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73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娱乐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代步工具,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儿童玩乐。

现有的滑板车有带扶手和不带扶手之分,而带扶手的滑板车显然适合年龄比较大的儿童玩耍,而不会走路或者刚刚学会走路的儿童显然是不能够玩带扶手的滑板车,这样一个滑板车就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购买不同样式的滑板车又对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玩耍具有很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能在有扶手和无扶手两种状态下随意切换,且操作简单,结构可靠,能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玩耍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可以变形出有扶手和无扶手两种状态,且滑板本体表面设有防滑纹,安全性能更高。

本实用新型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所述可变形的滑板车包括滑板本体、滚轮和变形组件,所述滑板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板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滚轮转动,用于带动所述滑板本体运动。

所述变形组件包括支撑横杆、第一支撑杆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板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变形的滑板车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于所述滑板本体远离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螺母,用于紧固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防止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脱离所述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台,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凸台相对所述支撑横杆靠近所述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本体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滑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滑板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凸台相对所述第一凸台靠近所述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分别固设有定位销,调整所述定位销在不同所述定位孔中的位置,可调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倾角以满足不同高度的使用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均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支撑横杆采用螺纹连接,所述把手可旋进或旋出所述支撑横杆。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本体的两侧还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滑板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所述可变形的滑板车包括滑板本体、滚轮和变形组件,所述滑板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板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滚轮转动,用于带动所述滑板本体运动。

所述变形组件包括支撑横杆、第一支撑杆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板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板本体的第二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用于增大所述第二表面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通过在滑板本体的两侧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至平行于滑板的板面时,呈无扶手的状态,与普通无扶手的滑板车使用方法一致。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至与滑板的板面有一定角度时,支撑横杆可以当扶手使用。该可变形的滑板车可以在有扶手和无扶手的状态下随意切换,切换操作简单,可靠性好,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使用,实用性强,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通过在滑板本体的两侧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支撑横杆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支撑横杆可绕滑板本体转动,以形成有扶手状态和无扶手状态。滑板本体上远离滚轮的一面设有防滑纹,可以增大滑板本体表面的摩擦力,提高可变形的滑板车的安全性能。该可变形的滑板车结构简单、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的有扶手状态下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的有扶手状态下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可变形的滑板车;110-滑板本体;111-滚轮;120-第一支撑杆;121-第一凸台;123-绑带;125-定位孔;130-第二支撑杆;140-支撑横杆;141-螺纹孔;143-把手;145-连接部;147-手持部;1471-橡胶;150-连接杆;151-锁紧螺母;160-第一连杆;161-第二凸台;163-定位销;170-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包括滑板本体110、滚轮111和变形组件、连接杆150,滑板本体110包括第一表面(图中未标出)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图中未标出),滚轮111可转动地设置于滑板本体110的第一表面,滚轮111转动,用于带动滑板本体110运动。

变形组件包括支撑横杆140、第一支撑杆120和与第一支撑杆120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30。第一支撑杆120、第二支撑杆130分别设置于滑板本体110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杆120的一端与滑板本体1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20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杆14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30的一端与滑板本体11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30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杆140固定连接。

连接杆150设于滑板本体110远离支撑横杆140的一端,连接杆15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20转动连接,连接杆15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30转动连接。

第一支撑杆120靠近连接杆15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杆120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连接杆150上。第二支撑杆130靠近连接杆15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撑杆130通过第二通孔套设于连接杆150上。

连接杆150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螺母151,用于紧固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防止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杆130脱离连接杆150。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150可以是一根长杆,直接依次穿过第一通孔、滑板本体110和第二通孔,将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连接在滑板本体110的两侧,并使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可以绕长杆相对滑板本体110转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连接杆150也可以是两根短杆,两根短杆分别固定在滑板本体110的两侧,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分别套设于两根短杆上,也能实现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绕短杆相对滑板本体110转动。

由于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通过支撑横杆140连接在一起,故相对滑板本体110转动时,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是同时转动。当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相对滑板转动,第一支撑杆120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130的轴线与滑板本体110的板面平行时,该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呈无扶手状态。

滑板本体110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台121,分别用于放置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第一凸台121相对支撑横杆140靠近连接杆150。当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呈无扶手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可以放置于第一凸台121上,使之固定于滑板本体110上,不会干扰滑板车的正常使用。该状态下支撑横杆140与滑板本体110之间还有一定间隙,约3cm至5cm。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滑板本体110的两侧增设有绑带123,绑带123用于使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固定的更加牢固,不易松脱掉落。

滑板本体110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杆160和与第一连杆160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杆170,第一连杆160、第二连杆170分别与滑板本体110转动连接。滑板本体11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凸台161,第二凸台161用于放置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第二凸台161相对第一凸台121靠近连接杆150。第一凸台121和第二凸台161之间的高度差需大于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的径向尺寸,这样的目的是放置第一支撑杆120、第二支撑杆130、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时互不干涉。第一凸台121和第二凸台161的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放于第二凸台161、且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放于第一凸台121时,彼此互不干扰即可。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的有扶手状态下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的有扶手状态下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和图4。

当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相对滑板转动,第一支撑杆120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130的轴线与滑板本体110的板面的夹角约成90度时,或者也可以是70度,80度,100度等,该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呈有扶手状态。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25,第一连杆160、第二连杆170的自由端分别固设有定位销163,调整定位销163在不同定位孔125中的位置,可调整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的倾角以满足不同高度的使用者。

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销163也可以采用螺钉、螺栓螺母组件等代替,只要能满足将第一连杆160固定到第一支撑杆120上,对第一支撑杆120起固定作用、将第二连杆170固定到第二支撑杆130上,对第二支撑杆130起固定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20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130的轴线与滑板本体110的板面的夹角也不仅限于上述列举值,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可以灵活调整。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的把手14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

支撑横杆140的两端均设有把手143,把手143与支撑横杆140采用螺纹连接,把手143可旋进或旋出支撑横杆140。

具体地,支撑横杆140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141,把手143包括连接部145和手持部147,连接部145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用于和螺纹孔141连接,将把手143固定在支撑横杆140上。手持部147的外表面包覆了一层橡胶1471,用于使用者手部握持,让使用者手感更舒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把手143也可以省略,直接用支撑横杆140当作扶手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包括滑板本体110、滚轮111和变形组件,滑板本体110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滚轮111可转动地设置于滑板本体110的第一表面,滚轮111转动,用于带动滑板本体110运动。

变形组件包括支撑横杆140、第一支撑杆120和与第一支撑杆120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30;第一支撑杆120、第二支撑杆130分别设置于滑板本体110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杆120的一端与滑板本体1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20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杆14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30的一端与滑板本体11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30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杆140固定连接。除了可以在有扶手和无扶手状态下切换外,滑板本体110的第二表面还设有防滑纹(图中未示出),防滑纹用于增大第二表面的摩擦力。使用者在体验滑板车时不易滑倒,安全性能更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其工作原理如下:

将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平放,使其轴线与滑板本体110的板面平行,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均放置在滑板本体110两侧的第一凸台121上,并将绑带123使其固定牢靠。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均放置于滑板本体110两侧的第二凸台161上。此时可变形滑板车的状态为无扶手状态。

切换为有扶手状态时,松开绑带123,将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远离第一凸台121、且相对滑板本体110转动,使其轴线与滑板本体110的板面约呈90度,再将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远离第二凸台161、且相对滑板本体110转动,第一连杆160的自由端靠近第一支撑杆120、并将自由端上的定位销163紧固到第一支撑杆120上的定位孔125中,对第一支撑杆120起到支撑和稳固作用;第二连杆170的自由端靠近第二支撑杆130、并将自由端上的定位销163紧固到第二支撑杆130上的定位孔125中,对第二支撑杆130起到支撑和稳固作用。锁紧连接杆150两端的螺母,防止第一支撑杆120和第二支撑杆130脱离连接杆150。最后,将把手143从支撑横杆140两端旋出,作为扶手。此时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呈有扶手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形的滑板车100,通过可以旋转的第一支撑杆120、第二支撑杆130以及支撑横杆140,可以实现有扶手状态和无扶手状态的切换。通过设置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70可以使有扶手状态下的可变形滑板车运行更安全、更可靠。滑板本体110的板面设计防滑纹,增加防滑效果,提高安全性能。把手143上通过包覆一层橡胶1471,使得用户使用时手感更舒适。该可变形的滑板车100功能多样,可在有扶手和无扶手状态下随意切换,安全可靠,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使用玩耍,实用性强,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