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754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包括公交车本体及辅助架,所述辅助架固定于地面上;公交车本体的车厢侧壁与车厢的底部转动连接;辅助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板及水平板,水平板上设有缺口;车厢侧壁能旋转至缺口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公交车本体及辅助架,并将车厢侧壁与底部转动连接,当将车厢侧壁旋转至缺口处时,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进入车厢内,此时将车厢侧壁向上转动并与车厢前壁及后壁连接;当再次将车厢侧壁旋转至缺口处时,欲从车厢内下去的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进入地面。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不但能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给旅游者提供便利,使旅游者能自由出行。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出去旅游时,大多数追求自由的人会选择驾驶小汽车,但是长时间地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小汽车,会浪费驾驶人员的大量金钱和精力,而且当小汽车的数量繁多时,还会造成交通严重堵塞,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跟车行驶会频繁地制动、起动、加速及减速等,这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尾气排放量增大。而乘坐汽车或火车出去旅游时,沿途又会产生众多不便,例如打车困难、等车时间长等,影响旅游者的心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运输系统,该系统不但能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给旅游者提供便利,使旅游者能自由出灯。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包括公交车本体及辅助架,所述辅助架固定于地面上;公交车本体的车厢侧壁与车厢的底部转动连接;辅助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板及水平板,水平板上设有缺口;车厢侧壁能旋转至缺口处。
[0006]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公交车本体及辅助架,并将车厢侧壁与底部转动连接,当将车厢侧壁旋转至缺口处时,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进入车厢内,此时将车厢侧壁向上转动并与车厢前壁及后壁连接;当再次将车厢侧壁旋转至缺口处时,欲从车厢内下去的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进入地面。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不但能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给旅游者提供便利,使旅游者能自由出行。
[0007]优选地,所述公交车本体的车厢为双层车厢,下层车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车厢底部的支撑柱,上层车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车厢顶部的支撑柱;所述辅助架为双层辅助架,下层辅助架上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辅助架的支撑柱。这样设置可以搭载更多的汽车,以进一步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0008]优选地,所述缺口为水平缺口;车厢的侧壁转动到水平位置时,侧壁能完全贴合缺口。这样设置能使搭载汽车更顺畅地从地面进入车厢或从车厢进入地面。
[0009]优选地,车厢的底部设有防止搭载汽车滑动的固定块。当搭载汽车进入车厢后,用固定块固定住车轮,当公交车本体加减速、拐弯或停车时,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汽车滑动幅度过大,以至于磨损车轮,影响车轮使用寿命。
[0010]优选地,所述辅助架为两个,且两个辅助架对称固定于地面上。将一个辅助架用于搭载汽车进入车厢,另一个辅助架用于搭载汽车从车厢出去,这样设置可以方便搭载汽车上下公交车本体,且各自上下通行不受影响,提高运输系统工作效率。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柱设于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的四个脚点上。这样设置可以为搭载汽车留出更多的空间,方便搭载汽车上下公交车本体。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呈若干列均匀设于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这样设置使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受力均衡。
[0013]优选地,所述支撑柱设于水平板的四个脚点上。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呈若干竖列均匀设于水平板上。
[0015]优选地,所述车厢内设有若干车位线。搭载汽车按车位线秩序地置于车厢内,这样设置方便搭载汽车上下车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通过设置公交车本体及辅助架,并将车厢侧壁与底部转动连接,当将车厢侧壁旋转至缺口处时,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进入车厢内,此时将车厢侧壁向上转动并与车厢前壁及后壁连接;当再次将车厢侧壁旋转至缺口处时,欲从车厢内下去的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进入地面,该运输系统不但能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给旅游者提供便利,使旅游者能自由出行;通过将公交车本体的车厢设置为双层车厢,并相应地将辅助架设置为双层辅助架,使公交车本体能搭载更多的汽车,以进一步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在车厢的底部设置防止搭载汽车滑动的固定块,当公交车本体加减速、拐弯或停车时,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汽车滑动幅度过大,以至于磨损车轮,影响车轮使用寿命;通过将辅助架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辅助架对称固定于地面上,可以方便搭载汽车上下公交车本体,且各自上下通行不受影响,提高运输系统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厢侧壁与缺口处于不连接的状态。
[0019]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厢侧壁与缺口处于连接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公交车本体I及辅助架2,所述辅助架2固定于地面上;公交车本体I的车厢3侧壁31与车厢3的底部32转动连接;辅助架2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板21及水平板22,水平板22上设有缺口 23;车厢3侧壁31能旋转至缺口 23处。
[0023]本实施例中,公交车本体I按固定线路行驶,且公交车本体I的行驶路线上设有若干站点,辅助架2固定设于站点的地面上。本实施例中,车厢3的侧壁31与车厢3的底部32通过销轴8转动连接。
[0024]旅游者旅行前,可以使用该运输系统将汽车运输到目的地,具体使用方法是:在站点将车厢3侧壁31旋转至缺口 23处,使搭载汽车从辅助架2进入车厢3内,此时,将车,3侧壁31向上转动并与车厢3前壁及后壁连接;搭载汽车到达目的站点后,将车厢3侧壁31旋转至缺口 23处,使搭载汽车能通过辅助架2从车厢3内出来并进入地面。旅游者到搭载汽车所在地取车后即可自驾出游。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运输系统,不但能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给旅游者提供便利,使旅游者能自由出行。
[0025]其中,所述公交车本体I的车厢3为双层车厢,下层车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车厢底部的支撑柱,上层车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车厢顶部的支撑柱;所述辅助架2为双层辅助架,下层辅助架上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辅助架的支撑柱。这样设置可以搭载更多的汽车,以进一步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0026]另外,所述缺口23为水平缺口 ;车厢3的侧壁31转动到水平位置时,侧壁31能完全贴合缺口 23。这样设置能使搭载汽车更顺畅地从地面进入车厢3或从车厢3进入地面。
[0027]其中,车厢3的底部32设有防止搭载汽车滑动的固定块。当搭载汽车进入车厢后,用固定块固定住车轮,当公交车本体I加减速、拐弯或停车时,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汽车滑动幅度过大,以至于磨损车轮,影响车轮使用寿命。
[0028]另外,所述辅助架2为两个,且两个辅助架2对称固定于地面上。将一个辅助架2用于搭载汽车进入车厢3,另一个辅助架2用于搭载汽车从车厢3出去,这样设置可以方便搭载汽车上下公交车本体I,且各自上下通行不受影响,提高运输系统工作效率。
[0029]其中,所述支撑柱设于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的四个脚点上。这样设置可以为搭载汽车留出更多的空间,方便搭载汽车上下公交车本体I。
[0030]另外,所述支撑柱呈若干列均匀设于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这样设置使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受力均衡。
[0031]其中,所述支撑柱设于水平板22的四个脚点上。
[0032]另外,所述支撑柱呈若干竖列均匀设于水平板22上。
[0033]其中,所述车厢3内设有若干车位线。搭载汽车按车位线秩序地置于车厢3内,这样设置方便搭载汽车上下车厢3。
[003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公交车本体(I)及辅助架(2),所述辅助架(2)固定于地面上;公交车本体(I)的车厢(3)侧壁(31)与车厢(3)的底部(32)转动连接;辅助架(2)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板(21)及水平板(22),水平板(22)上设有缺口(23);车厢(3)侧壁(31)能旋转至缺口(23)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本体(I)的车厢(3)为双层车厢,下层车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车厢底部的支撑柱,上层车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车厢顶部的支撑柱;所述辅助架(2)为双层辅助架,下层辅助架上设有用于支撑上层辅助架的支撑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3)为水平缺口;车厢(3)的侧壁(31)转动到水平位置时,侧壁(31)能完全贴合缺口( 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车厢(3)的底部(32)设有防止搭载汽车滑动的固定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架(2)为两个,且两个辅助架(2)对称固定于地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设于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的四个脚点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呈若干列均匀设于下层车厢底部及上层车厢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设于水平板(22)的四个脚点上。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呈若干竖列均匀设于水平板(22)上。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3)内设有若干车位线。
【文档编号】B62D31/04GK205706913SQ20162049172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6日
【发明人】梁文, 叶美巧
【申请人】梁文, 叶美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