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梁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133发布日期:2019-01-02 22:2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梁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强梁及使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碰撞安全一直是汽车行业和消费者非常重视的性能,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要求,其中车辆前部碰撞性能是衡量整车碰撞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前下主梁1′与乘员舱第一横梁2′直接焊接,由于在两者连接处的碰撞易损区a′未设置加强结构,在当车身受到前部碰撞力F1′作用的时候,前下主梁1′受到前部碰撞力作用,并将该碰撞力直接传递至门槛梁3′上从而使得驾驶舱在碰撞力F2′的作用下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强梁及使用其的汽车,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前部碰撞性能较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强梁,包括:前下主梁、乘员舱第一横梁和门槛梁;其中,所述门槛梁分别与所述前下主梁和所述乘员舱第一横梁相连接;所述前下主梁和所述乘员舱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用以分解所述前下主梁传递的碰撞力,以减小所述门槛梁受到的碰撞力。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所述加强件包括:本体部和两个连接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本体部两端的同侧,并且,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所述连接部呈三角形状。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所述本体部为方形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所述本体部沿宽度方向的侧边及与其处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其中一条侧边均与所述前下主梁相连接;所述本体部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及与其处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另一条侧边均与所述乘员舱第一横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所述本体部与两个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上述加强梁中,所述加强件的材质为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强梁,通过在前下主梁和乘员舱第一横梁之间设置加强件,使得车身前部在受到碰撞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加强件将碰撞力进行分解,使得由前下主梁传递至门槛梁的碰撞力减小,提高了车身前部的碰撞性能,同时,有效避免了较大的碰撞力传递到驾驶舱而对乘员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加强梁。

由于加强梁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加强梁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下主梁与乘员舱第一横梁连接处的仰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前下主梁与门槛梁之间的碰撞力传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下主梁与门槛梁之间的碰撞力传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梁包括:前下主梁1、乘员舱第一横梁2和门槛梁3。其中,门槛梁3分别与前下主梁1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相连接;前下主梁1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之间连接有加强件4,加强件4用以分解前下主梁2传递的碰撞力,以减小门槛梁3受到的碰撞力。

具体而言,前下主梁1的端部与乘员舱第一横梁2的一侧相焊接,门槛梁3的一侧与前下主梁1的一侧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的端部均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前下主梁1、乘员舱第一横梁2和门槛梁3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一种结构,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参阅图4,加强件4可以包括:本体部41和两个连接部42。其中,两个连接部42连接在本体部41两端的同侧,并且,两个连接部42分别与本体部41的两端呈夹角设置。

具体而言,两个连接部42设置在本体部41两端,为了减轻车身自重,两个连接部42之间可以为中空结构,本体部41和连接部4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为了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加强件4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具体实施时,可以选用牌号为6061的铝合金型材先经挤压工艺后再经过机加工制成,该铝合金型材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或者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工艺制备,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本体部41与两个连接部4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使得加强件4能更好的分解碰撞力,两个连接部42分别垂直设置于本体部41的两端。

参阅图5,在当车身受到前部碰撞力F1作用的时候,前下主梁1受到前部碰撞力F1作用时,加强件4会将碰撞力F1分解后再传递至门槛梁3上,从而使得驾驶舱由于仅受到较小的碰撞力F2作用而避免了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通过在前下主梁和乘员舱第一横梁之间设置加强件,使得车身前部在受到碰撞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加强件将碰撞力进行分解,使得由前下主梁传递至门槛梁的碰撞力减小,提高了车身前部的碰撞性能,同时,有效避免了较大的碰撞力传递到驾驶舱而对乘员造成伤害。

继续参阅图4,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42可以呈三角形状,本体部41可以为方形板状结构。本体部41沿宽度方向的侧边及与其处于同侧的两个连接部42的其中一条侧边均与前下主梁1相连接;本体部41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及与其处于同侧的两个连接部42的另一条侧边均与乘员舱第一横梁2相连接。

具体而言,本体部41和连接部42可以均为铝合金板状结构,本体部41除了与连接部42底边共有的侧边外,其他两侧边分别与前下主梁1相连接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相连接。连接部42除了与本体部41共有的底边外,也分别与前下主梁1相连接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相连接。

可以看出,加强件4与前下主梁1相连接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围设成一三棱柱状的区域,能使前下主梁1相连接和乘员舱第一横梁2连接处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得车身前部受到的碰撞力F1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分解,使得传递至门槛梁3的碰撞力进一步减小,进而更好的提升了车身前部的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加强梁。

由于加强梁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加强梁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