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631发布日期:2018-08-21 18:22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拖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属于电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是指能将机械能或其它可再生能源转变成电能的发电设备。一般我们常见的发电机组通常由汽轮机、水轮机或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等发动机)驱动,而近年来所说的可再生新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由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较大,可并机运行且持续供电时间长,还可独立运行,不与地区电网并列运行,不受电网故障的影响,可靠性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工程上马,对大功率发电机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工程项目普遍展开的施工范围比较广,早上这里施工用电,下午又要把机组运到另一个施工点使用,可是大功率机组都比较笨重,基本都在五吨以上,移动起来比较麻烦。这一款移动电站就是综合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而设计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结实耐用,不会因为载重量大而容易损坏,可以刹车迅速且刹车效果佳,无论机组处于何种路况地面,不需使用人力,发动起机组给液压电机供电,然后操作升降杆控制四个升降腿平稳的托起机组,轮胎车轴不再受力,这样既给了机组稳定的运行平台又延长了拖车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包括主车架和牵引架,所述主车架的前部设有转盘总成,所述牵引架的后端连接在转盘总成上;

所述主车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前杆和尾杆,所述前杆、第一连接杆、尾杆和第四连接杆依次首尾相接组成主车架的外边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对称设置在外边框内且与前杆、第二连接杆、尾杆和第三连接杆依次首位相接组成主车架的内边框;

所述主车架底部设置有4个车轮,所述4个车轮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主车架底部的前后两侧且车轮位于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两两一组的车轮之间通过车轴连接在一起共同转动,所述前车轴上设置有手刹制动盘;

所述后车轴上设置有气刹制动盘,所述气刹制动盘连接有气路连接口;

所述主车架的底部连接设置有四个液压升降腿;

所述第一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前杆和尾杆的材质均采用14CM国标槽钢;

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材质均采用150mm×100mm的国标方管。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四根第一支杆,其中三根第一支杆位于主车架的前部,另一根第一支杆位于主车架的尾部;所述第一支杆的材质均采用14CM国标槽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三根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穿过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三根第二支杆均设置在主车架的后部,所述第二支杆的材质采用150mm×100mm的国标方管。

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尾部下方设置有液压泵站。

进一步地,位于主车架尾部的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升降腿。

进一步地,位于主车架前部的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升降腿。

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的尾部且位于一车轮的上方设置有电气控制箱。

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的长度是宽度的2-3倍。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架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正三角形结构,所述正三角形的支撑部的两角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主车架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角上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的中轴线与地面平行。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移动拖车主框架结构主要采用14CM国标槽钢和150*100国标方管组合而成,车轴轮胎总成承载力大于10吨,这样构成的拖车总成结实耐用,不会因为载重量大而容易损坏。这个拖车的刹车制动系统有两套,一是前轮的两个手动刹车,一是后轮的气动刹车。气动刹车是用气管链接到牵引车的气路上,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刹车。两套刹车系统保证了不会因为重力加速度而导致刹不住车。

二是拖车采用了先进的电动液压支撑系统。机组在使用时有一定的震动幅度,它会把这个震动力度传导到拖车上,从而给轮胎,车轴,板簧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使用更容易损坏以上部件,不利于机组长久使用。有了此支撑系统无论机组处于何种路况地面,不需使用人力,发动起机组给液压电机供电,然后操作升降杆控制四个升降腿平稳的托起机组,轮胎车轴不再受力,这样既给了机组稳定的运行平台又延长了拖车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拖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拖车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M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拖车的主视图;

图中,

1-主车架,2-牵引架,3-前杆,4-尾杆,5-车轮,6-车轴,7-手刹制动盘,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液压泵站,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第四连接杆,15-气路连接口,17-气刹制动盘,20-液压升降腿,21-电气控制箱, 22-支撑部,2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包括主车架1和牵引架2,所述主车架1的前部设有转盘总成,所述牵引架2的后端连接在转盘总成上。

所述主车架1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第四连接杆14、前杆3和尾杆4。

所述前杆3、第一连接杆12、尾杆4和第四连接杆14依次首尾相接组成主车架1的外边框。

所述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三连接杆13对称设置在外边框内且与前杆3第二连接杆12尾杆4和第三连接杆13依次首位相接组成主车架1的内边框。

所述主车架1底部设置有4个车轮5,所述4个车轮5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主车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且车轮5位于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两两一组的车轮5之间通过车轴6连接在一起共同转动。

所述前车轴6上设置有手刹制动盘7;所述后车轴6上设置有气刹制动盘17,所述气刹制动盘17设有有气路连接口15;

所述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三连接杆13之间设置有四根第一支杆8,其中三根第一支杆8位于主车架1的前部,另一根第一支杆8位于主车架1的尾部,

所述第一连接杆12和第四连接杆14之间设置有三根第二支杆9,所述第二支杆9穿过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三连接杆13连接第一连接杆12和第四连接杆14。

所述三根第二支杆9均设置在主车架1的后部。

所述主车架尾部下方设置有液压泵站10。

所述位于主车架1尾部的第一支杆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升降腿20,所述位于主车架1前部的第一支杆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升降腿20,其中,优选位于主车架1前部偏后的一根第一支杆8。

所述主车架1的尾部且位于一车轮5的上方设置有电气控制箱21。

所述主车架1的长度是宽度的2-3倍。

所述前车轴6的上方设置有转盘总成,所述转盘总成连接牵引架2。

所述牵引架2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为正三角形结构,所述正三角形的支撑部22的两角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主车架1上。所述支撑部22的另一角上连接有拉环23,所述拉环23的中轴线与地面平行。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2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杆11、第四连接杆14、前杆3、尾杆4、第一支杆8的材质均采用14CM国标槽钢;

所述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第二支杆9的材质均采用150mm×100mm的国标方管。

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移动电站专用电控液压升降拖车,一是移动拖车主框架结构主要采用14CM国标槽钢和150mm×100mm国标方管组合而成,车轴轮胎总成承载力大于10吨,这样构成的拖车总成结实耐用,不会因为载重量大而容易损坏。这个拖车的刹车制动系统有两套,一是前轮的两个手动刹车,一是后轮的气动刹车。气动刹车是用气管链接到牵引车的气路上,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刹车。两套刹车系统保证了不会因为重力加速度而导致刹不住车。

二是拖车采用了先进的电动液压支撑系统。机组在使用时有一定的震动幅度,它会把这个震动力度传导到拖车上,从而给轮胎,车轴,板簧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使用更容易损坏以上部件,不利于机组长久使用。有了此支撑系统无论机组处于何种路况地面,不需使用人力,发动起机组给液压电机供电,然后操作升降杆控制四个升降腿平稳的托起机组,轮胎车轴不再受力,这样既给了机组稳定的运行平台又延长了拖车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