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434发布日期:2019-06-05 23:0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手推车是针对婴幼儿所设计的交通工具,大大便利了携带婴幼儿出门的人们,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使用者除了追求婴儿推车的稳固、安全等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其方便携带性,因此婴儿推车大都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使其在出行时减少所占用的体积。现有婴儿手推车在折叠过程中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不能快速地进行折叠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可快速地进行婴儿手推车的折叠,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包括有手把组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手把组件两端的推杆组件、前脚组件和后脚组件,其中,

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有上推杆和下推杆组件,所述上推杆的上端与手把组件销接,所述上推杆的下端通过收车座与所述下推杆组件的上端相连,所述下推杆组件包括有均与收车座转动连接的下推杆一和下推杆二;

所述前脚组件包括有前脚撑杆以及设置在前脚撑杆下端的前轮组件;

所述后脚组件包括有后脚撑杆以及设置在后脚撑杆下端的后轮组件,所述下推杆二的下端销接在后脚撑杆上;

所述前脚撑杆的上端、下推杆一的下端以及后脚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对称设置的推杆组件、前脚组件和后脚组件之间设有用以实现宽度折叠的连杆组件,所述下推杆一和下推杆二之间设有座架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有连杆一、连杆组件二以及连杆组件三,所述连杆一设置在前脚撑杆与后脚撑杆之间,所述连杆组件二与连杆一以及座架组件均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三转动连接在下推杆二和后脚撑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脚撑杆上滑动套设有套环二,所述套环二位于下推杆二的下方,所述连杆一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前脚撑杆和套环二上。

作为优选,所述座架组件包括有座架支撑杆、座架支撑片一、座架支撑片二以及座架支撑片三,所述座架支撑片一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座架支撑杆和后脚撑杆上,所述座架支撑片一上滑动套设有套环一,所述座架支撑片二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套环一和座架支撑片三上,所述座架支撑片二还销接在后脚撑杆上,所述座架支撑片三远离座架支撑片二的一端销接在连杆一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二包括有调节转轴、两根交叉设置在调节转轴上的弯折管一以及销接在弯折管一两端的U型连接件,所述弯折管一为“Z”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弯折管一两端的U型连接件分别销接在连杆一和座架支撑片二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三包括有调节转轴、两根交叉设置在调节转轴上的弯折管二以及销接在弯折管二两端的U型连接件,所述弯折管二为“Z”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下推杆二上滑动套设有套环三,所述套环三位于座架支撑杆的上方,所述弯折管二两端的U型连接件分别销接在套环三以及后脚撑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前脚撑杆的上端成型有枢轴,所述后脚撑杆的上端成型有后脚大关节,所述下推杆一的下端成型有推杆大关节,所述枢轴依次枢接于后脚大关节及推杆大关节。

作为优选,所述前脚组件还包括有前支撑横杆和前连接连杆,所述前支撑横杆的中间位置设有销接点,所述前支撑横杆的两端均销接有U型连接件并通过U型连接件转动连接在前脚撑杆上,所述前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前支撑横杆和后脚大关节上。

作为优选,所述手把组件包括有手把一和手把二,所述手把一的一端销接在手把二的一端,所述手把一和手把二的销接处设有收车按钮,所述手把一以及手把二的自由端分别与上推杆的上端销接,所述手把组件和上推杆的销接处以及收车座之间连接有收车绳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涉及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在对称设置的推杆组件、前脚组件和后脚组件之间设有用以实现宽度折叠的连杆组件,收车时只需手按收车按钮,再通过连杆组件中连杆一、连杆组件二以及连杆组件三的共同作用即可实现婴儿手推车在高度、长度以及宽度方向的同时折叠,折叠操作简单,收车效率高;此外,手推车折叠后的体积小,大大减小了婴儿手推车的存放空间,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用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组件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手把组件,11.手把一,12.手把二,13.收车按钮,2.推杆组件,21.上推杆,22.下推杆组件,221.下推杆一,222.下推杆二,223.推杆大关节,3.前脚组件,31.前脚撑杆,311.枢轴,32.前轮组件,33.前支撑横杆,34.前连接连杆,4.后脚组件,41.后脚撑杆,411.后脚大关节,42.后轮组件,5.收车座,6.连杆组件,61.连杆一,62.连杆组件二,621.弯折管一,63.连杆组件三,631.弯折管二,7.座架组件,71.座架支撑杆,72.座架支撑片一,73.座架支撑片二,74.座架支撑片三,81.套环一,82.套环二, 83.套环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图4所示为一种折叠操作简单的婴儿手推车,包括有手把组件1以及对称设置在手把组件1两端的推杆组件2、前脚组件3和后脚组件4。

手把组件1包括有手把一11、手把二12以及收车按钮13,手把一11的一端销接在手把二12的一端,其收车按钮13设置在手把一11和手把二12的销接处;推杆组件2包括有上推杆21和下推杆组件22,手把一11和手把二 12的自由端分别与上推杆21的上端销接,上推杆21的下端通过收车座5与下推杆组件22的上端相连,其中,手把组件1与上推杆21的销接处以及收车座 5之间连接有收车绳索;下推杆组件22包括有均与收车座5转动连接的下推杆一221和下推杆二222,下推杆一221的下端成型有推杆大关节223,下推杆二222上滑动套设有套环三83。

后脚组件4包括有后脚撑杆41以及设置在后脚撑杆41下端的后轮组件 42,下推杆二222的下端销接在后脚撑杆41上,且后脚撑杆41的上端成型有后脚大关节411。

前脚组件3包括有前脚撑杆31、前轮组件32、前支撑横杆33以及前连接连杆34。前脚撑杆31的上端成型有枢轴311,该枢轴311依次枢接于后脚大关节411以及推杆大关节223,以使前脚撑杆31的上端、后脚撑杆41的上端以及下推杆一22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前轮组件32设置在前脚撑杆31的下端;前支撑横杆33的两端销接有U型连接件并通过U型连接件销接在前脚撑杆31上,且其中间位置设有销接点,在折叠的时候,前支撑横杆33可绕销接点向上运动;前连接连杆34的一端销接在前支撑横杆33上,其另一端销接有U型连接件并通过U型连接件销接在后脚大关节411上,该前连接连杆34 的设置有利于前脚组件3的折叠。

该婴儿手推车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婴儿座椅的座架组件7,该座架组件7设置在下推杆一221和下推杆二222之间,座架组件7包括有座架支撑杆71、座架支撑片一72、座架支撑片二73以及座架支撑片三74,其中,座架支撑片一 72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座架支撑杆71和后脚撑杆41上,座架支撑片一72上滑动套设有套环一81,座架支撑片二73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套环一81和座架支撑片三74上,座架支撑片二73还销接在后脚撑杆41上,座架支撑片三74远离座架支撑片二73的一端销接在连杆一61上。

为了实现婴儿手推车的宽度折叠,在对称设置的推杆组件2、前脚组件3 以及后脚组件4之间还设有连杆组件6,该连杆组件6包括有连杆一61、连杆组件二62和连杆组件三63,连杆一61的两端分别销接在前脚撑杆31以及套环二82上,该套环二82位于下推杆二222的下方且滑动套设在后脚撑杆41 上;连杆组件二62包括有调节转轴、两根交叉设置在调节转轴上的弯折管一 621以及销接在弯折管一621两端的U型连接件,该弯折管一621为“Z”型结构,其中,弯折管一621两端的U型连接件分别销接在连杆一61和座架支撑片二73上;图5为连杆组件三63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有调节转轴、两根交叉设置在调节转轴上的弯折管二631以及销接在弯折管二631两端的U型连接件,该弯折管二631为“Z”型结构,其中,弯折管二631两端的U型连接件分别销接在套环三83以及后脚撑杆41上,该套环三83位于座架支撑杆71 的上方。

图6-图8为图1所示手推车车架折叠后的状态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体积较小,可使其空间占用率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原理:

使用者需要收车时,手按收车按钮13,可解锁手把一11和手把二12,再向下按压把手把组件1使其绕收车按钮13向下旋转,手把组件1与上推杆21 销接处的收车绳索会拉动收车座5,并使得收车座5与下推杆一221及下推杆二 222之间解锁,解锁后的下推杆一221和下推杆二222会相对于收车座5发生转动,同时,下推杆一221和下推杆二222也会分别绕着后脚大关节411和后脚撑杆41发生转动,下推杆二222的转动会带动座架支撑杆71的转动,进而带动座架支撑片一72的转动,而座架支撑片一72的转动使得套环一81发生滑动,进而带动座架支撑片二73发生转动,座架支撑片二73的转动使得座架支撑片三74发生转动,座架支撑片三74的转动使得前脚撑杆31发生转动并向后脚撑杆41靠拢,并使得连杆一61发生移动,进而使得与之相连的套环二82沿着后脚撑杆41向后轮组件42的方向运动,套环二82的运动又会带动连杆组件二62 的转动,进而使得左右两侧的车架主体往中间靠拢;此外,在前脚撑杆31向后脚撑杆41的方向靠拢的同时,前支撑横杆33在前连接连杆34的作用下绕销接点向上运动,并使得左右两侧的车架主体进一步往中间靠拢;由于左右两侧的车架主体向中间靠拢,连杆组件三63受到挤压力,其与套环三83相连的一端向收车座5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下推杆二222往中间靠拢,从而各个结构互相折叠并靠拢以达到最佳的折叠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