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组内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133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碗组内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碗组内置机构,特别涉及滑板车或自行车的碗组内置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滑板车或自行车的碗组机构,大多采用外置式的,即碗组安装于前叉三通管的纵管的末端,露于纵管外面,碗组机构染尘及浸水后,其内部轴承部件易损坏,碗组机构的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碗组内置机构,将碗组设置于前叉三通管内,有效解决了防尘防水的问题,结构巧妙实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碗组内置机构,包括前叉三通管和碗组,所述前叉三通管包括纵管和斜管,所述斜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纵管的外壁,所述纵管的管壁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所述碗组被所述纵管的薄壁部覆盖,所述厚壁部构成所述碗组的抵靠部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碗组抵靠于厚壁部上,且碗组完全被纵管的薄壁部覆盖,即碗组位于纵管内部,避免了外露,有效解决了碗组防尘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厚壁部为内花键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花键状的厚壁部可周向全方位地抵靠住碗组,使碗组受力均匀,内花键状的厚壁部也使得碗组的安装拆卸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碗组包括上碗组和下碗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碗组的设置可使结构更稳定,转向更灵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厚壁部为所述纵管的中部,所述厚壁部的两端为薄壁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碗组安装于上端的薄壁部内,下碗组安装于下端的薄壁部内,结构匀称,碗组受力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前叉吊芯轴,所述前叉吊芯轴安装于所述纵管内,所述前叉吊芯轴的外壁与所述薄壁部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碗组的安装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碗组完全隐藏于纵管内,完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厚壁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倒角,以方便所述前叉吊芯轴的安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叉吊芯轴的安装更简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叉吊芯轴的上端直接固定连接至立杆或通过锁紧机构连接至立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叉吊芯轴与立杆同时转动,实现转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板、紧固件、吊芯和吊芯轴,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立杆,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吊芯轴连接吊芯,所述固定板和吊芯轴相互卡配,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卡配凹部或凸部,所述吊芯轴上设置卡配凸部或凹部,通过调节紧固件,可使吊芯抵靠于前叉吊芯轴的内壁上,完成吊芯轴的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吊芯轴卡配,通过紧固件可使吊芯抵靠于前叉吊芯轴上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固定吊芯轴,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叉吊芯轴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前叉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叉机构的转向与前叉吊芯轴的转向同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叉三通管的纵管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防尘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圈的设置进一步有效地实现防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碗组内置机构,将碗组设置于前叉三通管的纵管内,有效解决了碗组防尘防水的问题,结构巧妙实用。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碗组内置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碗组内置机构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碗组内置机构的前叉三通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碗组内置机构的前叉三通管剖示图;

图中: 1前叉三通管、2上碗组、3下碗组、4前叉吊芯轴、5防尘圈、6前叉机构、7立杆、8锁紧机构、11纵管、12斜管、101厚壁部、102第一薄壁部、103第二薄壁部、81紧固件、82固定板、83吊芯轴、84吊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碗组内置机构,请参阅图1、图2,包括前叉三通管1和碗组,所述前叉三通管包括纵管11和斜管12,所述斜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纵管11的外壁,所述纵管11的管壁包括厚壁部101和薄壁部,所述碗组被所述纵管的薄壁部覆盖,所述厚壁部101构成所述碗组的抵靠部位。

优选的,请参阅图3、图4,所述厚壁部101为内花键状。

优选的,请参阅图1、图2,所述碗组包括上碗组2和下碗组3。

优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厚壁部101为所述纵管11的中部,所述厚壁部101的两端为薄壁部。详细地,请参阅图4,厚壁部101的上端为第一薄壁部102,下端为第二薄壁部103,第一薄壁部102的长度可完全覆盖上碗组2,第二薄壁部103的长度可完全覆盖下碗组3。

优选的,请参阅图1、图2,还包括前叉吊芯轴4,所述前叉吊芯轴4安装于所述纵管11内,所述前叉吊芯轴4的外壁与所述薄壁部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碗组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厚壁部10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倒角,以方便所述前叉吊芯轴4的安装。

优选的,请参阅图1,所述前叉吊芯轴4的上端直接固定连接至立杆7或通过锁紧机构8连接至立杆7。

优选的,请参阅图1、图2,所述锁紧机构8包括固定板82、紧固件81、吊芯84和吊芯轴83,所述固定板82固定连接立杆7,所述紧固件81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82、吊芯轴83连接吊芯84,所述固定板82和吊芯轴83相互卡配,所述固定板82上设置卡配凹部,所述吊芯轴83上设置卡配凸部,通过调节紧固件81,可使吊芯84抵靠于前叉吊芯轴4的内壁上,完成吊芯轴83的固定。

优选的,请参阅图1,所述前叉吊芯轴4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前叉机构6。

优选的,请参阅图1,所述前叉三通管1的纵管1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防尘圈5。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碗组2、下碗组3均套设于前叉吊芯轴4的外壁,上碗组2抵靠于厚壁部101的上端,位于前叉吊芯轴4与第一薄壁部102所形成的间隙处,第一薄壁部102完全覆盖住上碗组2,下碗组3抵靠于厚壁部101的下端,位于前叉吊芯轴4与第二薄壁部103所形成的间隙处,第二薄壁部103完全覆盖住下碗组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