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212发布日期:2018-10-19 23:4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户也对车辆的实用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汽车性能,汽车的内饰、汽车的整体设计等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领域。仪表板在汽车中属于内饰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汽车各种信息显示和控制功能实现的载体,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仪表板是用户驾车的最重要行车参考,用户可以通过仪表板上的各项数据和指示灯的显示来随时了解汽车行驶情况及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副仪表板作为仪表板的重要部分,不仅是用来遮挡换档机构或制动机构的重要部件,而且随着副仪表板功能化的扩展,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稳固性低,安装时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副仪表板的装配精度,因此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会由于副仪表板的装配间隙而出现晃动与噪音,给用户带了较差的感知。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用于固定副仪表板的安装支架,以及使用该安装支架的汽车,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向下延伸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下端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一减重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一第三固定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焊接支脚,所述第三固定板的顶部设有一避让凹槽,所述第三固定板顶部靠近所述避让凹槽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折弯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支架,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当需要使用所述安装支架时,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由于所述第一支架通过焊接支脚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提高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配合作用,增加了所述第一支架的整体强度;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折弯边与避让槽配合作用增加了所述第二支架的强度与承重能力,因此,所述安装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及强度也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对应夹角,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焊接支脚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板呈几字形,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焊接支脚一体化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截面呈Z字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还设有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平齐,所述加强板的截面呈梯形。一种汽车,包括中通道安装板,以及与所述中通道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座,还包括上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通道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的第三固定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匹配的第四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一通过安装柱连接的储物盒,所述安装柱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储物盒内,所述安装柱的数量为2,每个所述安装柱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五固定孔,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储物盒通过依序贯穿所述安装孔及所述第五固定孔的固定件可拆卸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述的安装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的连接环境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安装支架的连接环境结构示意图的爆炸视图;图5为图3中固定支架的连接环境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第一支架10第一固定板11第一连接部11a第二连接部11b第三连接部11c减重槽111第一固定孔112第一翻边113加强板114连接板12第二翻边121第二固定板13第二固定孔131第二支架20第三固定板21避让凹槽211安装孔212折弯边213焊接支脚22中通道安装板30第三固定孔31第四固定孔41安装座40安装柱50储物盒6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10及第二支架20,由于所述第一支架10及所述第二支架20具备一定的刚性,其可采用金属材质。所述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固定板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一端向下延伸的连接板12,以及与所述连接板12下端连接的第二固定板13。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支架10的截面呈Z字形。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1、所述连接板12及所述第二接板13的连接处为弧形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1、所述连接板12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3可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提高了所述第一支架10内各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所述第一支架10的制作步骤,节约了生产的时间与成本,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开设有一减重槽111,所述减重槽111的形状大致为U形,所述减重槽111用于通过减轻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重量,进而减轻所述第一支架10的重量。所述第一固定板11及所述第二固定板13远离所述连接板1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孔112及第二固定孔131,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及所述第二固定孔131可以为螺栓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及所述第二固定孔131的螺栓可将所述第一支架10固定于所需固定位置,如中通道安装板的安装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1及所述连接板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113及第二翻边121,所述第一翻边113及所述第二翻边121至少有一部相接触,所述第一翻边113与所述第二翻边121的接触处通过焊接到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1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a、第二连接部11b及第三连接部11c,所述第一连接部11a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a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1c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b呈对应夹角,所述第一连接部11a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1c平行。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截面大致呈Z形,以增加所述第一固定板11本身的强度,即增加所述第一固定板11本身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20包括一第三固定板21,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21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0固定连接的焊接支脚22,所述第三固定板21与所述焊接支脚22一体化成型,即所述第二支架20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各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三固定板21呈几字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10与所述第二支架20通过所述焊接支脚22相焊接,增大了所述第一支架10与所述第二支架20的焊接面积,进而提高了所述第一支架10与所述第二支架20连接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焊接支脚22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a、所述第二连接部11b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1c对应连接的第四连接部(图未示)、第五连接部(图未示)及第六连接部(图未示),所述第三固定板21与所述焊接支脚22的第五连接部固定点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固定板21的顶部设有一避让凹槽211,所述避让槽211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支架20对副仪表板的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固定板21顶部靠近所述避让凹槽211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孔212,所述安装孔212也可为螺栓孔,通过所述安装孔212可以将与副仪表板连接的装置固定与所述第二支架20上,从而可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将与副仪表板连接的装置固定于所需固定位置,其中与副仪表板连接的装置为储物盒,所需固定位置为中通道安装板的安装座。在此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三固定板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折弯边213,所述折弯边213朝靠近所述避让槽211的方向弯折。可以理解的,其中所述折弯边213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1为一体化成型,所述折弯边213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1配合作用以增加所述第二支架20的稳定性与强度,进而增加了所述安装支架的稳固性与强度,避免了所述安装支架在安装时产生变形,从而影响副仪表板的装配精度,进而避免了副仪表板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存在的装配间隙而出现晃动与噪音,满足了实际用于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支架,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10及所述第二支架20,当需要使用所述安装支架时,将所述第一支架10与所述第二支架20固定连接。由于所述第一支架10通过焊接支脚22与所述第二支架20连接提高了所述第一支架10与所述第二支架20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0上的所述第一翻边113与所述第二翻边121配合作用,增加了所述第一支架10的强度;设于所述第二支架20上的折弯边213与避让槽211配合作用增加了所述第二支架20的强度与承载能力,因此,所述安装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及强度也得到了提高,避免了所述安装支架在安装时产生变形,从而影响副仪表板的装配精度,进而避免了副仪表板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存在的装配间隙而出现晃动与噪音,满足了实际用于需求。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底部还设有一加强板114,所述加强板114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1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114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3的底部固定平齐,所述加强板114的截面呈梯形。所述加强板114与所述第一支架10配合作用,提高了所述安装支架整体的稳固性,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中通道安装板30,以及与所述中通道安装板30固定连接的安装座40,所述安装支架中的所述第一支架10与所述安装座40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通道安装板3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的所述第一固定孔112相匹配的第三固定孔31,所述安装座4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3上的所述第二固定孔131相匹配的第四固定孔41。所述第三固定孔31及所述第四固定孔41也可为螺栓孔,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孔31及所述第四固定孔41可以将所述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中通道安装板30及所述安装座40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三固定板21的顶部设有一通过安装柱50连接的储物盒60。所述安装柱50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储物盒60内,以提高所述安装柱50与所述储物盒60连接的可靠性。所述安装柱50的数量为2,其中每个所述安装柱50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与所述安装孔212相匹配的第五固定孔(图未示),所述第五固定孔(图未示)可以为螺栓孔。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储物盒60通过依序贯穿所述安装孔212及所述第三固定孔31的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可以为螺栓与螺母,以提高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储物和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和储物盒60连接的副仪表板与安装支架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分别与储物盒60和中通道安装板30连接,从而避免与所述储物盒60连接的副仪表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连接的不稳定性而出现晃动及噪音等状况,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