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润滑油流动性的托链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426发布日期:2018-09-11 23:0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改善润滑油流动性的托链轮。



背景技术:

托链轮是履带式工程机械底盘四轮一带中的一种,其承受的载荷较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现有的托链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精加工的轮轴2’,所述轮轴2’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安装端;通过轴套3’转动设置在轮轴2’的工作端上的轮体1’;位于所述轮体1’的靠近所述安装端一侧的外侧盖4’,所述外侧盖4’与轮轴2’密封固定,位于外侧盖4’与轮体1’之间的浮动油封5’;位于所述轮体1’的靠近所述工作端一侧的盖板6’,所述盖板6’与轮体1’密封固定;固定于轮轴2’的工作端表面并且与轮体1’抵靠的垫片7’。所述轮体1’的内侧面中部与轮轴2’之间形成一个润滑油储存空间,对轮体1’与轮轴2’之间的相对转动起到润滑作用。所述盖板6’上形成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孔8’,所述注油孔8’上设置有塞子9’。

托链轮在运行过程中,受力主要集中在轴套3’的顶部。特别是托链轮的起步阶段,顶部摩擦发热量大,然而,由于受力挤压此处的油膜很薄,导致发热不能及时传导,积攒在金属件上,使得金属件容易变形磨损。同时,现有的托链轮一旦设计使用,通常不希望改变结构,以减少成本,因此如何改善润滑油循环比较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改变现有托链轮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轴套处的润滑油的流动性,增强润滑油的循环,使得金属件上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润滑油流动性的托链轮,包括:轮轴,所述轮轴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安装端;通过轴套转动设置在轮轴的工作端上的轮体;位于所述轮体的靠近所述安装端一侧的外侧盖,所述外侧盖与轮轴密封固定,设置于外侧盖与轮体之间的浮动油封;位于所述轮体的靠近工作端一侧的盖板,所述盖板与轮体密封固定;固定于轮轴的工作端表面并且与轮体抵靠的垫片;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密封设置有油壶。

进一步的,所述油壶包括本体,位于本体的一侧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注油孔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根部套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孔的中心与盖板的中心的距离大于盖板半径的1/2。

进一步的,所述油壶的容积大于润滑油储存空间的容量的1/4。

进一步的,所述油壶本体位于连接管与盖板的边缘之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注油孔上密封设置油壶,不需要改变现有托链轮的结构,操作十分方便。油壶伴随轮体转动,润滑油流进、流出油壶,增加了流动性,增强了循环,使得运动摩擦部件上的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减少了金属件的变形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托链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托链轮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轮体,2’、轮轴,3’、轴套,4’、外侧盖,5’、浮动油封,6’、盖板,7’、垫片,8’、注油孔,9’、塞子,

1、轮体,2、轮轴,3、轴套,4、外侧盖,5、浮动油封,6、盖板,7、垫片,8、注油孔,10、油壶,11、本体,12、连接管,1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阐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得以实现。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改善润滑油流动性的托链轮,包括:轮轴2,所述轮轴2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工作端的直径小于安装端,用于形成安装定位;通过轴套3转动设置在轮轴2的工作端上的轮体1;位于所述轮体1的靠近所述安装端一侧的外侧盖4,所述外侧盖4与轮轴2密封固定,设置于外侧盖4与轮体1之间的浮动油封5;位于所述轮体1的靠近所述工作端一侧的盖板6,所述盖板6与轮体1密封固定;固定于轮轴2的工作端表面并且与轮体1抵靠的垫片7,垫片7用于对轮体1进行限位。所述轮体1的内侧面中部与轮轴2之间形成一个润滑油储存空间,该润滑油储存空间内注入润滑油,对轮体1与轮轴2之间的相对转动起到润滑作用。所述盖板6上形成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孔8。

在一般情况下,所述注油孔8上设置有塞子,用于将该注油孔8封闭。然而,本实施例中,采用油壶10取代塞子来对该注油孔8进行封闭。

所述油壶10包括:本体11,位于本体11的一侧部的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与注油孔8固定连接,例如螺纹固定。所述连接管12的根部可以套设密封圈13,用于增强对注油孔8的密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油孔8并非开设在盖板6的中心位置,而是开设在距离中心大于1/2半径的位置,即具有一定的偏心。当油壶10安装至注油孔8上之后,所述本体11靠近所述盖板6的边缘位置,更进一步形成偏置。

之所以采用上述结构,是为了更进一步增强润滑油的流动效果。当该托链轮的轮体1转动时,油壶10会随之转动。当注油孔8运动到最高位置时,本体11高于注油孔8,因此更有利于油壶10内的润滑油流向润滑油储存空间。当注油孔8运动到最低位置时,本体11低于注油孔8,因此更有利于润滑油储存空间内的润滑油流向油壶10。

伴随着油壶10内的润滑油的流进和流出,托链轮内部的润滑油也发生流动,润滑油的循环得到增强,使得运动摩擦部件上的热量能够及时被传导散热,减少了金属件的变形磨损。

为了使得润滑油的循环效果比较好,油壶10的容积应当比较大,例如为润滑油储存空间的容量的1/4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