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0384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罩外板多为0.7mm~0.9mm的厚的钢板,在运动过程会发生振动产生噪音,因此需要在发动机罩外板与内板之间设置加强梁;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采用冲压成型,支腿的长度大于支腿的宽度,而支腿的延伸方向与板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加工时下料尺寸大,冲压加工去掉的原材料多,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而现有技术的加强梁结构溃缩量非常有限,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较大。

例如公告号CN2023581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的横梁总成,包括至少两根由型材钢材制成且平行设置的横梁,两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梁,每根横梁两端均连接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架;不难发现,该现有技术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的横梁总成承载力强,但是在意外碰撞时该现有技术的汽车发动机舱的横梁总成用于发动机前罩时对行人的冲击力强,自身的压溃诱导能力差。

通过以上对相关背景技术的了解,可知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罩加强梁存在的下料尺寸大,不具有压溃诱导作用对行人伤害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加强梁结构下料尺寸大、与行人意外碰撞时刚性强易使行人受伤严重而研发,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节约原材料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腿部,所述支腿部沿板体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端向下弯折形成支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改变现有技术的加强梁结构的支腿的延伸方向,支腿的宽度小于支腿的长度,大大缩减了下料尺寸。

所述支腿部的中部与板体连接,所述支腿部的两端分别沿相反的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所述支腿部的两个延伸端形成的两个支腿分别为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上均设置有压溃诱导槽,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上设置压溃诱导槽,降低了加强梁结构的刚性,汽车与行人意外碰撞时,使加强梁结构具有一定的溃缩量,减小了对行人的伤害。

所述压溃诱导槽为第一支腿或第二支腿上的圆弧形槽,压溃诱导槽的横截面结构还可以为梯形或三角形等其他结构形式,所述第一支腿或第二支腿的底部还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支撑在发动机罩的外板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溃诱导槽位于第一支腿或第二支腿的中部。

为了更好地平衡冲击力,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前后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宽度方向且穿过板体中心点的平面对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长度方向且穿过板体中心点的平面对称。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支腿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腿部均匀分布于板体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优化,述板体上还设置有贯穿板体的若干槽孔,弱化了加强梁结构的刚度,降低加强梁的重量;优选地,所述槽孔的数量为四个。

具体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的结构的长度为600mm,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宽度为25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同一支腿部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支腿的延伸方向与板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极大地减少了加工时在板体宽度方向的下料量,节约了原材料。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在支腿上设置有压溃诱导槽,使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具有一定的溃缩量,减少了汽车与行人意外碰撞时刚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支腿部,11-槽孔,21-第一支腿,22-第二支腿,23-压溃诱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出现的前、后、左、右、上和下等方位概念均以附图1中所展示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相应前、后、左和右等方位概念为准。具体的,以附图1中所展示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左侧为左、右侧为右,以展示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远离纸面的一端为前,以所展示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深入纸面的一端为后;以所展示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上方为上,以所展示的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下方为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腿部2,所述支腿部2沿板体1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端向下弯折形成支腿。

所述支腿部2的中部与板体1连接,所述支腿部2的两端分别沿相反的板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所述支腿部2的两个延伸端形成的两个支腿分别为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所述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上均设置有压溃诱导槽23。

所述压溃诱导槽23为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上弯曲的圆弧形槽,所述压溃诱导槽23位于所述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的中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腿部2,所述支腿部2沿板体1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端向下弯折形成支腿。

所述支腿部2的中部与板体1连接,所述支腿部2的两端分别沿相反的板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所述支腿部2的两个延伸端形成的两个支腿分别为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所述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上均设置有压溃诱导槽23。

所述压溃诱导槽23为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上弯曲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槽,所述压溃诱导槽23位于所述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的中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前后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1宽度方向且穿过板体1中心点的平面对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1长度方向且穿过板体1中心点的平面对称。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腿部2,所述支腿部2沿板体1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端向下弯折形成支腿。

所述支腿部2的中部与板体1连接,所述支腿部2的两端分别沿相反的板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所述支腿部2的两个延伸端形成的两个支腿分别为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所述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上均设置有压溃诱导槽23。

所述压溃诱导槽23位于所述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的中部。

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前后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1宽度方向且穿过板体1中心点的平面对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1长度方向且穿过板体1中心点的平面对称,采用对称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均衡地分散意外撞击时的冲击力,将伤害降到最低。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板体1上还设置有贯穿本体1的若干槽孔11,具体地,所述槽孔11的数量为四个,弱化了加强梁结构的刚度,降低加强梁结构的重量。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腿部2,所述支腿部2沿板体1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端向下弯折形成支腿。

所述支腿部2的中部与板体1连接,所述支腿部2的两端分别沿相反的板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所述支腿部2的两个延伸端形成的两个支腿分别为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所述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上均设置有压溃诱导槽23。

所述压溃诱导槽23为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上弯曲的圆弧形槽,所述压溃诱导槽23位于所述第一支腿21或第二支腿22的中部。

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前后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1宽度方向且穿过板体1中心点的平面对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关于垂直于板体1长度方向且穿过板体1中心点的平面对称,采用对称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均衡地分散意外撞击时的冲击力,将伤害降到最低。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板体1上还设置有贯穿本体1的若干槽孔11,具体地,所述槽孔11的数量为四个,弱化了加强梁结构的刚度,降低加强梁的重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腿部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腿部2均匀分布于板体1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梁的结构的长度为600mm,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的宽度为25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同一支腿部2的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罩加强梁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发动机罩外板与内板在前端形成空腔,使得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以有足够空间发生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保护作用;由于发动机罩外板只有0.7mm厚的钢板,在运动过程会发生振动产生噪音,因此又增加了发动机罩加强梁,此梁需要起到支撑外板从而不振动,同时又不能过强,造成对行人的伤害,因此增加了压溃诱导槽23,在碰撞时能够迅速压溃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