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106发布日期:2018-10-09 21:4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作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



背景技术:

印刷生产中,因印刷辊长时间作业,油墨会在表面的印版沉积,影响印刷质量和效率需要定期对印刷辊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维护,拆卸下来的印刷辊为了放置滴漏油墨,会放在箱子上,用推车进行人工运输。

公告号为CN205818630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凹版印刷辊运送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托架、下支架,所述上托架与下支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车轮固定连接在下支架上,所述上托架表面对称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凹版印刷辊的橡胶传动轮,所述传动轮通过支撑架与上托架连接,所述橡胶传动轮之间的距离小于凹版印刷辊的直径。结构复杂、运输不稳定、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稳定运输不同大小印刷辊的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包括移动底座、若干立柱和托架,所述立柱成中心对称设置在移动底座上,所述托架设置在移动底座上方,所述托架与立柱连接;

所述立柱侧壁列设有若干第一条形孔,相邻立柱的第一条形孔相对应,所述第一条形孔上成对设置有第一支撑架部件;

所述托架的边框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二条形孔,其上成对设置有第二支撑架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部件包括卡槽、第一支撑部,所述卡槽设置在连接立柱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架部件卡设在立柱上,通过此设计,采用卡合的方式,将第一支撑架部件卡合在立柱的第一条形孔上,结构简单,容易装卸和调整第一支撑架部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部件包括托块、第二支撑部和螺栓紧固件,所述托块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紧固件配合的通孔,所述托块通过所述螺栓紧固件与第二条形孔连接,通过此设计,采用螺栓紧固件将第二支撑架部件固定在第二条形孔上,装卸简单,调节位置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设置有上下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部件设置有防抖块,所述防抖块设置在第一支撑部靠近卡槽的一侧上,通过此设计,防抖块对第一支撑部件左右进行限位,避免因卡合的方式出现左右抖动,防止在运输时出现印刷辊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为一侧倾斜的类U型,其U型内弯处设置有橡胶层,通过此设计,一侧倾斜的类U型的设计,上端开口较大,便于放置印刷辊;底部向下倾斜和橡胶层的设置,印刷辊在运输容易发送抖动,保护印刷辊避免在抖动中刮损和使印刷辊保持在第一支撑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为开口式圆环,其圆弧内弯处设置有橡胶层,通过此设计,可以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印刷辊,圆环形设计便于滚动印刷辊和避免在运输时发生抖动使印刷辊滚落,橡胶层保护印刷辊。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托盘,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把手,通过此设计,托盘可接住印刷辊上的油墨,避免滴落地上,使运输车可以实现现场作业的功能,把手便于推动工作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立柱外端面沿轴线开设若干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通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部件;在托架的上端面上开设若干第二条形孔,第二条形孔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架部件,通过调节支撑架部件之间的间距位置,可放置直径不同的印刷辊,通过更改支撑架对应位置,可放置长度不同的印刷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稳定运输不同大小印刷辊的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的立体轴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架部件的立体轴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架部件的立体轴视图;

图中:1-移动底座、2-立柱、3-托架、21-第一条形孔、22-第一支撑部件、221-卡槽、222-第一支撑部、223-防抖块、23-把手、3-立柱、31-第二条形孔、32-第二支撑架部件、321-托块、322-第二支撑部、33-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包括移动底座1、等间距叠置在移动底座1上方的三个托架3,以及连接移动底座1与托架3的四根立柱2。

具体地,所述立柱2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立柱2的两侧壁上沿立柱2的轴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条形孔21,相邻两根立柱2的第一条形孔21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条形孔21上可拆卸地卡接第一支撑架部件22。

所述托架3为矩形框,矩形框通过四个连杆围设而成,所述连杆的上端面列设有等间距的若干第二条形孔31,托架3上每个相对的连杆上的第二条形孔31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条形孔3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支撑架部件32,所述托架3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托盘33,托盘33的上端面外轮廓大于托架3的内框,托盘33放置在托架上。

所述第一支撑架部22件包括第一支撑部222与防抖块223。第一支撑部222的一侧边内凹呈类U型,其内凹处设置有橡胶层,第一支撑部内凹的侧边的邻边设有两个卡槽221,两个卡槽221与立柱的第一条形孔21匹配卡接,上端的卡槽221靠近第一支撑部222处焊接有防抖块223。具体地,所述类U型为第一支撑部222内凹处自上而下逐渐收窄,且其底部近似弧形。

所述第二支撑架部件32包括第二支撑部322、托块321和螺栓紧固件。第二支撑部322设置为开口式圆环形状,其圆环处设有橡胶层,第二支撑部322的圆环侧边的对边垂直连接托块321,托块321开设有与螺栓紧固件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架部件32通过螺栓紧固件与托架3上的第二条形孔31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工作原理是:

调节放置在第二条形孔上的第二支撑架部件的间距,实现存放不同大小的印刷辊,第二支撑架部件的支撑部形状为圆环形,托架下放置有托盘,可以现场将运输工作车用来维护印刷辊的工作台,圆环形便于维护时转动印刷辊,托盘可接住印刷辊上的油墨,避免滴落地上。

设置第一支撑架部件的卡槽结构简单、可直接卡设固定在第一条形孔上,第一支撑架部件增设的防抖块,避免因卡固的方式,在运输时抖动,且支撑部设计为倾斜弧形,避免运输时印刷辊摆动;立柱上设置一系列竖直通槽可以根据需要装卸第一支撑架部件的数量,实现运输量增大,立柱和托架上设置的条形孔,可以根据印刷辊的长短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印刷辊运输工作车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