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及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405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及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儿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及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具有三个或者四个可自由旋转的车轮。借助该可自由旋转的车轮,看护者可以很方便地旋转婴儿车的角度,使推行更加省力。但是,由于车轮过于自由,很容易使婴儿车不受控制,在看护者不得不暂时离开婴儿车时,需要使婴儿车轮锁紧,以保证婴儿车不会自行移动,造成安全事故。使婴儿车锁住的基本做法就是将车轮锁住。

现有婴儿车为了实现折叠需要,多数将刹车装置,直接安装于后车轮上,使用脚踏式刹车装置,这样可以在需要时将婴儿车刹住停止,而常规状态下婴儿车处于可自由移动状态。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在婴儿车后脚架的左、右下端分别设置一个刹车机构,其中,一个刹车机构设于第一后轮旁并用于制动第一后轮,另一刹车机构设于第二后轮旁并用于制动第二后轮,每一刹车机构包括枢接于婴儿车后脚架下端的刹车踏板及由刹车踏板凸伸形成的止动杆,枢接于后脚架的左、右下端的第一、第二后轮上分别开设有与止动杆匹配的止动槽,通过踩踏刹车踏板使止动杆可分离地卡合于止动槽内,从而达到停止第一、第二后轮转动的目的。这种设计使看护人只需用脚就可以实现车轮锁紧,但是需要看护人在停车时记得刹车,并主动进行刹车动作。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婴儿不能够自己控制车辆,在看护人离开车辆时,如果忘记锁紧车轮,极容易造成车辆移动,造成危险。

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供主动保护的婴儿车,使看护人在暂时离开婴儿车时,使婴儿车自动处于锁紧保护状态,不会自由移动;当看护人推动婴儿车时,婴儿车处于非锁紧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及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看护人离开婴儿车时婴儿车不能主动刹车,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操作简单、推行转弯时更加顺畅、更加符合车辆使用习惯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包括制动机构和触发件;所述制动机构连接于婴儿车上,所述制动机构具有自由松弛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自由松弛状态下,所述制动机构能使婴儿车处于制动状态;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制动机构能使婴儿车处于解除制动状态;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制动机构连接,能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制动机构由所述自由松弛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与车轮同轴固定设置的制动片,所述制动片边缘沿径向均匀设置有齿槽,以及与所述触发件连接并在自由松弛状态下嵌入所述齿槽的制动销。

进一步,所述制动销一端设置有制动复位弹簧,所述制动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婴儿车车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制动销上,所述触发件穿过所述制动复位弹簧与所述制动销连接,使所述制动销与所述齿槽分离时,所述制动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更进一步,包括两个所述制动机构和一个控制机构,两个制动机构之所述制动销通过所述触发件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所述控制机构使两个所述制动机构保持一致动作。

优选地,所述制动片为2个,分别设置于婴儿车车架与车轮轴交接处的两侧。

进一步,还包括分线器,设置于所述触发件中段。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触发件的手柄,所述手柄与婴儿车把活动连接并形成一夹角,所述手柄与婴儿车把之间设置有控制复位弹簧,所述触发件在未被施加外力时,所述控制复位弹簧自由伸展状态。

进一步,包括两个所述控制机构和两个所述制动机构,两个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所述触发件同时控制两个所述制动销。

更进一步,包括两个所述控制机构和两个所述制动机构,两个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所述触发件分别控制两个所述制动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主动保护装置婴儿车,包括婴儿车和如上所述的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及婴儿车,使看护人推动婴儿车时握紧手柄使婴儿车自动解锁,离开婴儿车时婴儿车主动刹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婴儿车被动刹车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本发明中婴儿车的主动保护装置,刹车反应准确快速,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婴儿车的一般结构;

图2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制动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中1-车把;2-车架;3-车轮轴;4-车轮;100-控制机构;101-手柄;102-控制复位弹簧;103-支点;200-制动机构;201-制动片;202-齿槽;203-制动销;204-制动复位弹簧;300-触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包括制动机构和触发件;所述制动机构连接于婴儿车上,所述制动机构具有自由松弛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自由松弛状态下,所述制动机构能使婴儿车处于制动状态;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制动机构能使婴儿车处于解除制动状态;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制动机构连接,能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制动机构由所述自由松弛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本发明的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使看护人在未触发制动装置,即常态下,婴儿车处于锁定状态,不会因为车辆意外受到外力而移动;在看护人触发制动装置,例如推动婴儿车时握紧手柄时,使婴儿车自动解锁,可以推动婴儿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婴儿车被动刹车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与车轮同轴固定设置的制动片,所述制动片边缘沿径向均匀设置有齿槽,以及与所述触发件连接并在制动状态下嵌入所述齿槽的制动销。所述制动销一端设置有制动复位弹簧,所述制动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车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制动销上,所述触发件穿过所述制动复位弹簧与所述制动销连接,使所述制动销与所述齿槽分离时,所述制动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触发件的手柄,所述手柄与婴儿车把活动连接并形成一夹角,所述手柄与婴儿车把之间设置有控制复位弹簧,所述触发件在未被施加外力时,所述控制复位弹簧无形变,即处于自由伸展状态。当所述触发件被施以外力,即在手柄上施加向手把方向的外力时,控制复位弹簧产生形变,处于压缩或者拉伸状态,外力解除时,弹簧恢复形变,使手柄恢复到初始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控制机构100示意图,包括设置于车把处的控制机构100。图中所示为车把1与车架2设置为一体,也可以设置成车把1为单独设立的、与车架2不为一体的握把式车把,不影响本控制机构100的安装。控制机构100包括手柄101、控制复位弹簧102,手柄101与车把通过一支点103活动连接,使手柄101与车把1之间形成一夹角,能够绕支点103扳动手柄,改变夹角的大小;手柄101绕过支点103与触发件300相连,当手柄101绕支点103转动时,使触发件300松弛或者拉紧。触发件300用于触发制动机构200,其可以是绳索或者钢丝等,连接于控制机构100和制动机构200。根据人体力学,看护者在推动婴儿车时,手部握住婴儿车的把手,手指自然而然地施加向内的压力,所以夹角设置为锐角,手部施加压力时使手柄101向车把1靠近,同时带动制动机构200释放车轮4,使推动车辆和解刹车一次完成。

优选地,手柄101与车把1之间设置有控制复位弹簧102。该控制复位弹簧102一端固定于手柄101上,另一端固定于车把1上,在手柄101的初始状态,控制复位弹簧102处于无形变状态,当手柄101被操作后(如被操作者握住)复位弹簧102处于拉伸或者压缩状态,使手柄101被放弃操作后(如被操作者松开),手柄101自动回复到初始状态。所以,该制复位弹簧102可以是拉伸弹簧、压缩弹簧甚至是扭转弹簧。为了更好地符合看护者的使用习惯,手柄101更可以设置在车把1的下方,使看护者手握车把1推动婴儿车时,四指正好放在手柄101上,自然地握紧手柄101,使推行更加顺畅。

图3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制动机构示意图。制动机构200,包括制动片201,尤其设置为圆形其边缘沿径向均匀设置齿槽202,该圆形齿片与车轮同轴设置,固定于车轮轴上,与车轮同步旋转。制动销203通过活动连接被限制于车架上,在常态下(看护者不推动车辆、触发件300松弛时)置于齿槽202内,限制车轮轴旋转,进而限制车轮旋转形成制动。当看护者准备推动车辆时,手握住车把,同时握紧手柄101,使触发件绷紧,带动制动销203脱离齿槽,释放制动片201,使车轮解除制动,使婴儿车可以被自由推行。

优选地,制动销203被设置为手指状,其指尖形状与齿槽202相匹配,运动轨迹为从下至上。具体地,手指状制动销203设置在制动片201正上方,当触发件300松弛时,手指状制动销203置于制动片201齿槽202内,车辆制动;当触发件300被拉紧时,手指状制动销203竖直向上被提起,脱离制动片201,从而解除对车辆的制动。为了使制动销203能够保持准确地竖直向上以及向下运动,可以将制动销设置于竖直的车架钢管内,利用限位片限制制动销203的位置和移动轨迹。特别是对于双排轮设计的婴儿车,可以将制动机构200设置在双排轮的中间位置,使制动机构200提供的制动力平衡地施加于双排轮。

优选地,手指状制动销203设置为空腔结构,其腔内部设置制动复位弹簧204,该制动复位弹簧204一端固定于车架上,另一端固定于制动销203上。触发件300穿过制动复位弹簧204固定于制动销203上,使触发件300使制动销203上提时,制动复位弹簧204处于压缩状态,当触发件300松弛时,制动复位弹簧204复位,制动销203卡入制动盘201齿槽202内。利用上述的结构,能够使触发件300施加的拉力方向、制动复位弹簧204的形变方向、制动销203移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刹车反应准确快速,不会因为三者不同在一条直线上产生力矩,使刹车不稳,留下安全隐患。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实施例1如图4所示,针对单排轮婴儿车,例如高景观婴儿车,后左右车轮共用一个车轮轴。触发件300一端连接控制机构100的手柄101,另一端连接制动机构200的制动销203。触发件300的作用在于在控制机构100与制动机构200之间形成动力连接,当看护者准备推动婴儿车,握紧手柄101时,触发件300绷紧并带动制动机构200的制动销,使其在握紧手柄101时,触发件300绷紧状态下解除制动,使婴儿车可以被自由推行。此外,当需要多根触发件300共同平行牵引时,设置分线器,设置于所述触发件300中段,例如触发件300为牵引绳或者钢丝时,设置于沿牵引绳或者钢丝所需要分线的任意位置,使触发件300分开或者连接,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分线器的位置和数量。触发件300可以设置于婴儿车车架内,使整体美观整洁。

实施例2:

图5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针对双排轮婴儿车,在双排轮之设置两个平行并排放置的制动片201。制动销203被设置平放的指状,其双侧指尖形状与齿槽202相匹配,指状运动制动销203中间与触发件300连接。触发件300绷紧时将制动销203向上提起,使其移动轨迹为从下至上。具体地,手指状制动销203设置在两制动片201正上方,当触发件300松弛时,手指状制动销203置于制动片201齿槽202内,车辆制动;当触发件300被拉紧时,手指状制动销203竖直向上被提起,脱离制动片201,从而解除对车辆的制动。为了使制动销203能够保持准确地竖直向上以及向下运动,将婴儿车架与车轮轴连接处设置可供制动销201上下移动的限位槽,利用限位槽限制制动销203的位置和移动轨迹。

优选地,设置有制动复位弹簧204,该制动复位弹簧204一端固定于车架上,另一端固定于制动销203上。触发件300穿过制动复位弹簧204固定于制动销203上,使触发件300使制动销203上提时,制动复位弹簧204处于压缩状态,当触发件300松弛时,制动复位弹簧204复位,制动销203卡入制动盘201齿槽202内。利用上述的结构,使双排轮婴儿车能够同时刹住双排轮,使刹车更加稳定,婴儿车更加安全。

实施例3:

图6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两个所述制动机构200,两个制动机构200之所述制动销203通过所述触发件300保持一致动作。该实施例适用于在婴儿车两后轮分别设置一个制动机构200,将与制动销203相连接的触发件300在中段连接,引至控制机构100并与手柄101相连。这样使控制机构100的手柄101在握紧时,同时牵引两个制动机构200,使车辆解除制动更加快速。

实施例4:

图7是本发明婴儿车主动保护装置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两个所述控制机构100,通过所述触发件300分别控制两个所述制动销203。该实施例中,将两个控制机构100分别通过两条触发件300牵引两个制动机构。两触发件300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车架,使左右两控制手柄分别控制左右后轮的制动。分别控制左右后轮制动,可以在需要婴儿车转弯时,例如向左转弯时,锁紧左后车轮,使前轮和和右后轮实现转弯,可以使婴作车转弯更快,尤其遇到紧急避车的情况,使婴儿车推行更加安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包括婴儿车和如上所述的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