可随着弹簧15的振动在棱形导套13的棱形轴活动孔17内做上下直线移动,从而起到减振和避震作用。又由于棱形轴14的结构设计,改变传统一根轮轴横着连接两边车轮的设计,棱形轴14的设计不仅能起到左右两轮方向的定位和平衡的行使,而且又能达到独立避震的目的,由于桥架2和轮叉8带减振的设计两边的轮叉在转弯时会随着车辆的倾斜起到重心平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