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817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已经成为城乡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现阶段电动二轮滑板车及电动三轮车各自有不同的缺陷。现有电动三轮车后面的两个车轮通常采用后轮同轴连接,使得后面两个车轮在静态、行驶、转弯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或者接近平衡状态,甚至在经过沟、坎时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构在行驶、转弯、经过沟、坎时特别容易侧翻。

而目前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620090609.7公开了一种三轮滑板车后轮自平衡机构,该机构包括:用于将后轮与三轮滑板车的主车架连接的底板连接块,具有主体、左耳轴和右耳轴且左、右耳轴可相对主体顺、逆时针旋转及上下振动的磨盘组件,用于安装第一后轮的第一车轮支架,用于安装第二后轮的第二车轮支架,用于限制第一车轮支架活动的第一限位件,以及用于限制第二车轮支架活动的第二限位件;其中,第一后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车轮支架上,第二后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车轮支架上,第一限位件设于底板连接块与第一车轮支架之间,第二限位件设于底板连接块与第二车轮支架之间,底板连接块还与主车架固定连接,磨盘组件固定安装在底板连接块上,磨盘组件的左耳轴与第一车轮支架活动连接,磨盘组件的右耳轴与第二车轮支架活动连接。

但其设计的结构对于在遇到侧倾以及各方向受力时,很难实现自平衡和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跟随重心偏移且可以进行自平衡恢复的自平衡的纵臂悬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包括底座、自平衡控制臂、纵臂、双球头连杆、弹性塑性体和旋转阻尼立轴,所述自平衡控制臂上设有空心腔,所述弹性塑性体设在空心腔内,所述旋转阻尼立轴上设有凸棱若干,所述凸棱上设有豁口,所述旋转阻尼立轴通过凸棱上的豁口与弹性塑性体相抵,还包括上盖和紧固端盖,所述上盖设在自平衡控制臂的空心腔上方,所述紧固端盖穿过上盖和旋转阻尼立轴与底座螺接,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球头一,所述纵臂分别安装在自平衡控制臂的两侧且与自平衡控制臂转动配合,所述纵臂的内侧设有球头二,所述双球头连杆分别与球头一和球头二球面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球头一是指所述球头一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腔内设有用于进一步固定弹性塑性体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纵臂的内侧设有球头二是指所述球头二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在纵臂的内侧。

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当自平衡的纵臂悬挂遇到普通的颠簸路面时,由于纵臂与自平衡控制臂之间为转动配合,所以纵臂会在垂直平面内上下运动,同时由于双球头连杆分别与球头一和球头二连接,所以既可以进一步使得纵臂在垂直平面上更加稳定,同时在水平面上也可以保证纵臂的稳定性,同时当采用该自平衡的纵臂悬挂出现偏移时,一方面由于自平衡控制臂内的空心腔内的弹性塑性体的存在,弹性塑性体的形状可以为其他形态,由于旋转阻尼立轴上设有凸棱若干,使得当弹性塑性体遇到旋转阻尼立轴的转动的趋势时,会因为弹性塑性体的形变恢复使得旋转阻尼立轴难以转动,即使转动也会因为弹性塑性体的形变恢复使得再一次的恢复原来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平衡控制臂一方面可以随着车辆的转向倾斜而进行转动,同时可以形成阻止车辆继续侧倾的阻力,同时当车辆回正过程中,进一步帮助车辆进行回正,从而实现自动平衡的效果。

当自平衡控制臂在遇到车辆的转向倾斜进行转动时,与之连接的纵臂也会进行前后运动和上下运动,且由于球头一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纵臂的内侧设有球头二,所述双球头连杆分别与球头一以及球头二球面配合,所以安装在自平衡控制臂上的纵臂不论是倾斜还是竖直都可以保持平行的状态,且会跟随自平衡控制臂的恢复而回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平衡的纵臂悬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平衡的纵臂悬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平衡的纵臂悬挂的自平衡控制臂与底座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平衡的纵臂悬挂的自平衡控制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自平衡的纵臂悬挂无双球头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底座,2、自平衡控制臂,21、空心腔,22、凹槽,3、纵臂,4、球头一,5、球头二,6、双球头连杆,8、弹性塑性体,9、旋转阻尼立轴,91、凸棱,92、豁口,10、上盖,11、紧固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包括底座1、自平衡控制臂2、纵臂3、双球头连杆6、弹性塑性体8和旋转阻尼立轴9,所述自平衡控制臂2上设有空心腔21,所述弹性塑性体8设在空心腔21内,所述旋转阻尼立轴9上设有凸棱91若干,所述凸棱91上设有豁口92,所述旋转阻尼立轴9通过凸棱91上的豁口92与弹性塑性体8相抵,还包括上盖10和紧固端盖11,所述上盖10设在自平衡控制臂2的空心腔21上方,所述紧固端盖11穿过上盖10和旋转阻尼立轴9与底座1螺接,所述底座1的两侧安装有球头一4,所述纵臂3分别安装在自平衡控制臂2的两侧且与自平衡控制臂2转动配合,所述纵臂3的内侧设有球头二5,所述双球头连杆6分别与球头一4和球头二5球面配合;所述底座1的两侧安装有球头一4是指所述球头一4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的两侧;所述空心腔21内设有用于进一步固定弹性塑性体8的凹槽22;所述纵臂3的内侧设有球头二5是指所述球头二5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在纵臂3的内侧。

当自平衡的纵臂悬挂遇到普通的颠簸路面时,由于纵臂与自平衡控制臂之间为转动配合,所以纵臂会在垂直平面内上下运动,同时由于双球头连杆分别与球头一和球头二连接,所以既可以进一步使得纵臂在垂直平面上更加稳定,同时在水平面上也可以保证纵臂的稳定性,同时当采用该自平衡的纵臂悬挂出现偏移时,一方面由于自平衡控制臂内的空心腔内的弹性塑性体的存在,弹性塑性体的形状可以为其他形态,由于旋转阻尼立轴上设有凸棱若干,使得当弹性塑性体遇到旋转阻尼立轴的转动的趋势时,会因为弹性塑性体的形变恢复使得旋转阻尼立轴难以转动,即使转动也会因为弹性塑性体的形变恢复使得再一次的恢复原来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平衡控制臂一方面可以随着车辆的转向倾斜而进行转动,同时可以形成阻止车辆继续侧倾的阻力,同时当车辆回正过程中,进一步帮助车辆进行回正,从而实现自动平衡的效果。

当自平衡控制臂在遇到车辆的转向倾斜进行转动时,与之连接的纵臂也会进行前后运动和上下运动,且由于球头一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纵臂的内侧设有球头二,所述双球头连杆分别与球头一以及球头二球面配合,所以安装在自平衡控制臂上的纵臂不论是倾斜还是竖直都可以保持平行的状态,且会跟随自平衡控制臂的恢复而回正。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