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钩及汽车纵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40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汽车拖钩及汽车纵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拖钩及含有该汽车拖钩的汽车纵梁。
背景技术
:汽车拖钩是一种牵引装置,一般被用于拖拽汽车、摩托车及房车,搭载自行和行李箱等,由于不会对汽车的车身造成损害,同时也不会影响正常驾驶,而被受用户青睐。目前,大部分汽车在汽车的前端和尾端都配备有汽车拖钩,前端的汽车拖钩一般安装在前防撞梁上或者前汽车纵梁上,尾端的汽车拖钩一般安装在后防撞梁或者后汽车纵梁上。汽车拖钩按安装结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拆卸式汽车拖钩,通过螺栓安装在防撞梁或汽车纵梁上;一种是不可拆卸式汽车拖钩,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防撞梁或汽车纵梁上。可拆卸式汽车拖钩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影响不大,因为在汽车正常运动过程中,汽车拖钩一般是放在随车工具箱里面。但是对于不可拆卸式汽车拖钩,由于在汽车正常行驶时,汽车拖钩安装在防撞梁或汽车纵梁上,且占据汽车纵梁方向的压溃空间在100毫米左右,而整车的正面碰撞压溃空间也就在600毫米左右,汽车拖钩不可压溃的话,则缩短了汽车纵梁的吸能空间,对乘车人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压溃的汽车拖钩及含有该汽车拖钩的汽车纵梁。一种汽车拖钩,包括设于汽车的汽车纵梁上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同一侧边连接有一支撑连接部,所述支撑连接部中设有拖钩孔,所述支撑连接部的边缘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汽车纵梁方向的第一压溃结构,当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第一压溃结构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收拢,所述第一支撑部随所述汽车纵梁向所述第二支撑部滑动。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汽车拖钩中,由于所述支撑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同一侧边,且所述支撑连接部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一压溃结构,所以使得所述汽车拖钩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易被压溃,从而不会影响汽车纵梁的压溃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溃结构为一缺口状结构,所述缺口为“v”型缺口或“u”型缺口当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两边之间连接一内凹或外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或三角形状当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二压溃结构,所述第二压溃结构为缺口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接部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中设有与所述拖钩孔联通的加强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到所述支撑连接部的宽度均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呈“v”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所述汽车纵梁的端部且与所述汽车纵梁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均延伸一与所述汽车纵梁的侧表面贴合的侧壁,所述第二压溃结构位于所述侧壁的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还延伸一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壁形成一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汽车纵梁卡合。一种汽车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及与所述第一纵梁相扣合的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均为“匚”型结构,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的弯折处均设有位置对应的若干纵梁压溃结构,所述纵梁压溃结构向所述汽车纵梁的内部内凹,所述汽车纵梁还包括所述汽车拖钩,所述汽车拖钩安装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纵梁压溃结构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汽车拖钩在整车中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汽车拖钩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汽车拖钩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汽车纵梁100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11纵梁压溃结构12汽车拖钩200汽车拖钩200a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21支撑连接部22拖钩孔221第一压溃结构222第一压溃结构222a第二压溃结构23侧壁24侧板25卡槽26加强板27加强孔271连接部28连接梁3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汽车纵梁100,所述汽车纵梁100包括第一纵梁10及与所述第一纵梁10相扣合的第二纵梁11,所述第一纵梁10、所述第二纵梁11均为“匚”型结构,所述第一纵梁10、所述第二纵梁11的弯折处均设有位置对应的六个纵梁压溃结构12,所述纵梁压溃结构12向所述汽车纵梁100的内部内凹。所述汽车纵梁100还包括汽车拖钩200,所述汽车拖钩200安装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纵梁压溃结构12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10、所述第二纵梁11均为“匚”型结构,使得所述汽车纵梁100的抗弯曲、抗扭转能力较强。所述纵梁压溃结构12使得所述汽车纵梁100在发生碰撞情况时,易于被压溃及吸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压溃结构12设有六个。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压溃结构12设有若干个,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所述汽车纵梁100的长度尺寸来进行设置。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汽车拖钩200包括设于汽车的汽车纵梁100上的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21,所述第一支撑部2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同一侧边连接有一支撑连接部22,所述支撑连接部22中设有拖钩孔221,所述支撑连接部22的边缘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汽车纵梁100方向的第一压溃结构22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1呈“v”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20靠近所述汽车纵梁100的端部且与所述汽车纵梁10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20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端部到所述支撑连接部22的宽度均逐渐减小。所述支撑连接部22呈v形,所述第一支撑部2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1为自所述支撑连接部22的外边缘向所述支撑连接部22的同一侧延伸的凸缘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连接部22位于所述汽车纵梁100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20、所述第二支撑部21分别与所述支撑连接部22之间的宽度结构,其目的是,一方面便于两个所述汽车纵梁100之间通过连接梁300连接,防止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汽车拖钩200的重量。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压溃结构222为一缺口状结构,所述缺口为“v”型缺口。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为“v”型缺口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压溃结构222在发生碰撞时易被压溃。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缺口为“v”型缺口或“u”型缺口当中的一种。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支撑部20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二压溃结构23,所述第一支撑部20、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端部均延伸一与所述汽车纵梁100的侧表面贴合的侧壁24,所述第二压溃结构23位于所述侧壁24的边缘。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端部还延伸一侧板25,所述侧板25与所述侧壁24形成一卡槽26,所述卡槽26与所述汽车纵梁100卡合。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溃结构23为缺口结构,所述第二压溃结构23的作用是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20、所述第二支撑部21在发生碰撞时易于被压溃。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24的作用是加强所述汽车拖钩200与所述汽车纵梁100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端部设有所述侧板25、而所述第一支撑部20的端部没有设有所述侧板25,其目的是:一方面通过所述卡槽26加强所述第二支撑部21与所述汽车纵梁100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是相对减少所述第一支撑部20与所述汽车纵梁100的连接强度,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20在发生碰撞时易于随所述汽车纵梁100的端部一起朝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方向运动。请再参阅图2,所述支撑连接部22上设有加强板27,所述加强板27中设有与所述拖钩孔221联通的加强孔27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27设于所述支撑连接部22的外侧,目的是防止所述加强板27与所述汽车纵梁100之间的连接梁300方式干涉,所述加强板27的作用是增加所述汽车拖钩200的强度。所述拖钩孔221的作用是为了便于通过绳索与其它车辆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所述拖钩孔221中增设套筒以以增强所述汽车拖钩200的强度。本发明中,当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汽车纵梁100的端部先受到撞击,所述汽车纵梁100在碰撞力的作用下会被压溃,所述第一压溃结构222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收拢,此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0由于位于靠近所述汽车纵梁100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撑部20随所述汽车纵梁100向所述第二支撑部21滑动,从而不会影响所述汽车纵梁100的压溃空间。综上,本发明所述汽车拖钩200中,由于所述支撑连接部2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1的同一侧边,且所述支撑连接部22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一压溃结构222,所以使得所述汽车拖钩200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易被压溃,从而不会影响所述汽车纵梁100的压溃空间。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拖钩200a,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拖钩200a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汽车拖钩20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压溃结构222a中,所述缺口的两边之间连接一外凸的连接部28,所述连接部28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8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一压溃结构222a易于被压溃,所述连接部28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而不用通过铣削方式形成,使得加工过程更方便。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8可以为内凹或外凸状,所述连接部28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或三角形状当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