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单车车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19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铝合金单车车主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单车车主架,属于车主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架在使用时不方便,其强度低,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受到空气污染而生锈,导致车架折断,其使用寿命短,操作复杂,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单车车主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合金单车车主架,它包含主支撑架、前连接杆一、前连接杆二、前叉连接套、车齿盘连接套、后车杆、后减震连接杆、前减震连接杆、减震油缸体、减震器、安装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前侧分别连接有前连接杆一、前连接杆二,所述前连接杆一、前连接杆二的另一端均与前叉连接套连接,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有车齿盘连接套,所述车齿盘连接套的后端连接有后车杆,所述后车杆的后端与后减震连接杆铰接,所述后减震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减震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前减震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主支撑架铰接,所述后减震连接杆与前减震连接杆的铰接处与减震油缸体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减震油缸体的底部通过减震器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安装架安装在主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油缸体包含油缸、密封盖、活塞、活塞杆、复位弹簧;所述油缸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接在安装在油缸上端的密封盖内,所述活塞上设置有透油孔,所述活塞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油缸的内底壁连接,所述油缸内注有硅油。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套。

作为优选,所述前叉连接套的内部安装有耐磨铜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强度,且能实现快速减震,舒适度高,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油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支撑架;2-前连接杆一;3-前连接杆二;4-前叉连接套;5-车齿盘连接套;6-后车杆;7-后减震连接杆;8-前减震连接杆;9-减震油缸体;10-减震器;11-安装架;91-油缸;92-密封盖;93-活塞;94-活塞杆;9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主支撑架1、前连接杆一2、前连接杆二3、前叉连接套4、车齿盘连接套5、后车杆6、后减震连接杆7、前减震连接杆8、减震油缸体9、减震器10、安装架11;所述主支撑架1的前侧分别连接有前连接杆一2、前连接杆二3,所述前连接杆一2、前连接杆二3的另一端均与前叉连接套4连接,所述主支撑架1的底部连接有车齿盘连接套5,所述车齿盘连接套5的后端连接有后车杆6,所述后车杆6的后端与后减震连接杆7铰接,所述后减震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前减震连接杆8的一端铰接,所述前减震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主支撑架1铰接,所述后减震连接杆7与前减震连接杆8的铰接处与减震油缸体9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减震油缸体9的底部通过减震器10与安装架11连接,所述安装架11安装在主支撑架1上。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油缸体9包含油缸91、密封盖92、活塞93、活塞杆94、复位弹簧95;所述油缸9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93,所述活塞93的上端连接有活塞杆94,所述活塞杆94穿接在安装在油缸91上端的密封盖92内,所述活塞93上设置有透油孔,所述活塞93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95与油缸91的内底壁连接,所述油缸91内注有硅油。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10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套。

进一步的,所述前叉连接套4的内部安装有耐磨铜套。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通过前叉连接套连接前叉,且通过前连接杆一2、前连接杆二3与主支撑架1连接来提高前度,而后连接架采用减震的方式实现连接,其连接简便、快速,同时在使用时通过减震油缸体9与减震器10的配合实现减震,减震器10实现初次减震,减震油缸体9实现二次减震,减震油缸体9在减震时,当活塞杆受力时,硅油从活塞的底部经过透油孔进入上部,当力度消失时,通过复位弹簧实现复位,能实现快速减震,使用方便,操作简便,能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所使用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