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四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276发布日期:2019-06-13 10:40阅读:28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四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四轮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四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车架是全封闭式电动四轮车车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底盘构成安装蓄电池、动力总成和座椅装置等的基本框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四轮车车体紧凑性和维护便捷性要求的提升,车架成了研发设计的重点项目,通过不断优化车架的结构使其具备简单紧凑且强度高的特性,同时保证四轮车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维修维护的便捷性。现有的电动电动四轮车车架的底盘和侧面门框的框架一般为一体的结构,导致封闭式的电动四轮车其底部的车架强度是足够的,但是由于顶部是通过拼装得到的,因此顶部的车架强度就会有所欠缺,并且大部分电动四轮车车架前轮处通常结构单薄,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往往容易散架,前轮结构简单导致稳定性差,对于驾驶者来说没有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强度高、安全性能高的电动四轮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四轮车车架,包括车架底盘、位于车架底盘两侧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前端设置有前轮架,所述前轮架包括与车架底盘相连接的两根第一加强杆和两根放置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放置杆前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设置在第一加强杆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之间还连接有第四加强杆,所述第四加强杆上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支撑框架相连。

优选地,所述放置杆上设置有前轮轴,所述前轮轴两侧均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一侧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与第一加强杆一侧设置的连接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固定在车架底盘上的平管,平管两端各向上弯曲延伸形成前斜管和后斜管,前斜管和后斜管均向内弯曲延伸形成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通过顶棚支架连接,并且支撑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两侧的顶棚支架由若干条上支撑架相连,两侧前立柱和前斜管由前横杆相连,所述前立柱和前斜管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前立柱和前斜管上,两侧前立柱和前斜管由若干条前横杆相连。

优选地,所述车架底盘包括与平管相连的第一纵杆,两侧的第一纵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交错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上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加固条,所述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上连接有若干条第二加固条。

优选地,所述前横杆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片并连接在前轮架上,所述前轮架与第一横杆相连接;所述第六横杆后端连接有后座架,后座架的上端连接在后斜管上。

优选地,所述后座架包括从第六横杆延伸出去的后坐垫主支撑架,后坐垫主支撑架外端连接有后座纵杆,后座纵杆上交错连接有后座横杆,后座横杆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后斜管上。

优选地,所述后座架还包括靠背,靠背的两侧向前延伸形成扶手位,扶手位的前端通过连接件与后斜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电动四轮车其前轮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多条加强杆以及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前轮架结构散架,正方形式的设计能够方便在内部防止前轮轴,导向杆以及其他零件,结构稳定,放置空间大安全性能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电动四轮车一体式车架,与现有结构的车架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各部件构成一个自成单元的整体,实现了电动四轮车车架各自搭建再进行组合组合安装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整个车架装置结构紧凑,结构强度大,尤其是一体设计的支撑框架,提升了整体车架的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底盘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轮架的结构简图。

图中:1-车架底盘;11-第一纵杆;12-第二纵杆;13-第三纵杆;14-第一横杆;15-第二横杆;16-第三横杆;17-第四横杆;18-第五横杆;19-第六横杆;2-支撑框架;21-平管;22-前斜管;23-后斜管;24-前立柱;25-后立柱;26-顶棚支架;27-上支撑架;28-前横杆;29-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3-前轮架;31-第一加强杆;32-放置杆;33-第二加强杆;34-第三加强杆;35-第四加强杆;36-前轮轴;37-前轮;38-减震器;4-连接件;5-第一加固条;6-第二加固条;7-连接片;9-后座架;91-后坐垫主支撑架;92-后座纵杆;93-后座横杆;94-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动四轮车车架,包括车架底盘1、位于车架底盘1两侧的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前端设置有前轮架3,所述前轮架3包括与车架底盘1相连接的两根第一加强杆31和两根放置杆32,所述第一加强杆31和放置杆32前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杆33。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加强杆31和放置杆32为对称设置,起到了稳定以及加固的作用,第二加强杆33为U型杆,分别将两根第一加强杆31和两根放置杆32相互连接起来,使得前轮架3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31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杆34,所述第三加强杆34设置在第一加强杆31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31之间还连接有第四加强杆35,所述第四加强杆35上设置有连接片7,所述连接片7与支撑框架2相连。

优选地,所述放置杆32上设置有前轮轴36,所述前轮轴36两侧均设置有前轮37,所述前轮37一侧设置有减震器38,所述减震器38与第一加强杆31一侧设置的连接件4相连。

本技术方案所涉及的一种电动四轮车其前轮架8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多条加强杆以及前轮轴36的设置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前轮架8结构散架,正方形式的设计能够方便在内部防止前轮轴,导向杆以及其他零件,结构稳定,放置空间大安全性能高;减震器38的设计能够减少四轮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以提升四轮车行驶的平顺性以及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固定在车架底盘1上的平管21,平管21两端各向上弯曲延伸形成前斜管22和后斜管23,前斜管22和后斜管23均向内弯曲延伸形成前立柱24和后立柱25,前立柱24和后立柱25通过顶棚支架26连接,并且支撑框架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两侧的顶棚支架26由若干条上支撑架27相连,两侧前立柱24和前斜管22由前横杆28相连,所述前立柱24和前斜管22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支撑杆29,所述第一支撑杆29上设置有若干条第二支撑杆30,所述第二支撑杆30连接在前立柱24和前斜管22上,两侧前立柱24和前斜管22由若干条前横杆28相连。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电动四轮车一体式车架,与现有结构的车架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各部件构成一个自成单元的整体,实现了电动四轮车车架各自搭建再进行组合组合安装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整个车架装置结构紧凑,结构强度大,尤其是一体设计的支撑框架,提升了整体车架的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车架底盘1包括与平管21相连的第一纵杆11,两侧的第一纵杆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纵杆12和第三纵杆13,所述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和第三纵杆13交错连接有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第三横杆16、第四横杆17、第五横杆18和第六横杆19,所述第二横杆15、第三横杆16和第四横杆17上连接有若干条第一加固条5,所述第二纵杆12和第三纵杆13上连接有若干条第二加固条6。

本技术方案纵横交错的横杆和纵杆充分利用了车架底盘1的空间,形成整体,结构紧凑,强度好;并且再此基础之上在增加第一加固条5和第二加固条6能够使得横杆和纵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优选地,所述前横杆28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片7并连接在前轮架3上,所述前轮架3与第一横杆14相连接;所述第六横杆19后端连接有后座架9,后座架9的上端连接在后斜管23上。

本技术方案第一横杆14一方面加强了前横杆28和第一横杆14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使车架整体的连接更加紧凑,结构强度更高。

优选地,所述后座架9包括从第六横杆19延伸出去的后坐垫主支撑架91,后坐垫主支撑架91外端连接有后座纵杆92,后座纵杆92上交错连接有后座横杆93,后座横杆93通过连接件4固定在后斜管23上。

优选地,所述后座架9还包括靠背94,靠背94的两侧向前延伸形成扶手位,扶手位的前端通过连接件4与后斜管23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