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08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骨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骨架,具体涉及一种解除锁定后可以缩短高度、长度及宽度的婴儿车骨架。
背景技术
:婴儿车的骨架有多种收折的设计,譬如伞车的骨架可以像雨伞般地缩折,但收折后的长度仍然颇长。婴儿跑车的骨架,由于轮组特大,习知或市售的婴儿跑车骨架无法得到理想的收折尺寸,造成使用者携带与收藏时的困扰。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应用在婴儿跑车,且收折后长、宽、高都能缩小的婴儿车骨架,以解决使用者的上述困扰。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骨架,该婴儿车骨架在解除锁定后可以缩短高度、长度及宽度,从而方便携带与收藏。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婴儿车骨架,至少包括:一主梁,于前段至少装设一前轮组,于后段左、右对称地枢设一对朝上的四连杆组及一对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一对握把连杆,分别有一端与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连接而随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转动,于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锁定时向该婴儿车骨架的后方斜张,并于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被解除锁定时随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转动向前枢转而向下迭合;一U形握把,两端分别连接该对握把连杆;及一对后轮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连接于该对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一对载具连接座,该对载具连接座左、右对称地设置于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具有可插接的部位用以可拆卸地连接一般婴童座椅或载具。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一对可锁定的握把关节,所述U形握把两端通过该对可锁定的握把关节连接该对握把连杆而向后方悬伸,而各该可锁定的握把关节与各该朝上的四连杆组连动,于各该朝上的四连杆组向前枢转且向下迭合时自动解除锁定。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里分别设有一卡掣机构。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第一释放机构与卡掣机构连动。所述卡掣机构包括一弹性组件及一活动闩,所述弹性组件朝锁定位置的方向偏压活动闩,于张开的状态时使活动闩卡住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所述第一释放机构包括一挠性组件及一活动组件,所述挠性组件连接于活动闩与活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释放机构还包括一复位弹簧与活动组件连接,通过复位弹簧施加偏压使活动组件在被操作之后得以自动复位。所述活动组件为一踏板,设于该主梁的后下方,并且于踏板上设有一活动保护盖,所述活动保护盖受弹簧偏压而常态性地停留于可阻挡踏板被操作的位置。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该朝上的四连杆组分别包括该主梁的后段,及:一上枢座,具有一前枢点及一后枢点;一前枢臂,上端枢接于前枢点,下段枢接于主梁;及一后枢臂,上端枢接于后枢点,下端枢接于主梁;所述主梁设有一中间枢座,后枢臂的下端与中间枢座枢接。所述主梁的下方设有一阻尼杆与前枢臂连动,用于减缓各该朝上的四连杆组被解除锁定时朝前枢转往下迭合的速度。所述阻尼杆枢设于主梁与前枢臂的下端,用以减缓前枢臂的转动速度。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对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朝下侧向斜伸的枢座,设有一第一枢点及一第二枢点;一对左、右对称的后轮座,设有一第三枢点及一第四枢点;一滑动件,可滑动地装设于主梁的后段;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一后腿管,包括一伸缩滑块及一外管,所述伸缩滑块的上端枢接于滑动件,下端可滑动地套接于外管之内;所述外管的上端枢接于第一枢点,下端枢接于第三枢点;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二后腿管,上端枢接于第二枢点,下端枢接于第四枢点;一对左、右对称的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可操作地设于朝下侧向斜伸的枢座与第二后腿管之间,利用一弹性组件偏压而对第二后腿管保持锁定;及一释放装置,设于主梁的后段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连动。所述释放装置为一按钮或拉柄,一端露出给使用者操作,另一端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连动。所述释放装置具有一凸部或凹部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可滑动地抵接所述释放装置具有一斜沟可滑动地套接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所述滑动件设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枢孔,各第一后腿管的伸缩滑块左、右对称地枢接于该对左、右对称的枢孔上。所述滑动件设有一对左、右对称的钩部,所述婴儿车骨架的下侧则对应地设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凸块,该对左、右对称的钩部用于勾住该对左、右对称的凸块。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一对连杆和一枢销;该对连杆分别枢接于该对朝上的四连杆组的下端;所述滑动件设有一长槽,所述枢销穿过长槽与该对连杆。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对左、右对称的凸块设于一对连杆上,该对连杆分别以一端枢接于主梁的下侧,另一端枢接于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下端。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一伸缩卡掣组件,利用弹性组件偏压而卡掣释放装置。所述伸缩卡掣组件与各该朝上的四连杆组连动。各该朝上的四连杆组的底端设有一凸起的部位与伸缩卡掣组件可滑动地压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在解除朝上的四连杆组的锁定时,令朝上的四连杆组靠自身重力迭合以缩短折合的状态的高度及长度,并当朝上的四连杆组达到完全折合的状态时,可进一步解除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的锁定,使后轮组得以随之朝前朝上转动,缩小婴儿车骨架于折合状态时的宽度及长度,便于携带和收藏,从而解决了由于收折尺寸过大造成使用者携带与收藏时的困扰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于张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于折合状态与张开状态的对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朝上的四连杆组局部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第一释放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第一释放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张开状态的局部侧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的释放装置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的局部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释放装置之操作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操作的剖面示意图;图11(A)-(C)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释放装置的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底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绘示其释放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于张开状态时后方的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主梁2朝上的四连杆组3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4载具连接座5握把连杆6U形握把7卡掣机构8第一释放机构9滑动件11前轮组12后轮组13中间枢座14阻尼杆21上枢座22前枢臂23后枢臂31朝下侧向斜伸的枢座32第一枢点33第二枢点34后轮座35第三枢点36第四枢点37第一后腿管38第二后腿管39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61可锁定的握把关节71弹性组件72活动闩81挠性组件82活动组件83复位弹簧84活动保护盖91枢孔92钩部93凸块94连杆95长槽96枢销211前枢点212后枢点371伸缩滑块372外管100张开的状态120使用位置200折合的状态391释放装置392凸部393凹部394斜沟395凸起的部位396伸缩卡掣组件700锁定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一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实施例,至少包括一主梁1、一对朝上的四连杆组2、一对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一对载具连接座4、一对握把连杆5、一U形握把6及一对后轮组12。其中主梁1的前段至少可装设一前轮组11,于主梁1的后段左、右对称地枢设一对朝上的四连杆组2及一对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当上述各四连杆组被锁定时,保持于一张开的状态100,被解除锁定时可向前枢转至一折合的状态200,如图2所示。载具连接座4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朝上的四连杆组2,具有可插接的部位用以可拆卸地连接一般婴童座椅或载具。各握把连杆5分别具有一端与朝上的四连杆组2连接而随朝上的四连杆组2转动,并于各朝上的四连杆组2被锁定时向婴儿车骨架的后方斜张,而于朝上的四连杆组2被解除锁定时得随朝上的四连杆组2转动向前枢转而向下迭合,从而缩短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的长度与高度。U形握把6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可锁定的握把关节61连接各握把连杆5而向后方悬伸;各可锁定的握把关节61与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连动,于各朝上的四连杆组2向前枢转且向下迭合时自动解除锁定,使U形握把6得以自由转动而藉由其自身重力下垂,使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更进一步缩短长度与高度。后轮组12左、右对称地分别连接于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于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被锁定于张开的状态100时,保持于一后轮的使用位置120。后轮组12于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被释放锁定时,随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朝前并朝上移位至折合的状态200,从而缩短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的宽度与高度。如图3所示,上述朝上的四连杆组2里分别设有一卡掣机构7。卡掣机构7可移至一锁定位置700,使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无法枢转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保持于张开的状态100。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骨架尚可设一第一释放机构8与卡掣机构7连动;当第一释放机构8被操作时,可将卡掣机构7移离锁定位置700,使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被解除锁定,被解除锁定时可向前枢转至一折合的状态20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卡掣机构7,包括一弹性组件71及一活动闩72。其中弹性组件71朝活动闩72的锁定位置700偏压活动闩72,而于张开的状态100使活动闩72卡住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第一释放机构8包括一挠性组件81、一活动组件82及一复位弹簧83。挠性组件81连接于活动闩72与活动组件82之间;当活动组件82被操作时,透过挠性组件81可将该活动闩72移离锁定位置700。在活动组件82被操作后,复位弹簧83使之得以自动复位。活动组件82可实施为一设于主梁1后下方的踏板,并且于踏板上设有一活动保护盖84。活动保护盖84受弹簧偏压而常态性地停留于可阻挡踏板被操作的位置。藉此,可使操作者在操作踏板之前,必须先移开或掀开活动保护盖84,以防止操作者误触踏板而意外解除卡掣机构7对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的锁定。如图6所示,各朝上的四连杆组2分别包括主梁1的后段,及一上枢座21、一前枢臂22及一后枢臂23。其中在上枢座21设有一前枢点211及一后枢点212,前枢臂22的上端枢接于前枢点211,而前枢臂22的下段则枢接于该主梁1,并且让末端超过主梁1而悬伸一段长度;后枢臂23的上端系枢接于后枢点212,下端枢接于主梁1。再如图6所示,在主梁1后端设有一中间枢座13,两后枢臂23的下端枢接于中间枢座13。较佳者,可在主梁1的下方设一阻尼杆14与前枢臂22连动,藉以减缓各四连杆组被解除锁定时朝前枢转往下迭合时的速度。更明确地举例,阻尼杆14可枢设于主梁1与前枢臂22的下端,用以减缓前枢臂22的转动速度,避免该婴儿车骨架在收折过程中因速度过快而发生上下杆件互相撞击的现象。如图7至图10所示,上述该对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朝下侧向斜伸的枢座31、一对左、右对称的后轮座34、一滑动件9、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一后腿管37、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二后腿管38、一对左、右对称的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及一释放装置391。其中在朝下侧向斜伸的枢座31上,设有一第一枢点32及一第二枢点33;在后轮座34上设有一第三枢点35及一第四枢点36。滑动件9可滑动地装设于主梁1的后段;第一后腿管37包括一伸缩滑块371及一外管372。伸缩滑块371的上端枢接于滑动件9,下端则可滑动地套接于外管372之内。而外管372的上端枢接于第一枢点32,下端枢接于第三枢点35;当所对应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的锁定被释放而朝前朝上转动时,伸缩滑块371随外管372转动,从而朝主梁1后端的方向拉动滑动件9。上述的第二后腿管38的上端枢接于第二枢点33,下端则枢接于第四枢点36。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可操作地设于朝下侧向斜伸的枢座31与第二后腿管38之间,利用一弹性组件偏压而对第二后腿管38保持锁定,从而将所对应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锁定于张开的状态100。释放装置391设于主梁1的后段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连动。当释放装置391被操作时,可连动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以释放对第二后腿管38的卡掣,使所对应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得以带动所对应的后轮组12朝前并朝上移位,从而缩短该婴儿车骨架的宽度与高度。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释放装置391可为一按钮或拉柄,其一端露出给使用者操作,另一端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连动。释放装置391被操作时,可驱动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而释放对第二后腿管38的卡掣,使所对应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得以带动所对应的后轮组12朝前并朝上移位,从而缩短该婴儿车骨架的宽度与高度。如图11(A)所例示,释放装置391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连动的方式,可包括具有一凸部392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可滑动地抵接,在被操作时利用凸部392驱动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从而释放对第二后腿管38的卡掣。如图11(B)所例示,释放装置391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连动的方式,亦可包括具有一凹部393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可滑动地抵接,在被操作时利用凹部393驱动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从而释放对第二后腿管38的卡掣。如图11(C)所例示,释放装置391与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连动的方式,亦可包括具有一斜沟394可滑动地套接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在被操作时利用斜沟394驱动受弹簧压掣的活动闩39,从而释放对第二后腿管38的卡掣。如图12所示,所述的滑动件9设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枢孔91,而各第一后腿管37的伸缩滑块371左、右对称地枢接于左、右对称的枢孔91上,使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于转动时保持左、右对称与同步转动。此外,为防止后轮组12在折合的状态200突然松开,滑动件9可设一对左、右对称的钩部92,而婴儿车骨架的下侧则对应地设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凸块93;当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朝前并朝上移位至该折合的状态200时,第一后腿管37的伸缩滑块371正好将滑动件9拉至行程的终点,而左、右对称的钩部92则勾住左、右对称的凸块93,使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无法脱离折合的状态200,防止各该后轮组12任意张开。如图13所示,更具体的举例,所述的左、右对称的凸块93可设于一对连杆94上,而两连杆94分别以一端枢接于该主梁1的下侧,另一端枢接于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下端;当所对应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从该折合的状态200朝该张开的状态100转动时,将该对左、右对称的凸块93带离该对左、右对称的钩部92,使各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得以脱离该折合的状态200。为展车的操作更为简单和方便,使用者可能会希望当朝上的四连杆组2展至张开的状态100时,自动让后轮组12回到其使用位置120。请参考图12与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滑动件9设了一对长槽95,利用枢销96穿过长槽95与连杆94,而连杆94又枢接在所述的朝上的四连杆组2的前枢臂22下端,因此能使朝上的四连杆组2透过滑动件9与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产生连动关系。如图2与图14所示,当在展车时,使用者只要向上拉起U形握把6,便可通过握把连杆5掀动朝上的四连杆组2,造成图14中的前枢臂22顺时针转动,这时枢接在前枢臂22下端的连杆94将枢销96往主梁1的前端推动而往图左的方向拉动滑动件9。由于滑动件9与各第一后腿管37的伸缩滑块371枢接,往图左的方向移动的滑动件9将牵动第一后腿管37,使第一后腿管37因此逆时针转动,从而逆时针驱转朝下侧向斜伸的四连杆组3,将后轮组12往后、往下地移回后轮的使用位置120。为预防用户误触释放装置391而造成后轮组12脱离前述的后轮的使用位置120,尚可设一伸缩卡掣组件396,利用弹性组件偏压而卡掣释放装置391,使释放装置391无法被操作。如图15所示,为符合操作逻辑,可使所述的伸缩卡掣组件396与各朝上的四连杆组2连动,于朝上的四连杆组2枢转至折合的状态200的角度时压住伸缩卡掣组件396,藉以自动解除对释放装置391的卡掣。更具体的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朝上的四连杆组2的底端可设有一凸起的部位395与伸缩卡掣组件396可滑动地压触,而于各朝上的四连杆组2枢转至折合的状态200的角度时刚好压住伸缩卡掣组件396而解除对释放装置391的卡掣。藉此可让使用者只有在各朝上的四连杆组2完全处于折合的状态200时,才能操作释放装置391去释放对第二后腿管38的卡掣,从而使两后轮组12得以朝前并朝上移位至折合的状态200,从而缩短婴儿车骨架的宽度与高度。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