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3784阅读:1123来源:国知局
门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配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门环组件和具有该门环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降本减重是每个主机厂面临的问题,在白车身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强度刚度的同时尽量做到降本和轻量化,热成型钢的使用可以提高零件强度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和零件厚度,因此热成型零件在车身中越来越多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门环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门环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门环组件,包括:

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形成为闭环形;

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

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

第二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二支撑柱内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截面形成为长条形,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一支撑柱内板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截面形成为匚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

侧围上边梁,所述侧围上边梁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上端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侧围上边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连;

侧围上边梁内板,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设在所述侧围上边梁的内侧且与所述侧围上边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上边梁的截面形成为匚形,所述侧围上边梁的两个自由端设有分别向外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三翻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门槛,所述门槛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下端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为一体成型件。

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的拔模角度大于5°。

进一步地,所述门槛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分别设有倒圆角且所述倒圆角的半径分别大于8mm。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门环组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的整体总量,该门环组件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解决了第一支撑柱和侧围上边梁之间的分缝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线a-a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线b-b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线c-c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门环组件100;

门环本体10;

第一支撑柱20;

第二支撑柱30;第一翻边31;

第一支撑柱内板40;

第二支撑柱内板50;

侧围上边梁60;第三翻边61;

侧围上边梁内板70;

门槛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包括门环本体10、第一支撑柱20、第二支撑柱30和第二支撑柱内板50。

具体而言,门环本体10形成为闭环形,第一支撑柱20设在门环本体10的一侧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二支撑柱30设在门环本体10上与第一支撑柱20相对的一侧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二支撑柱30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31,第二支撑柱内板50设在第二支撑柱30的内侧且与第一翻边31相连。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主要由门环本体10、第一支撑柱20、第二支撑柱30和第二支撑柱内板50组成。门环本体10可以加工成闭环形,第一支撑柱2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的一侧,第一支撑柱2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一支撑柱20可以加工成车辆门环的a柱。第二支撑柱3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上与第一支撑柱20相对的一侧,第二支撑柱3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二支撑柱30可以加工成车辆门环的b柱。第二支撑柱30的两侧可以分别加工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31,第二支撑柱内板50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撑柱30的内侧,第二支撑柱内板50可以与第一翻边31相连,通过加工第一翻边31,提高了第二支撑柱内板50和第二支撑柱30之间的搭接面积,通过其搭接面积的增加,使门环组件100无需额外安装第二支撑柱内板50加强板,就能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不仅节省门环组件100的零件数量以及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还使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更高。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该门环组件100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柱20的截面形成为长条形,第一支撑柱20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门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40,第一支撑柱内板40与第二翻边相连。

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柱20的截面可以大致加工成长条形板体,第一支撑柱20的两侧可以分别加工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门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40,第一支撑柱内板40可以与第二翻边相连。通过加工第二翻边,提高了第一支撑柱内板40和第一支撑柱20之间的搭接面积,通过其搭接面积的增加,使门环组件100无需额外安装第一支撑柱内板40加强板,就能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不仅节省门环组件100的零件数量以及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还使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更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柱30的截面形成为匚形,第二支撑柱30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翻边31。

换句话说,第二支撑柱30的截面可以大致加工成匚形,第二支撑柱30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可以分别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一翻边31,第二支撑柱内板50的两侧可以分别和第一翻边31相连,提高门环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刚度和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环组件100还包括侧围上边梁60和侧围上边梁内板70。

具体地,侧围上边梁60设在门环本体10的上端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侧围上边梁60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20相连,侧围上边梁内板70设在侧围上边梁60的内侧且与侧围上边梁60相连。

也就是说,门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侧围上边梁60和侧围上边梁内板70。侧围上边梁6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的上端,侧围上边梁6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相连。侧围上边梁60的一侧可以和第一支撑柱20相连,,解决第一支撑柱20和侧围上边梁60分缝问题。侧围上边梁内板70可以安装在侧围上边梁60的内侧,侧围上边梁内板70可以与侧围上边梁60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围上边梁60的截面形成为匚形,侧围上边梁60的两个自由端设有分别向外折弯的第三翻边61,侧围上边梁内板70的两侧与第三翻边61相连。

换句话说,侧围上边梁60的截面可以大致加工成匚形,侧围上边梁60的两个自由端可以加工有分别向外折弯的第三翻边61,侧围上边梁内板70的两侧可以与第三翻边61相连,通过加工第三翻边61,提高了侧围上边梁60和侧围上边梁内板70之间的搭接面积,通过其搭接面积的增加,提高了门环组件100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还使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更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环组件100还包括门槛80,门槛80设在门环本体10的下端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

也就是说,门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门槛80,门槛8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的下端,门槛8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的下端相连,提高门环组件100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门环组件100为一体成型件。

换句话说,门环组件100可以采用热冲压成型工艺进行一次成型,热冲压成型后的门环组件100的表面可以电镀al-si镀层,提高门环组件100的抗腐蚀能力,采用热冲压工艺成型的门环组件100的整体结构的屈服强度在950mpa-1200mpa范围内,抗拉强度在1300mpa-1600mpa的范围内,高强度的门环组件100可以减薄门环组件100中的零件的料厚或数量,进而减少模具、工装的数量和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门环组件100的拔模角度大于5°,不含冲压负角,更加易于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门槛80与第一支撑柱20和第二支撑柱30之间分别设有倒圆角且倒圆角的半径分别大于8mm,便于门环组件100的加工成型。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该门环组件100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解决了第一支撑柱20和侧围上边梁60之间的分缝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减少了门环组件100的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并且该门环组件100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解决了第一支撑柱20和侧围上边梁60之间的分缝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