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车单手收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405发布日期:2018-06-26 22:1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车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够实现单手收车,且操作简便婴幼儿车单手收车装置。



背景技术:

婴幼儿车是一种针对婴幼儿所设计的承载移动工具,婴幼儿车的存在方便了大人外出时携带婴幼儿,极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前的婴幼儿车一般包括:车架、固定于车架中的座椅、安装于车架下端的前轮和后轮及安装于车架上的手把,车架包括:关节组件及安装于关节组件上的前脚管、手把管、后脚管,该前轮、后轮和手把分别安装于前脚管、后脚管和手把管上。为了便于在婴幼儿车不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婴幼儿车折叠存放,因此,关节组件中设置有收合机构,以致通过收合机构可以控制婴幼儿车在存放时收合,使用时收合。但是,市场上婴幼儿车的收合机构一般都是需要使用者使用双手才可以实现收合动作,动作较为呆板,且需要较大力气,导致收合不顺畅,使用、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同时不利于提高婴幼儿车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目前的婴儿手推车中收合关节处的锁定结构通常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造成在折合婴儿车时通常无法一次性完成,给使用带来不便。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人曾提出过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见中国专利号为: 201521005140.4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婴儿手推车,其包括:后脚管、前脚管及手把组件,后脚管与手把组件之间设有用收车关节组件,手把组件包括手把折弯关节及安装于手把折弯关节上下两端的手把上管和手把下管,手把下管下端与后脚管铰接;收车关节组件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套接于手把下管外围的收车关节滑套及支撑架,收车关节滑套内部设有用于将收车关节滑套锁定于手把下管外围的锁定装置;手把下管内设有解锁装置,通过手把折弯关节折弯转动驱动解锁装置对锁定装置解锁,使收车关节滑套可在手把下管上滑动,令手把下管相对后脚管收叠。该技术方案虽然折叠操作简单,可快速完成收车或展车动作,但是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发明人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单手收车,且操作简便婴幼儿车单手收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婴幼儿车单手收车装置,包括:手把上管和手把下管,其中手把上管与手把下关通过手把折弯关节枢接,于手把上管的把手管处设置有收车触发机构,该收车触发机构包括:一套设在把手管上的转柄;一设置于把手管内的可相对滑动的左、右钢丝固定座,并且于该左、右钢丝固定座上设置有由把手管的滑槽上延伸出的滑块;一设置在转柄内的制动滑块,并且该制动滑块由转柄上开设的制动滑槽延伸出;所述的转柄内壁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滑块对应的导向斜面,当旋转转柄时,通过导向斜面压迫滑块相向运行,从而带动与左、右钢丝固定座连接的钢丝运行,触发手把折弯关节内的制动结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右钢丝固定座相互嵌套配合,并且在左、右钢丝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柄端部设置有与把手管固定的固定座,所述的制动滑块位于转柄与固定座之间,当推动制动滑块滑动,令其脱离固定座,转柄失去制约可实现转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动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手把折弯关节包括:与手把上管固定的上关节、与手把下管固定的下关节,并且上、下关节转动连接,在上、下关节、之间依次设置有旋转压块和离合齿轮,其中于所述的上、下关节、内设置有与离合齿轮匹配的内齿,所述的旋转压块与钢丝连接,该旋转压块与上关节轴向贴合面为斜面,当旋转压块通过钢丝牵引发生转动时,旋转压块将利用该斜面实现轴向位移,从而推动离合齿轮轴向移动、并与上关节内的内齿脱离。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婴幼儿车还包括:前脚组件、后脚组件、座架组件、支撑组件和扶手组件,所述的扶手组件通过扶手折弯关节枢接在手把下管上,所述的前脚组件、手把下管分别与后脚组件枢接,所述的支撑组件两端分别枢接在扶手折弯关节和后脚组件上,座架组件与手把下管枢接,并通过座架连接片与支撑组件连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关节上连接有遮阳支撑条。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扶手折弯关节内设置有一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扶手折弯关节内的滑套、嵌套在滑槽内的塑胶座、位于塑胶座内的弹性楔子、以及设置在滑套和塑胶座之间的回位弹簧,其中滑套端部通过第二钢丝与所述的旋转压块连接,塑胶座与手把下管相对固定;所述的弹性楔子上固定有一销钉,该销钉两端落入滑套上开设的楔子滑槽内,该楔子滑槽具有高度落差;所述的弹性楔子一端伸入扶手折弯关节内的锁槽中;工作时,旋转压块转动时通过第二钢丝带动滑套移动,通过楔子滑槽的高度落差将将销钉抬升,令弹性楔子脱离锁槽,扶手折弯关节失去制约,可实现转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楔子安装于塑胶座内一安装槽内,该安装槽的两侧壁开设有销钉滑槽,所述的销钉由销钉滑槽插入,并穿过位于安装槽内的弹性楔子;所述的安装槽内还是设置有楔子弹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座架组件上还枢接有一拉杆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收车触发机构直接设置在把手上,便于使用者单手操作,在收合时通过推动制动滑块接触转柄的限制,然后转动转柄,通过钢丝触发手把折弯关节,令手把上管可以向手把下管方向转动。另外,在手把折弯关节触发的同时,通过旋转压块将带动锁定装置触发,另其他部件可以转动。从而实现最终的收合。相对于现有产品,本实用新型收车时,只需要单手即可实现收车的目的,且操作起来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把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柄处的内部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关节与旋转压块配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10-1至图10-3是本实用新型折合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折合后拖行状态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折合后拖行状态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的原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把上管1、手把下管2、前脚组件4、后脚组件5、座架组件7、支撑组件8和扶手组件9。其中手把上管1与手把下关2通过手把折弯关节3枢接。所述的扶手组件9通过扶手折弯关节6枢接在手把下管2上,所述的前脚组件4、手把下管2分别与后脚组件5枢接,所述的支撑组件8两端分别枢接在扶手折弯关节6和后脚组件5上,座架组件7与手把下管2枢接,并通过座架连接片70与支撑组件8连动。扶手组件9通过扶手连接片90与支撑组件8连动。

结合见图3、图5、图6、图8所示,所述的手把上管1与手把下关2通过手把折弯关节3枢接,于手把上管1的把手管10处设置有收车触发机构100,该收车收车触发机构100包括:转柄11、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制动滑块 14、钢丝15、复位弹簧16以及固定座17。

其中所述的转柄11套设在把手管10,该转柄11有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 相对扣合组成。所述的把手管10为一中空管,其上开设有一滑槽101。所述的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可相对滑动的设置于把手管10内,并且于该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上设置有由把手管10的滑槽101上延伸出的滑块120、130。

所述的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之间采用可滑动的相互嵌套配合,并且在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6,通过复位弹簧16令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趋势,同时通过由滑槽101上延伸出的滑块120、130对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进行限制。

所述的转柄上壳体111内壁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滑块120、130对应的导向斜面1110,当转动旋转转柄11时,手柄11内的导向斜面1110将压迫滑块120、 130相向运行,从而带动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克服复位弹簧16的弹力,在把手管10内中间位置移动,从而带动与左、右钢丝固定座12、13连接的钢丝 15运行,再通过钢丝15触发手把折弯关节3内的制动结构。

为了防止使用者在无意中触发该手柄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制动滑块14来限制手柄11的转动。所述的制动滑块14设置在转柄11内,并且该制动滑块14 由转柄11上开设的制动滑槽110延伸出,使用者可以直接推动显露在转柄11外的制动滑块14来接触对手柄11的制动。其具体结构为:所述的转柄11端部设置有与把手管10固定的固定座17,所述的制动滑块14位于转柄11与固定座17 之间,当推动制动滑块14滑动,令其脱离固定座17上的卡槽171,转柄11失去制约可实现转动。另外,所述的制动滑块14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41。

当需要转动旋转转柄11是,首先,需要要拨动显露在转柄11外的制动滑块 14向中间位置滑动,令制动滑块14脱离固定座17上的卡槽171,从而令手柄 11与固定座17之间失去制约,然后再转动手柄11。

结合图4、图5、图9所示,所述的手把折弯关节3包括:与手把上管1固定的上关节31、与手把下管固定的下关节32,并且上、下关节31、32转动连接,在上、下关节31、32之间依次设置有旋转压块33和离合齿轮34,其中于所述的上、下关节31、32内设置有与离合齿轮34匹配的内齿311、321,所述的旋转压块33与钢丝15连接,该旋转压块33与上关节31轴向贴合面为斜面。即在旋转压块33内设置有螺旋斜面331,在上关节31内设置与对应的螺旋斜面311,通过两螺旋斜面311、331的相互转动实现上关节31与旋转压块33的轴向位移。

上关节31、旋转压块32、离合齿轮34、下关节32依次通过转轴枢接,旋转压块32和离合齿轮34可沿转轴进行轴向位移。在制动状态下,离合齿轮34 将同时与上关节31和下关节32内的内齿311、321啮合,所以此时由于离合齿轮34形成卡制,上关节31和下关节32无法实现相对转动。当旋转压块33通过钢丝15牵引发生转动时,旋转压块33将利用该斜面实现轴向位移,从而推动离合齿轮34向下关节32方向发生轴向移动、并与上关节31内的内齿脱离。所以此时由于离合齿轮34与上关节31脱离,上关节31和下关节32可实现相对转动。

另外,所述的上关节31上连接有遮阳支撑条30。

结合图4、图5、图7所示,所述的扶手折弯关节6是实现扶手组件9与支撑组件8之间的相对转动,扶手组件9和支撑组件8分别设置在扶手折弯关节6 的两个枢接壳体上,通过扶手折弯关节6内锁定装置60将扶手折弯关节6锁止,防止扶手组件9与支撑组件8在使用状态下发生转动。

所述的锁定装置60包括:设置在扶手折弯关节6内的滑套61、嵌套在滑套 61内的塑胶座62、位于塑胶座62内的弹性楔子63、以及设置在滑套61和塑胶座62之间的回位弹簧64,其中滑套61端部通过第二钢丝65与所述的旋转压块 33连接,塑胶座62与手把下管2相对固定;所述的弹性楔子63上固定有一销钉631,该销钉631两端落入滑套61上开设的楔子滑槽611内,该楔子滑槽611 具有高度落差;所述的弹性楔子63一端伸入扶手折弯关节6内的锁槽66中。

工作时,旋转压块33转动时通过第二钢丝65带动滑套61移动,通过楔子滑槽611的高度落差将将销钉631抬升,令弹性楔子63脱离锁槽66,扶手折弯关节6失去制约,可实现转动。

具体而言,在塑胶座62上开设有一回位弹簧64的弹簧安装槽623,在滑套61上设置有供连动销641穿过的销孔612。当滑套61与塑胶座62嵌套配合时,回位弹簧64的一端抵靠在弹簧安装槽623内壁,另一端抵靠在穿过塑胶座62的连动销641上。所以,当滑套61沿塑胶座62滑动时,需要克服回位弹簧64的阻力,并且当作用在滑套61上的牵引力消失后,在回位弹簧64的作用下,滑套 61将迅速复位。

所述的弹性楔子63安装于塑胶座62内一安装槽621内,该安装槽621的两侧壁开设有销钉滑槽622,所述的销钉631由销钉滑槽622插入,并穿过位于安装槽621内的弹性楔子63;所述的安装槽621内还是设置有楔子弹簧632。通过楔子弹簧632令弹性楔子63向外延伸,并楔入扶手折弯关节6内的锁槽66中。

所述的楔子滑槽611具有高度落差,本实施例中采用结构为:楔子滑槽611 大致呈一个L形,并且在楔子滑槽611转角处形成平滑的斜面。在锁定状态下,销钉631正好是落入楔子滑槽611最低点位置,当滑套61开始移动时,通过楔子滑槽611将销钉631抬升,销钉631就由最低点位置抬升到较高的位置,从而带动弹性楔子63回缩,与锁槽66分离,从而令扶手折弯关节6失去制约,可实现相对转动,即扶手组件9与支撑组件8可以进行转动。

结合图10-1至图10-3,以及参考图1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合状态的示意图。

见图10-1、10-2所示,首先将遮阳支撑条30向后方旋转,靠向手把上管1。

见图10-3所示,推动制动滑块14,然后转动转柄11,通过钢丝15触发手把折弯关节3,令手把上管1可以向手把下关2方向转动。然后,手把折弯关节 3触发后,通过旋转压块33将带动锁定装置60触发,解除锁定,所以防止扶手组件9与支撑组件8开始转动。失去支撑组件8的制约,前脚组件4、后脚组件 5、座架组件7均可以转动。最终本实用新型折合在一起。

另外,见图11、图12所示,为了在折合状态下便于使用者可以拖行婴儿车,本实用新型的座架组件7上还枢接有一拉杆组件700,结合图1所示,当婴儿车折合后,将拉杆组件700向外转动,这样就形成一个拉杆,从而便于使用者拖行折合后的婴儿车。

见图1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原理图,本实用新型的车架部分折叠结构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态,图14所示为另一种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折叠原理图。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