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87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框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框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单手地折叠,运输和展开婴儿车框架的操作握柄,而不用释放其在把手上的握持的婴儿车框架。



背景技术:

许多婴儿车具有座位折叠带和杠杆,其用于启动折叠的过程,并且通常被称为快速折叠式婴儿车。折叠过程是快速和轻松的,然而,展开过程通常是困难和麻烦的。因此,需要改进婴儿车的设计以满足容易展开的需要,且不致影响快速折叠的程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快速且容易的方式单手折叠和展开的婴儿车框架。

本发明婴儿车框架,包含一座板、一操作握柄及两侧框架单元。该座板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面以及两个分别形成在所述相对侧的导槽。该操作握柄可移动地接合该座板。所述侧框架单元彼此相对且可折叠,分别设置在该座板的所述相对侧。每一侧框架单元包含一前支脚、一手柄杆、一后支脚、一底支脚、一滑动篮管及一滑动接头。该前支脚具有一枢转点,并在该枢转点处枢接于该座板。该手柄杆具有一枢转端部,该枢转端部枢接于该前支脚。该后支脚具有一枢接于该手柄杆的顶端及一相反于该顶端的底端。该底支脚具有一枢接于该后支脚的该底端的下端及一相反于该下端的上端。该滑动篮管可滑动地连接该后支脚,具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可滑动地且可枢转地插接于该座板的所述导槽其中一对应者。该滑动接头围绕该滑动篮管,并用以在该婴儿车框架在一折叠状态及一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期间内用以引导该滑动篮管相对于该后支脚的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在折叠处于该展开状态的该婴儿车框架时,该操作握柄被向上拉动以驱动该座板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向上枢转,以致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该底支脚及该后支脚彼此靠近地移动,以使该婴儿车框架转换至该折叠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座板包括一基部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相对侧面并且从该基部向下延伸的侧壁部,且所述侧壁部分別形成有所述导槽。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的该凸伸部从该滑动篮管的一端部横向延伸,且可滑动地插接于该座板的所述导槽其中一对应者。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导槽成弧形,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槽端部及一第二槽端部,该第一槽端部及该第二槽端部分别靠近和远离所述侧框架单元其中一对应者的该枢转点。当该婴儿车框架从该折叠状态转换至该展开状态时,该座板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沿一第一方向枢转,而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的该凸伸部在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从对应的该导槽的该第二槽端部滑动到该第一槽端部。当该婴儿车框架处于该展开状态时,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实质上是平行于该座板地延伸并支撑该座板。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侧框架单元还包含一锁定件,该锁定件是连接在该前支脚及该手柄杆之间,并且可被操作而在一锁定位置及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分别限制及允许该手柄杆相对于该前支脚的枢转。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锁定件是经由一线缆连接该操作握柄,并因该操作握柄的枢转而被致动。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操作握柄具有一第一操作位置、一第二操作位置及一第三操作位置,该第一操作位置对应于该操作握柄的一自然停留位置,该第二操作位置及该第三操作位置分別对应于该操作握柄的不同程度的枢转,且该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一和该第三操作位置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当该操作握柄处于该第三操作位置时,该锁定件是处于该释锁位置,且当该婴儿车框架被锁定和被携带时,该操作握柄是处于该第二操作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滑动接头具有一套设在滑动篮管上的主体部及枢接于该后支脚的两端部,以在该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及该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期间,用以引导该滑动篮管相对于该后支脚的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具有连接到该座板的一端及一相反端。该滑动接头和该滑动篮管的该相反端之间的一距离在婴儿车框架从该折叠状态转换到该展开状态的期间内减小。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婴儿车框架还包含一辅助座板,连接在所述侧框架单元的所述滑动篮管之间,并且在一侧形成有一凹部,当该婴儿车框架处于该展开状态时,该凹部的位置对应于该操作握柄的位置,以供该操作握柄容易地进入。

本发明婴儿车框架,包含一座板、一操作握柄及两侧框架单元。该操作握柄可移动地接合该座板。所述侧框架单元彼此相对且可折叠,分别设置在该座板的两相对侧面。每一侧框架单元包含一前支脚、一手柄杆、一后支脚、一底支脚及一滑动篮管。该前支脚具有一枢转点,并在该枢转点处枢接于该座板。该手柄杆具有一枢转端部,该枢转端部枢接于该前支脚。该后支脚具有一枢接于该手柄杆的顶端及一相反于该顶端的底端。该底支脚具有一枢接于该后支脚的该底端的下端及一相反于该下端的上端。该滑动篮管可滑动地连接该后支脚,且可移动地連接于该座板。该婴儿车框架可被操作至一折叠状态,当该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时,该操作握柄在一假想水平面上的投影是位于所述后支脚的所述顶端在该假想水平面上的投影所界定出的一条线及所述底支脚的所述上端在该假想水平面上的投影所界定出的一条线之间。在折叠该婴儿车框架时,该操作握柄被向下推动以驱动该座板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向下枢转,以使得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和该底支脚之间的一个角度持续增大直到该婴儿车框架转换到该展开状态为止,且于该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及该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期间内,该滑动篮管相对于该后支脚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侧框架单元还包括一滑动接头,具有一套设在滑动篮管上的主体部及枢接于该后支脚的两端部,以在该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及该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期间,用以引导该滑动篮管相对于该后支脚的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具有连接到该座板的一端及一相反端;该滑动接头和该滑动篮管的该相反端之间的一距离在婴儿车框架从该折叠状态转换到该展开状态的期间内减小。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在折叠处于该展开状态的该婴儿车框架时,该操作握柄被向上拉动以驱动该座板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向上枢转,以致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该底支脚及该后支脚彼此靠近地移动,以使该婴儿车框架转换至该折叠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座板包括一基部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相对侧面并且从该基部向下延伸的侧壁部,且每一侧壁部形成有一导槽。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具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从该滑动篮管的一端部横向延伸,且可滑动地插接于该座板的所述侧壁部其中一对应者的该导槽。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导槽成弧形,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槽端部及一第二槽端部,该第一槽端部及该第二槽端部分别靠近和远离所述侧框架单元其中一对应者的该枢转点。当该婴儿车框架从该折叠状态转换至该展开状态时,该座板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前支脚沿一第一方向枢转,而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的该凸伸部在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从对应的该导槽的该第二槽端部滑动到该第一槽端部。当该婴儿车框架处于该展开状态时,每一侧框架单元的该滑动篮管实质上是平行于该座板地延伸并支撑该座板。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每一侧框架单元还包含一锁定件,该锁定件是连接在该前支脚及该手柄杆之间,并且可被操作而在一锁定位置及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分别限制及允许该手柄杆相对于该前支脚的枢转。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锁定件是经由一线缆连接该操作握柄,并因该操作握柄的枢转而被致动。

本发明所述的婴儿车框架,该操作握柄具有一第一操作位置、一第二操作位置及一第三操作位置,当该操作握柄处于该第三操作位置时,该锁定件是处于该释锁位置,且当该婴儿车框架被锁定和被携带时,该操作握柄是处于该第二操作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操作握柄与该座板的结合以及该操作握柄的构造使得一使用者能以单手来折叠、运输和展开该婴儿车框架,且不须放开该操作握柄,从而提高了该婴儿车框架在操作上及运输上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包含本发明婴儿车框架的一实施例的一婴儿车;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另一视角;

图3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座板、一操作握柄、一辅助座板、及两滑动篮管;

图4是一局部放大的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锁定机构;

图5是一局部侧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锁定机构;

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锁定机构;

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锁定机构;

图8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在一折叠状态;

图9是一局部侧视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操作手柄可相对于该座板转动至不同位置;

图10是一局部侧视示意图,说明将该实施例从该折叠状态转换至一展开状态的操作;及

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在该展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示出了包括本公开的婴儿车框架的一实施例的一婴儿车。该婴儿车框架可操作以在一折叠状态(参见图8)和一展开状态(参见图1和图11)之间移动。参见图1至图3,该婴儿车框架包括一座板1、一操作握柄2、两个彼此相对的可折叠的侧框架单元3及一辅助座板5。

该座板1包括一基部11、两相对侧面、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相对侧面并且从该基部11向下延伸的侧壁部12。每个侧壁部12形成有一弧形的导槽13。

该操作握柄2大致呈u形并且可移动地接合该座板1。

所述侧框架单元3分别设置在该座板1的所述两相对侧面。由于所述侧框架单元3是对称的,为了简洁起见,下面仅详细描述所述侧框架单元3的其中一个。每个侧框架单元3包括一前支脚31,一手柄杆32,一后支脚33,一底支脚34,一滑动篮管35,一滑动接头36,一安装座37和一锁定机构4。

进一步参考图6,该前支脚31具有一枢转点p1及一顶端,并在该枢转点p1处枢接于该座板1,并且具有一位于该顶端的连接端部311。该连接端部311包括一大致圆形的基壁312、一围绕壁313及一插销315。该围绕壁313从该基壁312的周边延伸,且与该基壁312共同界定出一第一收容空间310,并具有一形成有多个呈角度相间隔的第一接合槽314的内表面。该插销315固定地设置在该基壁312的中心且位于第一收容空间310中。

进一步参考图7,该手柄杆32具有一枢转端部321,该枢转端部321枢接于该前支脚31的该连接端部311。该枢转端部321具有一大致呈圆形的基壁322及一从该基壁322的周边延伸的围绕壁323。该围绕壁323与基壁322共同界定出一第二收容空间320,并该围绕壁323具有一形成有多个呈角度相间隔的第二接合槽324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接合槽324在位置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合槽314。

参照图4和图5,该安装座37从该前支脚31向后突出,并且配置有突出的凸台,该凸台具有彼此相间隔的两个横向延伸的凸出部371。当该婴儿车框架处于该展开状态时,所述凸出部371支撑该座板1。

参考图1至图3,该后支脚33具有一枢接于该手柄杆32的顶端331及一相反于该顶端331的底端332。该底支脚34具有一枢接于该后支脚33的该底端332的下端342及一相反于该下端342且枢接于该安装座37的上端341,从而可相对于该前支脚31枢转。

该滑动篮管35枢接于该底支脚34的该上端341,且可滑动地连接该后支脚33,并具有从滑动篮管35的端部横向延伸的凸伸部351,该凸伸部351用以可移动地(例如可滑动地且可枢转地)插接于该座板1的所述导槽13其中一对应者。

该滑动接头36(见图2)具有一环绕在(例如套设在)该滑动篮管35上的主体部361,以及枢接于该后支脚33的两端部362。在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及该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期间内,该滑动接头36用于引导该滑动篮管35相对于后支脚33的滑动。

参阅图5至图7,该锁定机构4包含一锁定件41、一致动件42、一线缆43及一弹性件44。

该锁定件41是经由该线缆43连接该操作握柄2,并且因该操作握柄2的枢转而被致动。具体地,该锁定件41是连接在该前支脚31的该连接端部311及该手柄杆32的该枢转端部321之间,并具有多个能与所述第一接合槽314及所述第二接合槽324相啮合的齿411,并且可在一锁定位置及一释锁位置之间移动。该锁定件41在该锁定位置时,所述齿411与所述第一接合槽314及所述第二接合槽324相啮合,以使得该手柄杆32相对于该前支脚31的枢转被限制。该锁定件41在该释锁位置时,所述齿411与所述第一接合槽314不相啮合且与所述第二接合槽324相啮合,以使得该手柄杆32相对于该前支脚31的枢转被允许,在本实施例中,该锁定件41是一齿轮。

该致动件42是被收容在该第一收容空间310,并位于该锁定件41及该前支脚31的该连接端部311的该基壁312之间,且连接该线缆43。该致动件42具有一实质上呈楔形且可滑动地接触该锁定件41的构造,以致该锁定件41在该致动件42受到一来自该线缆43的拉力而移动时被该致动件42推向该释锁位置。该致动件42形成有沿该拉力的方向延伸的长槽422,且该前支脚31的连接端部311的该插销315通过该长槽422,以致该致动件42受限于该插销315仅能沿该拉力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致动件42具有一凹面421,且该锁定件41具有与致动件42的凹面421可滑动地接触的凸面412。该致动件42的一部分423(见图6)远离该线缆43且构成该实质上呈楔形的构造。该线缆43的一端固定连接该致动件42,且另一端固定连接该操作握柄2。在本实施例中,线缆43为钢丝。

该弹性件44收容于该第二收容空间320内,且设置于该锁定件41与手柄杆32的该枢接端部321的该基壁322之间,用以将锁定件41推向该锁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4是一压缩弹簧。

当该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或该展开状态时,借由将该操作握柄2相对于该座板1向上枢转,该拉力被施加于该线缆43以驱动该致动件42克服该弹性件44的弹力以将锁定件41移动到该释锁位置,从而允许该婴儿车框架在该折叠状态及该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回顾图2,该辅助座板5连接在所述侧框架单元3的所述滑动篮管35之间,并且在本身的一侧形成有一凹部51,当该婴儿车框架处于该展开状态时,该凹部51的位置对应于该操作握柄2的位置,以供该操作握柄2容易地进入。

参阅图8,该座板1、该操作握柄2及该侧框架单元3被特别地定向,使得施加在该操作握柄2上的垂直向下的力可以驱使该婴儿车框架转换至该展开状态。更具体地,当该婴儿车框架经操作转换至该折叠状态时,该操作握柄2位于比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枢转点(p1)更高的位置,且该操作握柄2在一假想水平面(图未示)上的投影是位于所述后支脚33的所述顶端331在该假想水平面上的投影所界定出的一条线及所述底支脚34的所述上端341在该假想水平面上的投影所界定出的一条线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握柄2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操作位置(a,b,c),如图9中的断线所示。该第一操作位置(a)对应于该操作握柄2的一自然停留位置。该第二及该第三操作位置(b,c)分别对应于该操作握柄2的两个不同程度的枢转,且该第二操作位置(b)在该第一和该第三操作位置(a,c)之间。当该婴儿车框架被锁定和被携带时,该操作握柄2是处于该第二操作位置(b)。当操作握柄2处于该第三操作位置(c)时,该锁定件41处于该释锁位置。此外,在该第三操作位置(c),形成在操作握柄2和座板1之间的旋转角度(θ)是足够大的,以能产生用于将锁定件41移动到该释锁位置的拉力。该操作握柄2可以被校准,以使该锁定件41仅在该操作握柄2旋转到该第三操作位置(c)时才移动到该释锁位置。

参考图8至图10,在展开处于该折叠状态的该婴儿车框架时,首先操作握柄2从第一操作位置(a)旋转到第三操作位置(c),以将该锁定件41移动到该释锁位置,然后垂直向下推动该操作握柄2(如图9中的箭头(r)所示),以驱动该座板1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前支脚31向下枢转,使得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滑动篮管35的该凸伸部351(参见图10)沿着所述导槽13其中一对应者滑动,且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前支脚31和该底支脚34之间的一个角度(α)持续增加,直到该婴儿车框架转换到该展开状态为止。

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每一导槽13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及第二槽端部131、132,该第一、第二槽端部131、132分别靠近和远离所述侧框架单元3其中一对应者的该枢转点(p1)。当该婴儿车框架从该折叠状态转换至该展开状态时,该座板1相对于每个侧框架单元3的前支脚31沿一第一方向(t1)枢转,而每个侧框架单元3的滑动篮管35的凸伸部351在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t1)的第二方向(t2)上从该对应导槽13的该第二槽端部132滑动到该第一槽端部131。当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滑动篮管35的该凸伸部351位于对应导槽13的该第一槽端部131时,允许该侧框架单元3的该滑动篮管35相对于该座板1枢转,直到婴儿车框架完全转换到该展开状态。

应当注意的是,当该座板1向下枢转时,该座板1接触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凸台的该凸出部371(参见图4),这有助于驱动婴儿车框架到展开状态。

参考图8和图11,在该将婴儿车框架从折叠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的期间,每个侧框架单元3的该滑动篮管35相对于所述后支脚33其中一对应者滑动,且该滑动有助于该婴儿车框架的展开。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3,由于该滑动篮管35是枢接于该底支脚34的该上端341并且经由该安装座37连接该前支脚31,所以滑动篮管35和该后支脚33需要一额外的自由度,且经由该滑动接头36连接该滑动篮管35及该后支脚33能提供该额外的自由度。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3,该滑动篮管35具有连接到该座板1的一端及一相反端,并且该滑动接头36和该滑动篮管35的该相反端之间的一距离在婴儿车框架从该折叠状态转换到该展开状态的期间内减小,例如图8(在该折叠状态下)中的距离(d1)和图11(在该展开状态下)中的距离(d2),其中距离(d1)大于距离(d2)。

当该婴儿车框架处于该展开状态时,如图11所示,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滑动篮管35实质上是平行于该座板1延伸并支撑该座板1。此时,该操作握柄2返回到该第一操作位置(a)(参见图9),且该锁定件41移动回到锁定位置。

在折叠处于该展开状态的该婴儿车框架时,首先该操作握柄2从该第一操作位置(a)被旋转到该第三操作位置(c)以将该锁定件41移动到该释锁位置,然后该操作握柄2被向上拉动以驱动该座板1相对于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前支脚31向上枢转,以致每一侧框架单元3的该前支脚31、该底支脚34及该后支脚33彼此靠近地移动,以使该婴儿车框架转换至该折叠状态。

综上所述,该操作握柄2与该座板1的结合以及该操作握柄2的构造使得一使用者能以单手来折叠、运输和展开该婴儿车框架,且不须放开该操作握柄2,从而提高了该婴儿车框架在操作上及运输上的方便性。该操作握柄2相对于该座板1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该操作握柄2相对于该侧框架单元3的组成元件的位置和方向被巧妙地设计,以致婴儿车框架能以快速且容易的方式被折叠及展开且当处于该折叠状态时该操作握柄2被定位在使该婴儿车框架容易被携带的位置。

在以上描述中,为了说明,已经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供对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的情况下实践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还应当理解,贯穿本说明书对“一实施例”,具有序数号码指示等意味着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实施例可以被包括在本公开。还应当理解,在描述中,为了简化公开内容和帮助理解各种创造性方面的目的,各种特征有时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被分组在一起。

虽然本公开已经结合被视为示例性实施例而被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旨在覆盖包括在最宽泛解释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布置,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和等同布置。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