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0956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防护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棚。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辆因使用灵活已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很普遍的交通工具,但是在炎热的夏天或雨雪天气使用时,人们必须穿戴防晒服或雨衣,这样将会给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也有出现在车辆上安装的前挡防护棚和折叠式车棚,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大部分前挡防护棚只能进行固定式安装,拆卸困难,很难进行二次利用,也不方便折叠储藏;大部分的折叠式车棚体积较大,安装不是很牢靠,车辆运行时,空气对车棚以及车辆的阻力会很大,很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其后果轻则损伤折叠式车棚,影响其使用寿命;重则导致车辆颠簸过大,容易失控而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使车辆运行更加平稳的车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包括前挡装置和支撑装置,前挡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的前端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其后端的后挡装置,所述后挡装置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后挡装置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棚体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孔状连接装置,所述孔状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支撑棚体的第一U型支撑杆和第二U型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孔状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称孔,第二对称孔和第三对称孔,所述两个孔状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第一对称孔连接有第一U型支撑杆,所述两个孔状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第二对称孔连接有第二U型支撑杆,所述第二U型支撑杆设置在棚体的四周;所述孔状连接装置上的第三对称孔单独连接固定架。

优选地,所述后挡装置上设置有与通风口形状相适配的挡风布,挡风布可调节通风口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前挡装置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翼装置,所述两侧侧翼装置的边缘设置有包边条并套设有第三U型支撑杆,所述第三U型支撑杆的两端穿入侧翼固定件的圆孔中,所述侧翼固定件固定在支撑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后挡装置的尾部设置有固定孔或者固定条。

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支撑杆上对应套设有两个T字型直通,所述T字型直通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杆。

优选地,所述棚体四周设置有包边条,所述第二U型支撑杆穿设在所述包边条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支撑装置后端的后挡装置上设置有通风口,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风口可以疏通空气,减少空气对车辆以及车棚的阻力,大大增加车辆行驶时的平稳性,使驾驶者驾驶更加舒适。根据空气空力学,对称设置的两个通风口可进一步增加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孔状连接装置连接两段U型支撑杆,一方面可支撑整个棚体,另一方面可呈“8字”型折叠,易于收纳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架和固定孔,易于棚体和车辆的安装、拆卸,在前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加设拉链,当无需遮挡太阳或风雨时,可将拉链打开使一部分前挡装置向下折叠,从而起到一定的通风作用,在支撑装置的两侧延伸设置侧翼装置,可以更全面的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支架和孔状连接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翼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挡装置,2-支撑装置,3-置物袋,4-孔状连接装置,5-第一U 型支撑杆,6-第二U型支撑杆,7-支撑横杆,8-T字型直通,9-固定孔,10-拉链,11-侧翼装置,12-第三U型支撑杆,13-侧翼固定件,14-反光警示带,15- 反光标牌,16-透明PVC膜,17-固定架,18-安装孔,19-第一对称孔,20-第二对称孔,21-第三对称孔,22-圆孔,23-通风口;24-挡风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实施例一:

一种车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包括前挡装置1和支撑装置2,前挡装置1 设置在支撑装置2的前端部;所述棚体中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孔状连接装置4,所述孔状连接装置4之间设置有支撑棚体的第一U型支撑杆5和第二U型支撑杆6。

本实用新型的孔状连接装置4优选三孔直通,所述三孔直通设置在前挡装置1内侧面的置物袋或者支撑装置2前端的包边中。所述三孔直通包括第一对称孔19,第二对称孔20和第三对称孔21,所述两个三孔直通之间通过第一对称孔19连接有第一U型支撑杆5,所述两个三孔直通之间通过第二对称孔20连接有第二U型支撑杆6,所述三孔直通上的第三对称孔21单独连接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的材质为铁、不锈钢等硬质金属。所述第一对称孔和所述第二对称孔的上端孔口直径小于下端孔口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孔状连接装置4连接两段U型支撑杆,一方面可支撑整个棚体,另一方面可呈“8字”型折叠,易于收纳和携带。

所述棚体四周设置有包边条,所述第二U型支撑杆6穿设在所述包边条内,所述支撑装置2的尾部设置有车辆固定位,所述棚体通过车辆固定位方便固定在车辆上。

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设置于其后端的后挡装置,所述后挡装置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23。本实用新型在支撑装置后端的后挡装置上设置有通风口23,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风口23可以疏通空气,减少空气对车辆以及车棚的阻力,大大增加车辆行驶时的平稳性,使驾驶者驾驶更加舒适。

优选地,所述后挡装置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通风口23。根据空气空力学,对称设置的两个通风口23可进一步增加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所述支撑装置2的尾部设置有与通风口23形状相适配的挡风布24,挡风布 24可通过拉链、魔术贴等连接结构控制通风口23的大小,方便调节。宿舍挡风布24也可以通过拉链、魔术贴等连接结构和后挡装置连接形成两个对称的通风口23。

优选地,所述前挡装置1通过拉链10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2上。在前挡装置1和支撑装置2之间加设拉链10,当无需遮挡太阳或风雨时,可将拉链打开使一部分前挡装置1向下折叠,从而起到一定的通风作用。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翼装置11,所述两侧侧翼装置11的边缘设置有包边条并套设有第三U型支撑杆12,所述第三U型支撑杆 12的两端穿入侧翼固定件13的圆孔22中,所述侧翼固定件13固定在支撑装置 2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2的两侧延伸设置侧翼装置11,并通过侧翼固定件13与支撑装置2的包边条缝制固定,第三U型支撑杆穿入侧翼固定件13的圆孔22中,从而支撑起整个侧翼装置11,可以更全面的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车辆固定位为设置在支撑装置2尾部的固定孔9或者固定条。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孔9可通过固定绳或铁丝连接车辆,或者本实用新型可直接通过固定条连接车辆,提高棚体与车辆的连接牢度,也便于安装、拆卸。

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支撑杆6上对应套设有两个T字型直通8,所述T字型直通8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杆7。本实用新型加设支撑横杆7,可使整个棚体的稳定型更好。

优选地,所述前挡装置1的外表面对称缝制有反光警示带14,所述反光警示带14与所述孔状连接装置4的位置相对应。一方面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尤其是黑暗环境中,只要有灯光照射就能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可完全遮住孔状连接装置4,增加美观效果。所述支撑装置2尾部的外表面缝制有反光标牌15,因其反光可使标牌清晰可见,同时也提高了一定的美观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17呈多段直角弯折型,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18。本实用新型选择带有安装孔18的多段直角弯折型固定架12,安装时便于调节两个固定架12之间的距离,提高棚体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包边条为荧光布或反光布。,可使棚体清晰可见,同时也可避免第二U型支撑杆6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支撑杆5、第二U型支撑杆6、第三U型支撑杆12 和支撑横杆7为玻璃纤维杆或碳纤维杆,上述材质密度高、重量轻,同时拉伸、弯曲性能强,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可操作性。

优选地,所述前挡装置1主体的材料为透明PVC,不影响视线,还起到挡风、挡雨的作用。所述支撑装置2主体的材料为牛津布或防水布或反光布,所述支撑装置2主体上拼接有一透明PVC膜16,可使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雨、防晒效果, 通过透明PVC膜16的位置可增加后视作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所述前挡装置1可通过拉链或者魔术贴或者纽扣或者卡扣等连接方式可拆卸固定在支撑装置2,方便前挡装置1的拆卸和使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