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2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车,具体是一种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四大类。儿童推车是儿童学步前所使用的玩具,使用对象是无自主能力的学步前儿童,因此选购时首要注意的事项是安全,除了整车的结构牢固外,首要注意的推车有没有锁紧机构的锁紧保险装置,如果只有锁紧机构而无锁紧的保险装置,一旦锁紧机构失灵,就会造成儿童的严重伤害事故。在使用推车时,推车如果停留时间较长,应使用推车上的制动装置,以防溜车,严禁将重物挂在车把上,以致推车的重心移位,而造成推车的翻倒,使儿童受到伤害,总之在使用推车时,成人是不能离开推车,让儿童单独呆在推车里。现有的儿童车功能单一,而且儿童车的运动状态不方便切换,这就为儿童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包括车架、车把手、车轮、凹轴推杆、凹轴、齿轮、驱动杆、驱动弹簧和扶手,所述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齿轮包括内齿轮和外齿轮,车架的前端安装有前车轮,车架的后端安装有后车轮,车架的前端安装有车把手,车架上设有座位,凹轴穿设在车架上,凹轴的一侧设置有内齿轮并且内齿轮位于后车轮上,内齿轮和外齿轮配合设置并且外齿轮和驱动杆位于另一根与凹轴相对的轴上,驱动杆与驱动弹簧相连并且驱动杆位于驱动弹簧与内齿轮之间,凹轴通过活动连接头与凹轴推杆相连,凹轴推杆的另一端与座位相连,扶手安装在车架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个后车轮旁边均设置有平衡减震柱,平衡减震柱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座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座位设置在扶手和车把手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拆卸性好,便于安装和更换;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好,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推动驱动杆就可以使得凹轴推杆周期性的运动,使安装在凹轴推杆上座位摆动,从而增加儿童坐车时的乐趣;该装置将内齿轮和外齿轮均设置在后车轮上,使得驱动杆可以做成完整的一段,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驱动齿轮一端置于后车轮内也节省了材料成本,这种结构使得驱动杆位于车轮和车架之间,方便切换运动状态,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的立体图。

图2为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的仰视图。

其中:1-车架,2-车把手,3-前车轮,4-后车轮,5-凹轴推杆,6-凹轴,7-内齿轮,8-外齿轮,9-驱动杆,10-扶手,11-座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方便切换运动状态的儿童车,包括车架1、车把手2、车轮、凹轴推杆5、凹轴6、齿轮、驱动杆9、驱动弹簧和扶手10,所述车轮包括前车轮3和后车轮4,齿轮包括内齿轮7和外齿轮8,车架1的前端安装有前车轮3,车架1的后端安装有后车轮4,车架1的前端安装有车把手2,车架1上设有座位11,凹轴6穿设在车架1上,凹轴6的一侧设置有内齿轮7并且内齿轮7位于后车轮4上,内齿轮7和外齿轮8配合设置并且外齿轮8和驱动杆9位于另一根与凹轴6相对的轴上,驱动杆9与驱动弹簧相连并且驱动杆9位于驱动弹簧与内齿轮7之间,凹轴6通过活动连接头与凹轴推杆5相连,凹轴推杆5的另一端与座位11相连,扶手10安装在车架1后端。两个后车轮4旁边均设置有平衡减震柱,平衡减震柱的一端与车架1连接,另一端与座位11连接。座位11设置在扶手10和车把手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推动驱动杆9,使得内齿轮7和外齿轮8啮合,后车轮4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凹轴6转动,使凹轴推杆5周期性的运动,使安装在凹轴推杆5上的座位11摆动,增加儿童坐车时的乐趣,当驱动杆9把内齿轮7和外齿轮8拉开,就没有这个功能,便和普通推车一样,正常行驶;内齿轮7和外齿轮8均设置在后车轮4上,使得驱动杆9可以做成完整的一段,区别于以往的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杆9中间并需要打断驱动杆9,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驱动齿轮一端置于后车轮4内也节省了材料成本,这种结构使得驱动杆9位于车轮和车架1之间,方便切换运动状态。

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拆卸性好,便于安装和更换;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好,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推动驱动杆9就可以使得凹轴推杆5周期性的运动,使安装在凹轴推杆5上座位11摆动,从而增加儿童坐车时的乐趣;该装置将内齿轮7和外齿轮8均设置在后车轮4上,使得驱动杆9可以做成完整的一段,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驱动齿轮一端置于后车轮4内也节省了材料成本,这种结构使得驱动杆9位于车轮和车架1之间,方便切换运动状态,使用效果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