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254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线转运输大量产品和货物时通车会使用到转运车,但是将产品放置在转运车上之后还需要人工再动作将产品固定于所述转运车,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以解决现有转运车转运货物时操作复杂、效率低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包括一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二纵框棱组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左右两端,和二横框棱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还包括二滚轮组,每一所述滚轮组具有多个滚轮沿纵向方向排列设于对应的所述二纵框棱组,其中一所述横框棱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二转动固定件,另一所述横框棱上设有一转动支撑件,若干止挡件竖直向上的设置于所述横框棱且与位于所述二转动固定件的相对侧。

优选的,每一所述转动固定件通过一连接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横框棱,所述连接件上表面设有一固定块,一转动销的一端连接一转子, 其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转子具有一颈部,自所述颈部向上弯折延伸有一头部,向下垂直延伸有一尾部,所述转动销连接所述颈部,所述尾部的质量大于所述头部的质量。

优选的,每一所述纵框棱组均包括彼此左右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二纵框棱,所述二纵框棱组分别为位于所述车体左端的第一纵框棱组和位于所述车体右端的第二纵框棱组,所述二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多个所述滚轮均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框棱组的所述二纵框棱之间,所述第二滚轮组的多个所述滚轮均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框棱组的所述二纵框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每一所述滚轮均具有一第一主体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左右两端的二第一限位部,所述二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组的每一所述滚轮均具有一第二主体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左右两端的二第二限位部,所述二第二限位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件包括一连接柱和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柱左右两端的二支柱,每一所述支柱的一端通过一定位销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车体的一定位块,另一端设有一橡胶支脚,所述橡胶支脚的上表面为倾斜面。

优选的,还包括一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上表面为平整的平面,其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二第一肋板与二所述滚轮组中滚轮的 位置对应和二第二肋板与所述二转动固定件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肋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肋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所述横框棱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二转动固定件,另一所述横框棱上设有一转动支撑件,若干止挡件竖直向上的设置于所述横框棱且与位于所述二转动固定件的相对侧的设计,当载物板从前向后向所述车体转移时,先旋转所述转动支撑件使所述转动支撑件的橡胶支脚撑地,然后所述转动固定件在所述载物板的压力下其头部克服其尾部的重量向下下沉,所述载物板抵压二所述滚轮组,在二所述滚轮组的配合下,所述载物板能够很容易且很迅速的转移到所述车体之上,当载物板完全转移到所述车体后,所述转动固定件会在其尾部重力的作用下其头部自动向上翘起,配合若干所述止挡件将所述载物板固定于所述车体,操作简单,有助于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且所述转动支撑件能够有效的防止在转移所述载物板时所述车体的移动,使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的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包括一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二纵框棱组分别位于所述车体1的左右两端,和二横框棱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还包括二滚轮组,每一所述滚轮组具有多个滚轮2、4沿纵向方向排列设于对应的所述二纵框棱组,其中一所述横框棱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二转动固定件3,另一所述横框棱上设有一转动支撑件5,若干止挡件11、12竖直向上的设置于所述横框棱且与位于所述二转动固定件3的相对侧。

优选的,每一所述转动固定件3通过一连接件31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横框棱,所述连接件31上表面设有一固定块32,一转动销321的一端连接一转子33,其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固定块32。

优选的,所述转子33具有一颈部332,自所述颈部332向上弯 折延伸有一头部333,向下垂直延伸有一尾部331,所述转动销321连接所述颈部332,所述尾部331的质量大于所述头部333的质量。

优选的,每一所述纵框棱组均包括彼此左右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二纵框棱,所述二纵框棱组分别为位于所述车体左端的第一纵框棱组和位于所述车体右端的第二纵框棱组,所述二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多个所述滚轮2均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框棱组的所述二纵框棱之间,所述第二滚轮组的多个所述滚轮4均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框棱组的所述二纵框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每一所述滚轮2均具有一第一主体部21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1左右两端的二第一限位部22、23,所述二第一限位部22、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组的每一所述滚轮4均具有一第二主体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左右两端的二第二限位部,所述二第二限位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件5包括一连接柱52和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柱52左右两端的二支柱51,每一所述支柱51的一端通过一定位销531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车体1的一定位块53,另一端设有一橡胶支脚511,所述橡胶支脚511的上表面为倾斜面。

优选的,还包括一载物板6,所述载物板6的上表面为平整的平面,其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二第一肋板61与二所述滚轮组中滚轮2、4的位置对应和二第二肋板62与所述二转动固定件3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肋板6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肋板62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动固定式物流转运车,所述横框棱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二转动固定件3,另一所述横框棱上设有一转动支撑件5,若干止挡件11、12竖直向上的设置于所述横框棱且与位于所述二转动固定件3的相对侧的设计,当载物板6从前向后向所述车体1转移时,先旋转所述转动支撑件5使所述转动支撑件5的所述橡胶支脚511撑地,然后所述转动固定件3在所述载物板6的压力下其所述头部333克服其所述尾部331的重量向下下沉,所述载物板6抵压二所述滚轮组,在二所述滚轮组的配合下,所述载物板6能够很容易且很迅速的转移到所述车体1之上,当载物板6完全转移到所述车体1后,所述转动固定件3会在其所述尾部331重力的作用下其所述头部333自动向上翘起,配合若干所述止挡件11、12将所述载物板6固定于所述车体1,操作简单,有助于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且所述转动支撑件5能够有效的防止在转移所述载物板6时所述车体1的移动,使使用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