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769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新型婴儿车,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所述每一侧支架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车手、前脚以及后脚,所述车手或/和前脚或/和后脚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分管,所述两根分管的相对面相贴合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两根分管之间的间隙内或/和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LED灯,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LED灯连接的PCB板,两根分管的方式使得可以根据增加或减少两根分管之间的间距以来增加或缩小车手、前脚、后脚的尺寸,且装LED灯也非常方便,LED灯的设置使得婴儿车在晚上也能被看见,从而增加安全性。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婴儿车用于承载婴幼儿以减轻父母抱婴儿的负担,其一般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脚、后脚以及车手,所述前脚、后脚以及车手均采用一根整体的管体,若想车架看起来强壮一些,就只能增加前脚、后脚以及车手的直径,这样的话,看起来太笨重,不美观,整体重量太重;而且整体式管件的设计,使得想在管件内设置其他部件的话,安装起来特别不方便。此外,天色较暗的情况推车出行很难看清楚路,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婴儿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新型婴儿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的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车架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所述每一侧支架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车手、前脚以及后脚,所述车手或/和前脚或/和后脚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分管,所述两根分管的相对面相贴合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两根分管之间的间隙内或/和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LED灯,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LED灯连接的PCB板。
[0006]所述每一侧支架还包括一支撑管,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于一上枢接座,所述前脚上端固接有一下枢接座,所述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枢接,所述后脚上端枢接于前脚,所述支撑管上端枢接于所述上枢接座,下端枢接于后脚。
[0007]所述前脚包括前后两根分管,所述前后两根分管下侧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上侧之间设置有横杆固定座,所述前脚的前后两根分管上端以及横杆固定座的上端一起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下端内,一第二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横杆固定杆。
[0008]所述前脚两分管之间的支撑件包括前后两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侧板下端的底板,所述两侧板与底板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所述LED灯。
[0009]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前分管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一横向分管的左右两端,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前分管与该第一横向分管一体形成为第一前脚U形分管;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后分管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横向分管的左右两端,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后分管与该第二横向分管一体形成为第二前脚U形分管,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一起形成为U形前脚管,且所述第一横向分管与第二横向分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轮座,所述前轮枢接于前轮座下端,所述前轮座上端设置有U形咬合部,所述U形咬合部的一侧卡入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下侧之间的间隙内,另一侧包合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下侧,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第二前脚U形分管以及所述前轮座上端的U形咬合部固定连接。
[0010]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固定连接于所述U形前脚管下侧的脚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后侧的盖板,所述PCB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与盖板之间。
[0011]所述车手包括前后两根分管,所述两根分管的上端相互贴合,下端之间设置有一顶蓬固定座,中间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所述车手的前后两根分管下端、顶蓬固定座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枢接座上端内,所述顶蓬固定座自上端往外延伸有顶蓬枢接座。
[0012]所述后脚前端固定连接于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一连接本体以及自所述连接本体前端往前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横杆枢接,所述连接本体内部中间一体形成有一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将连接本体分隔成上下两容置空间,所述后脚包括上下两根分管,所述上下两根分管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容置空间内,且上下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
[0013]所述车手前后分管之间的支撑件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增加,前脚前后分管之间的支撑件23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降低,所述后脚上下分管之间的支撑件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渐降低。
[0014]所述分管包括一弧形部分、一U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与U形部分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弧形部分的两端与U形部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板件相连接,所述弧形部分、U形部分以及板件一体形成。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如下优点:因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前脚或/和后脚或/和车手不再是整体式的一根管,而是采用由两根分管组成的方式,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两根分管之间的间距以来增加或缩小车手、前脚、后脚的尺寸,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了两根分管之间的间距而增加了管件的尺寸,车架的整体重量也不会太重;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将两根分管相贴合或在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支撑件或者将两分管部分隔开但是不设置支撑件而形成镂空的间隙,如此,不管是所述间隙内或者支撑件上设置LED灯都非常方便;LED灯的设置使得婴儿车在晚上也能被看见,从而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平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部分爆炸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根据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后脚爆炸放大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脚踏板与盖板组合放大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小腿靠组件爆炸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的车架100、设置于所述车架100底前部的前轮200、设置于所述车架100底后部的后轮300、将所述车架100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车架锁定机构,所述车架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101,所述每一侧支架101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车手1、前脚2以及后脚3,所述车手I或/和前脚2或/和后脚3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分管,所述两根分管的相对面相贴合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两根分管之间的间隙内或/和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LED灯(图未示),所述车架10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LED灯连接的PCB板(图未示)。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侧支架101还包括一支撑管5,所述车手I下端固定连接于一上枢接座6,所述前脚2上端固接有一下枢接座7,所述上枢接座6与下枢接座7枢接,所述后脚3上端枢接于前脚2,所述支撑管5上端枢接于所述上枢接座6,下端枢接于后脚3。所述车手1、前脚2、后脚3与支撑管5—起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从而方便车架收合。
[0026]所述车手I包括前后两根分管11、12,所述两根分管11、12的上端相互贴合,下端之间设置有一顶蓬固定座13,中间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14,所述车手I的前后两根分管
11、12下端、顶蓬固定座1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枢接座6上端内,所述顶蓬固定座13自上端往外延伸有顶蓬枢接座131,即所述顶蓬枢接座131伸出于所述车手I的前后分管之间外,一顶蓬条连接座132枢接于所述顶蓬枢接座131,所述顶蓬条连接座132固定连接于一顶蓬条(图未不)的一侧下端。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I前后分管之间的顶蓬固定座13与支撑件14设置为两个单独的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也可以为一体形成的整体,所述顶蓬枢接座131自该整体往外延伸。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前分管11前端内设置有车手固定件15,所述车手I的前分管11下端、前分管11下端内的车手固定件15、后分管12下端以及顶蓬固定座13的下端一起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枢接座6上端内。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枢接座6上端设置有容置孔60,所述车手I的前分管11下端、后分管12下端以及顶蓬固定座13的下端一起插入所述容置孔60内,因为所述前分管11前端内设置有车手固定件15,从而通过一连接件(如螺丝、铆钉等,图未示)穿过连接所述上枢接座6后侧、后分管12、顶蓬固定座13以及前分管11、车手固定件15,即可将车手I的前后两分管11、12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枢接座6。
[0029]设置所述车手固定件15的好处在于可以协助固定车手I的前分管11以及加强前分管11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车手固定件15。
[0030]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顶蓬固定座13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133(图中只示意出前侧的定位柱133),对应的,所述车手I的前分管11以及车手固定件15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孔(图未示),所述车手后分管12也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孔121,从而组装时,顶蓬固定座13前侧的定位柱133插入车手前分管11以及车手固定件15的定位孔内,后侧的定位柱133插入车手后分管12的定位孔121内,然后一起插入上枢接座6上端的容置孔60内,再进行固定的动作。如此,定位孔121与定位柱242的设置可保障在后续的固定时,车手I的前后分管11、12不会错位。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支架101的车手前分管11上端相对延伸有一横杆111,两侧支架101的车手后分管12上端也相对延伸有一横杆(图未示),同一侧支架101的所述两横杆形成为第一横杆,两侧支架101的第一横杆可相互连接成为一整体,也可以相互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第一横杆的端部设置为相互间隔。
[0032]所述车架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枢接座6下端内侧的内轮齿(图未示)、设置于所述下枢接座7上端内侧的内轮齿71、设置于所述上枢接座6与下枢接座7之间的齿轮72与弹簧73、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7的按钮74,所述按钮74内侧与所述齿轮72接触,在弹簧73的作用下,所述齿轮72同时与所述上枢接座6与下枢接座7的内轮齿啮合,此时,上枢接座6与下枢接座7不能相对旋转,即车手I与前脚2不能相对旋转,车架100处于锁定状态,不能收合;按压按钮74,推使所述齿轮72脱离下枢接座7的内轮齿72,只与上枢接座6的内轮齿啮合,此时,上枢接座6与下枢接座7能相对旋转,即车手I与前脚2能相对旋转,车架100处于释锁状态,能进行收合。
[0033]所述按钮74设置有弹性倒勾741,对应的,所述下枢接座7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倒勾741勾扣的卡孔75。所述弹性倒勾741扣入所述卡孔75内并倒扣于所述卡孔75内壁,从而按钮74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7,其弹性倒勾741内侧抵靠于所述齿轮72上。
[0034]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用于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的释锁机构,所述释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侧支架101的第一横杆之间的操作部分8以及两钢线(图未示),所述两钢线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两侧按钮74,上端均连接于所述操作部分8。施力于所述操作部分8,通过钢线带动按钮74按压齿轮72从而达到收合车架100的目的。设置释锁机构的好处在于释锁时可单手进行操作,所述释锁机构可以为任何一可行的公知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从而不在此赘述。
[0035]所述前脚2包括前后两根分管21、22,所述前后两根分管21、22下侧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23,上侧之间设置有横杆固定座24,所述前脚2的前后两根分管21、22上端以及横杆固定座24的上端一起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7下端内,一第二横杆9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横杆固定座24。具体的说,所述横杆固定座24自前端往前后根两分管21、22之间外延伸有一横杆固定套筒241,所述第二横杆9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支架101上的横杆固定套筒241内。
[00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前分管21上端内设置有前脚固定件25,所述前脚2的前分管21上端、前分管21上端内的前脚固定件25、后分管22上端以及横杆固定座24的上端一起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7下端内。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枢接座7下端设置有容置孔76,所述前脚2的前分管21上端、后分管22上端以及横杆固定座24的上端一起插入所述容置孔76内,因为所述前分管21前端内设置有前脚固定件25,从而通过一连接件(如螺丝、铆钉等)穿过连接所述下枢接座7后侧、后分管22、横杆固定座24以及前脚固定件25,即可将前脚2的前后两分管21、22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7。
[0037]设置所述前脚固定件25的好处在于可以协助固定前脚2的前分管21以及加强前分管21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前脚固定件25。
[0038]较佳的,所述横杆固定座24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242(图3中只示意出前侧的定位柱242),对应的,所述前脚2的前分管21、后分管22以及前脚固定件25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孔(图未示)从而组装时,横杆固定座24前侧的定位柱242插入前脚前分管21以及前脚固定件25的定位孔内,后侧的定位柱242插入前脚后分管22的定位孔内,然后再一起插入下枢接座7下端的容置孔76内,再进行固定的动作。如此,定位孔与定位柱242的设置可保障在后续的固定时,前脚2的前后分管21、22不会错位。
[00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2前后分管21、22之间的横杆固定座24与支撑件23设置为两个单独的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也可以为一体形成的整体,所述横杆固定套筒241自该整体往外延伸。
[0040]所述两侧支架101的前脚前分管21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一横向分管211的左右两端,所述两侧支架101的前脚前分管21与该第一横向分管211—体形成为第一前脚U形分管;所述两侧支架101的前脚后分管22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横向分管221的左右两端,所述两侧支架101的前脚后分管22与该第二横向分管221—体形成为第二前脚U形分管,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一起形成为U形前脚管,且所述第一横向分管211与第二横向分管221之间设置有间隙212。
[0041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00还包括前轮座201,所述前轮200枢接于前轮座201下端,所述前轮座201上端设置有U形咬合部202,所述U形咬合部202的一侧卡入所述间隙212内,另一侧包合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下侧,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第二前脚U形分管以及所述前轮座201上端的U形咬合部202固定连接。
[0042]如图6所示,所述后脚3前端固定连接于一连接座30,所述连接座30包括一连接本体301以及自所述连接本体301前端往前延伸的连接部302,所述连接部302与所述第二横杆9枢接,所述连接本体301内部中间一体形成有一间隔件303,所述间隔件303将连接本体301分隔成上下两容置空间304、305,所述后脚3包括上下两根分管31、32,所述上下两根分管31、32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容置空间304、305内,且上下两根分管31、32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33。
[0043]较佳的,所述间隔件303后端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301外,且伸出于连接本体301夕卜的部分也置于后脚3的两根分管31、32之间。
[00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脚上分管31—体形成有往上延伸的枢接板34,所述支撑管5的下端枢接于所述枢接板34。
[0045]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分管包括一弧形部分123、一U形部分124,所述弧形部分123与U形部分124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弧形部分123的两端与U形部分12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板件125相连接,所述弧形部分123、U形部分124以及板件125—体形成(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分别抵靠于两分管的U形部分124,所述分管上的定位孔也设置于所述U形部分 124。
[0046]较佳的,所述车手前后分管11、12之间的支撑件14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增加,前脚前后分管21、22之间的支撑件23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降低,所述后脚上下分管31、32之间的支撑件33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渐降低,即车手前后分管之间的支撑件14上端的厚度高于下端的高度,前脚前后分管之间的支撑件23的上端厚度高于下端,后脚上下分管之间的支撑件33前端的厚度高于后端的高度。这种设置,使得车架中部比较粗壮,从而能有力支撑坐在车上的婴儿。
[0047]所述支撑件可以根据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状与颜色搭配,从而增加婴儿车整体的美观性。
[00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两分管21、22之间的支撑件23包括前后两侧板231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侧板231底端的底板232,所述两侧板231与底板232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所述LED灯。
[0049]如上所述,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手I或/和前脚2或/和后脚3不再是整体式的一根管,而是由两根分管组成,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两根分管之间的间距以来增加或缩小车手1、前脚2、后脚3的尺寸,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了两根分管31、32之间的间距而增加了管件的尺寸,车架100的整体重量也不会太重;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将两根分管相贴合,或在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支撑件,或者将两分管部分隔开但不设置支撑件而形成镂空的间隙,如此,不管是所述间隙内或者支撑件上设置LED灯都非常方便;LED灯的设置使得婴儿车在晚上也能被看见,从而增加安全性。
[0050]如图2、3、7所示,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固定连接于所述U形前脚管下侧的脚踏板10、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后侧的盖板1010,所述PCB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10与盖板1010之间。
[00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通过电池供电,较佳的,所述盖板1010上设置有供装入电池的电池容置凹槽1011。在实际运用时,将电池装入电池容置凹槽后1011,再通过一电池盖板(图未示)连接于所述电池容置凹槽1011的开口侧,从而防止电池掉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可充电锂电池集成于PCB板上,然后通过USB接口充电。
[0052]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1012,所述脚踏板10设置有对应的孔供所述开关按钮1012穿入,从而方便使用者从前方操作开关按钮1012。
[0053]所述PCB板上还可以集成MP3播放等功能。
[0054]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车架100还包括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杆9左右两侧的小腿靠组件400,每一所述小腿靠组件400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杆9上的调整座401、上端枢接于所述横杆的小腿靠402、通过一枢轴(图未示)跷跷板式枢接于所述小腿靠402下方的操作部403、设置于所述小腿靠402与操作部403之间的弹簧(图未示),所述调整座401外围设置有多个轮齿状卡位4011,对应的,所述操作部403上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轮齿状卡位4011抵靠定位的定位部4031。在一般状态下,所述操作部403的定位部4031与调整座401其中一卡位4011抵靠,从而使得小腿靠402与操作部403相对第二横杆9定位于该角度;当要调整小腿靠402相对第二横杆9的角度时,往上按压操作部403下端,操作部403上端的定位部4031即往下旋转脱离与卡位4011的抵靠,如晓晓板一样,一端往上,另一端就往下,此时,将小腿靠402与操作部403—起往上或往下旋转到合适的角度时,松脱对操作部403的按压,使得操作部403上端的定位部4031抵靠于该角度上的调整座卡位4011,小腿靠402则定位于该角度。
[0055]小腿靠组件400的角度可调,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状态的小孩,比如小孩坐着的时候,小腿靠402处于相对倾斜角度;小孩躺着时,小腿靠402得相对水平。
[0056]所述车架100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杆9中间的座板500。
[0057]所述两侧支架101的后脚3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三横杆35的左右两端。
[0058]所述两侧之间101的支撑管5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四横杆51的左右两端。
[0059]所述多根横杆的设置可以使得整个车架更稳定。
[00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枢接座6内侧设置有插孔61,所述插孔61可供扶手62、提篮、汽车椅(图未示)等插接。
[00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设置有两所述前轮200与两所述后轮300,所述两前轮200分别设置于U形前脚管两侧下端,两后轮300分别设置于两侧后脚3下端。较佳的,所述两前轮200之间的间距小于两后轮300之间的间距,从而车架100收合后,两前轮200均位于两后轮300之间,如此收合后材积更小。
[006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前轮200,该一个前轮200设置于U形前脚管中间下端。
[0063]以上描述中,方位定义时,以前轮200所在定义为前,后轮300所在定义为后,车手I所在定义为上,前后轮所在定义为下,以两侧支架101所在定义为左右。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婴儿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的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车架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所述每一侧支架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车手、前脚以及后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或/和前脚或/和后脚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分管,所述两根分管的相对面相贴合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或者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两根分管之间的间隙内或/和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LED灯,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LED灯连接的PCB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侧支架还包括一支撑管,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于一上枢接座,所述前脚上端固接有一下枢接座,所述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枢接,所述后脚上端枢接于前脚,所述支撑管上端枢接于所述上枢接座,下端枢接于后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包括前后两根分管,所述前后两根分管下侧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上侧之间设置有横杆固定座,所述前脚的前后两根分管上端以及横杆固定座的上端一起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枢接座下端内,一第二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横杆固定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两分管之间的支撑件包括前后两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侧板下端的底板,所述两侧板与底板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所述LED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前分管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一横向分管的左右两端,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前分管与该第一横向分管一体形成为第一前脚U形分管;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后分管下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横向分管的左右两端,所述两侧支架的前脚后分管与该第二横向分管一体形成为第二前脚U形分管,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一起形成为U形前脚管,且所述第一横向分管与第二横向分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轮座,所述前轮枢接于前轮座下端,所述前轮座上端设置有U形咬合部,所述U形咬合部的一侧卡入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下侧之间的间隙内,另一侧包合于第二前脚U形分管下侧,所述第一前脚U形分管、第二前脚U形分管以及所述前轮座上端的U形咬合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固定连接于所述U形前脚管下侧的脚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后侧的盖板,所述PCB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与盖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包括前后两根分管,所述两根分管的上端相互贴合,下端之间设置有一顶蓬固定座,中间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所述车手的前后两根分管下端、顶蓬固定座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枢接座上端内,所述顶蓬固定座自上端往外延伸有顶蓬枢接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前端固定连接于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一连接本体以及自所述连接本体前端往前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横杆枢接,所述连接本体内部中间一体形成有一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将连接本体分隔成上下两容置空间,所述后脚包括上下两根分管,所述上下两根分管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容置空间内,且上下两根分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前后分管之间的支撑件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增加,前脚前后分管之间的支撑件23的厚度自上往下逐步降低,所述后脚上下分管之间的支撑件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渐降低。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8或9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包括一弧形部分、一 U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与U形部分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弧形部分的两端与U形部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板件相连接,所述弧形部分、U形部分以及板件一体形成。
【文档编号】B62B7/04GK205706811SQ20162049808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6日
【发明人】彭水毅
【申请人】彭水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