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418发布日期:2018-09-11 23:0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又是石油资源紧缺国。几十年以后可能会因过度开采而枯竭耗尽,所以及早研发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气)车势在必行,实现汽车完全不用石油资源,开发生产使用安全、无污染、环保、节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非常具有开发应用前景和巨大经济价值。

研发一种高承载低成本的铝车厢,从车体承载能力、成本预算方面优化铝车厢,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通过底架纵梁和底架横梁的结构设计,增加了产品的承载能力,同时减少了整个铝车厢的材料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包括底架预装和设置在底架预装上的厢板总装,所述的底架预装包括底架底板、底架横梁、底架纵梁,其中底架横梁与底架纵梁纵横交错设置,底架纵梁设置在底架横梁下方,在底架横梁上方铺设有底架底板,所述的底架纵梁包括上支撑边、竖直支撑边和下支撑边,上支撑边、竖直支撑边和下支撑边依次连接形成C型开口结构,C型开口结构背面具有容置底架连接件的连接件卡槽,底架连接件一端与连接件卡槽固定,另一端与底架横梁固定,通过底架连接件将底架横梁与底架纵梁固定。

本申请中的底架和厢板都可以进行预装,简化安装。同时,底架横梁与底架纵梁纵横交错,底架纵梁包括上支撑边、竖直支撑边和下支撑边,上支撑边、竖直支撑边和下支撑边依次连接形成C型开口结构,在大大减少底架预装整体重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产品的高承载,同样的承载能力下,成本降低了1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件卡槽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一侧设有开口,开口的宽度小于容置腔的宽度。

底架连接件一端卡设在上述连接件卡槽的容置腔内,另一端水平延伸,用于与底架横梁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底架纵梁内设置有底架纵梁支撑件,底架纵梁支撑件呈近似矩形框结构,容置在C型开口内。底架纵梁支撑件等间隔设置在底架纵梁内,一方面减少了整个底架纵梁的重量,同时,能给予底架纵梁足够的支撑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支撑边边沿具有向C型开口延伸的凸起,底架纵梁支撑件顶面具有与上述凸起适配的凹槽。上支撑边上的凸起及底架纵梁支撑件上的凹槽适配,共同作用对底架纵梁起到固定作用,同时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底架纵梁支撑件脱落或者移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底架横梁正下方具有开口朝下的螺栓卡槽,该螺栓卡槽用于容置螺栓的螺栓头,螺栓杆由上述开口穿出,并与底架连接件固定,上述结构的设置,减少了螺栓孔的钻孔步骤,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底架连接件的位置,而不会受到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较佳的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示意图;

图2是一种较佳的底架预装底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底架预装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底架纵梁截面示意图;

图6是底架纵梁支撑件示意图;

图7是底架横梁截面示意图。

其中:10、底架预装 11、底架底板 12、底架横梁 12.1、螺栓卡槽 13、底架纵梁 13.1、上支撑边 13.2、竖直支撑边 13.3、下支撑边 13.4、连接件卡槽 13.41、容置腔 13.5、底架纵梁支撑件 14、底架连接件 20、厢板总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较佳的高承载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用铝车厢,以下简称铝车厢,包括底架预装10和设置在底架预装上的厢板总装20。

其中,如图2-4所示,底架预装10包括底架底板11、底架横梁12、底架纵梁13,其中底架横梁12与底架纵梁13纵横交错设置,底架纵梁13设置在底架横梁12下方,在底架横梁12上方铺设有底架底板11。

如图5所示,底架纵梁13包括上支撑边13.1、竖直支撑边13.2和下支撑边13.3,上支撑边13.1、竖直支撑边13.2和下支撑边13.3依次连接形成C型开口结构,C型开口结构背面具有容置底架连接件14的连接件卡槽13.4,连接件卡槽13.4具有一容置腔13.41,容置腔13.41一侧设有开口,开口的宽度小于容置腔的宽度。

底架连接件14一端与卡槽13.4固定,另一端与底架横梁12固定,通过底架连接件14将底架横梁12与底架纵梁13固定。

如图4、6所示,底架纵梁13内设置有底架纵梁支撑件13.5,底架纵梁支撑件13.5呈近似矩形框结构,容置在C型开口内。底架纵梁支撑件13.5等间隔设置在底架纵梁13内,增加了底架纵梁13的承载能力,同时减少了底架纵梁的材料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

上支撑边13.1边沿具有向C型开口延伸的凸起,底架纵梁支撑件顶面具有与上述凸起适配的凹槽,上支撑边上的凸起及底架纵梁支撑件上的凹槽适配,共同作用对底架纵梁支撑件起到固定作用,同时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底架纵梁支撑件脱落或者移动位置。

如图7所示,底架横梁12正下方具有开口朝下的螺栓卡槽12.1,该螺栓卡槽12.1用于容置螺栓的螺栓头,螺栓杆由上述开口穿出,并与底架连接件固定,上述结构的设置,减少了螺栓孔的钻孔步骤,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底架连接件的位置,而不会受到限制。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