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414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传统燃油汽车会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所替代,而新能源汽车为了增加续航里程,所以需要较多的塑料件来减轻整车重量,前舱盖采用塑料件代替传统前舱盖,可以降低前舱盖整体重量,同时方便操作者开启,而传统前舱盖在整车装配时都是通过翻转部件与整车相连接,前舱盖开启时,通过前舱盖绕着翻转部件或者转动部件转动而实现前舱盖的开启,而这种结构长时间使用,用于前舱盖与车身相连接的转动部件易损坏,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所以一种新型的前舱盖翻转形式是现在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装配的前舱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所述前舱盖包括前舱盖本体,在前舱盖本体上设有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卡接组件。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前舱盖本体边缘处用于与车身上卡槽相卡接的卡块板。

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舱盖本体上用于前舱盖限位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车身上限位槽相卡接。

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舱盖本体上与卡块板配合使用用于固定前舱盖的拉环,所述拉环连接有用于绑定前舱盖的固定拉索。

所述卡块板包括与前舱盖本体相连接的纵向卡板,所述纵向卡板远离前舱盖本体的一端上连接有横向卡板;所述横向卡板垂直与纵向卡板设置;

所述横向卡板上设有限位导向肋。

所述横向卡板远离纵向卡板的一端采用圆弧面过渡。

所述前舱盖上设有四个卡块板,在前舱盖整车安装时前舱盖靠近格栅的一侧设有两个,在前舱盖整车安装时前舱盖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两个,所述前舱盖安装时,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的两个所述卡块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格栅一侧的两个所述卡块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前舱盖本体包括前舱盖外板,在前舱盖外板安装时靠近发动机的一侧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边缘处设有焊接翻边,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翻边与前舱盖外板相连接。

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的装配方法,所述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车型,确定待装配前舱盖;

(2)步骤(1)完成后,先将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的卡块板放置到卡槽内,并要求前舱盖上的限位柱与车身上对应的限位槽相对齐,再把靠近格栅一侧的前舱盖放下,使得靠近格栅一侧的卡接块放置到对应的卡槽内;

(3)步骤(2)完成后,人力推动前舱盖,对前舱盖施加一个水平推力,使得每个卡接块与其相对应的卡槽完全配合,也使得限位柱与限位槽相连接,进而实现车身与前舱盖的连接;

(4)步骤(3)完成后,前舱盖拉环通过拉索与车身相连接;

(5)步骤(4)完成后,一个前舱盖的固定完成;

(6)当需要前舱盖拆卸时,解除拉环与车身的连接,人工拉动前舱盖,使得卡块板脱离卡槽,限位槽与限位柱脱离,进而实现前舱盖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改变了传统前舱盖翻转式结构,避免传统前舱盖转动位置已损坏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舱盖更换方便,减少了转动部件的生产,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还降低了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沿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优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体加强板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前舱盖本体,2、卡快板,3、拉环,4、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前舱盖包括前舱盖本体1,在前舱盖本体1上设有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卡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中你那个卡接组件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实现前舱盖与车身的连接,卡接组件可以是锁扣等一些锁止部件,目的只要能够实现前舱盖与车身相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改变了传统前舱盖翻转式结构,避免传统前舱盖转动位置已损坏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舱盖更换方便,减少了转动部件的生产,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还降低了装配难度。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前舱盖包括前舱盖本体1,在前舱盖本体1边缘处设有多个用于与车身上卡槽相卡接的卡块板2,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舱盖本体1上设有多个卡块板2,卡块板2用于与车身上卡槽相连接,通过卡块板2与卡槽的连接,可以很好的实现前舱盖与车身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结构更为简单,同时卡快板与前舱盖加强板101一体成型,生产较为方便,而卡块板2与卡槽的卡接实现前舱盖与车身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舱盖本体1上用于前舱盖限位的限位柱4,限位柱4与车身上限位槽相卡接,限位柱4与车身上限位槽相卡接,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前舱盖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车身上限位槽可以是一侧具有开口的限位槽,这样方便前舱盖被推动时,限位柱4与限位槽壁发生运动干涉,同时起到一个定位作用,更好的实现对前舱盖的安装定位。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卡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舱盖本体1上与卡块板2配合使用用于固定前舱盖的拉环3,拉环3的设置为前舱盖的连接提供了一个连接场所,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环3可以与锁爪相连接,可以用于固定前舱盖,通过卡块板2与卡槽的配合,实现对前舱盖的固定;同时本实用新型拉环3连接有用于连接前舱盖的固定拉索,该拉索具有一个解锁功能,可以用于锁柱与拉环3的脱离当然具有结构根据实际生产进行优化。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卡块板2包括与前舱盖本体1相连接的纵向卡板201,纵向卡板201远离前舱盖本体1的一端上连接有横向卡板202;横向卡板202垂直与纵向卡板201设置;纵向卡板201设置使得横向卡板202与前舱盖本体1之间具有间隙,更好的实现对横向卡板202与卡槽的卡接,横向卡板202垂直于纵向卡板201设置,可以当横向卡板202完全卡入到卡槽内时,纵向卡板201侧面与卡槽侧面相贴合,同时本实用新型车身上卡槽是一个横向卡槽。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横向卡板202上设有限位导向肋203,限位导向肋203的设置起到一个加强横向卡板202强度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个限位作用,因为限位导向肋203是一个突出的肋,在卡槽内壁上设有与限位导向肋203适配的导向槽,通过限位导向肋203与导向槽的配合,更好的实现对前舱盖的固定;作为更大的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横向卡板202端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设置可以阻碍前舱盖的沿车子运动方向横移,使用时限位块穿过卡槽,并且限位块侧面与卡槽侧面相贴合,限位块为弹性块,纵向可以压缩。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横向卡板202远离纵向卡板201的一端采用圆弧面204过渡,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方便横向卡板202插入卡槽。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前舱盖上设有四个卡块板2,在前舱盖整车安装时前舱盖靠近格栅的一侧设有两个,在前舱盖整车安装时前舱盖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两个,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四个卡块板2呈等腰梯形布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前常盖连接的稳定性;前舱盖安装时,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的两个卡块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格栅一侧的两个卡块板2之间的距离,因为前舱盖两端尺寸差别较大,采用上述结构,更能维持前舱盖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前舱盖本体1包括前舱盖外板102,在前舱盖外板102安装时靠近发动机的一侧上设有加强板101;加强板101上设有焊接翻边1102,加强板101通过焊接翻边1102与前舱盖外板102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焊接翻边,本实用新型加强板101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前舱盖的强度,同时加强板101与前舱盖外板10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改变了传统胶粘易脱落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延长前舱盖的使用寿命;作为优化的,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101两侧设有为实现加强板101两侧与前舱盖外板102两侧装配时两者过盈配合的拱型槽1011,在拱型槽1011外侧设有卡槽1012,在前舱盖外板102两侧板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拱型槽1011外侧卡槽1012相配合的卡件1013,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加强板101与前舱盖外板102在焊接前具有一道辅助固定,同时也避免焊接时加强板101与前舱盖外板102的相对移动,减少两者之间的焊接误差。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包括多个单体加强板1101,多个所述单体加强板1101之间拼装组成加强板。本实用新型单体加强板1101之间采用拼装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传统加强板一起成型变形较大的问题,同时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单体加强处于前舱盖外板边缘处的单体加强板1101上设有焊接柱1102,其余与处于前舱盖外板内侧的单体加强板1101上设有与焊接柱1102相适配的套接孔1103,通过焊接柱1102与套接孔1103的配合,实现两个单体加强板1101之间的连接;同时作为优选,在两个相连接的单体加强板1101连接处设有三个焊接柱1102,三个焊接柱1102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焊接柱1102的设置不仅起到定位效果,还使得两者之间连接更为稳定。

一种电动汽车用抽拉式前舱盖的装配方法,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车型,确定待装配前舱盖;

(2)步骤(1)完成后,先将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的卡块板2放置到卡槽内,并要求前舱盖上的限位柱4与车身上对应的限位槽相对齐,再把靠近格栅一侧的前舱盖放下,使得靠近格栅一侧的卡接块放置到对应的卡槽内;

(3)步骤(2)完成后,人力推动前舱盖,对前舱盖施加一个水平推力,使得每个卡接块与其相对应的卡槽完全配合,也使得限位柱4与限位槽相连接,进而实现车身与前舱盖的连接;

(4)步骤(3)完成后,前舱盖拉环3通过拉索与车身相连接;

(5)步骤(4)完成后,一个前舱盖的固定完成;

(6)当需要前舱盖拆卸时,解除拉环3与车身的连接,人工拉动前舱盖,使得卡块板2脱离卡槽,限位槽与限位柱4脱离,进而实现前舱盖的拆卸。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