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249发布日期:2019-06-13 10:4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作为普及型的交通工具,其具有环保、便捷等优点, 因此而深受大众喜爱,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爱好者利用自 行车进行旅行、山地越野等活动。自行车本身没有照明装置,因此在夜间行驶时不安全,为了使自行车能够在夜间安全行驶,一般会在自行车上配备自行车灯,为其提供照明,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灯仅有照明功能或者在照明功能的基础上带有简易的转向灯功能,在智能化设备横行的现代,仅有基础功能的自行车灯已经落后,需要一种更加智能、便捷的自行车灯设备,能够在夜间照明、转向、警示和跌落方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可以在夜间自动亮灯,转向自动开转向灯,刹车自动打开警示灯,车辆倾倒触发警报,提供更好的骑行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包括旋钮模块、灯体和封装控制器,所述的灯体包括外置电源模块、照明模块和信号灯模块,所述的封装控制器包括光传感模块、声音模块、电源、姿态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的信号灯模块包括刹车灯部分和转向灯部分,所述的灯体安装在自行车前侧,旋钮模块安装在车把转轴上,封装控制器安装在车架上。

作为优化,所述的灯体为八边形柱体,电源位于灯体内部,照明模块位于灯体前侧,信号灯模块位于灯体的侧面,其中转向灯部分位于灯体的左右两侧,刹车灯部分位于灯体侧面的四角。

作为优化,所述的旋钮模块、照明模块和信号灯模块与处理模块有线连接,外置电源模块连接照明模块,所述的光传感模块、声音模块、姿态模块均与处理模块有线连接,电源与处理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通过旋钮模块、灯体和封装控制器实现自行车灯的亮灭、警报的开关、和警示灯的开关,通过光传感模块实现夜间自动亮灯,通过旋钮模块开启转向灯的开关,当车把转过一定的角度即打开转向灯,通过姿态模块实现了刹车自动打开警示灯和车辆倾倒触发警报,全自动控制,省心省力,骑行更加舒适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体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灯体正视示意图。

其中,1旋钮模块、2灯体、3封装控制器、4外置电源模块、5照明模块、6信号灯模块、7光传感模块、8声音模块、9电源、10姿态模块、11处理模块、12刹车灯部分、13转向灯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包括旋钮模块1、灯体2和封装控制器3,所述的灯体2包括外置电源模块4、照明模块5和信号灯模块6,所述的封装控制器3包括光传感模块7、声音模块8、电源9、姿态模块10和处理模块11,所述的信号灯模块6包括刹车灯部分12和转向灯部分13,所述的灯体2安装在自行车前侧,旋钮模块1安装在车把转轴上,封装控制器3安装在车架上。

所述的灯体2为八边形柱体,电源9位于灯体2内部,照明模块5位于灯体2前侧,信号灯模块6位于灯体2的侧面,其中转向灯部分位于灯体2的左右两侧,刹车灯部分12位于灯体2侧面的四角。

所述的旋钮模块1、照明模块5和信号灯模块6与处理模块11有线连接,外置电源模块4连接照明模块5,所述的光传感模块7、声音模块8、姿态模块10均与处理模块11有线连接,电源9与处理模块11连接。

旋钮模块与车把连接并检测到映射数值变化,系统将判定为自行车转向。数值将映射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发出第一控制信号,信号将作用于信号灯模块闪烁发光。

姿态模块检测车身Z轴与Y轴加速度变化,当车身Y轴加速度大于五米每平方秒,信号将映射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出信号作用于信号灯模块使信号灯常亮发光。

姿态模块与车身连接并检测Z轴加速度变化,当车身与水平面所成角小于等于45度,即判定判定车身倾倒。控制模块发出信号作用于照明模块、信号灯模块与声音模块,实现报警。

光传感模块检测环境亮度。当环境亮度过低且持续超过五秒,控制模块发出信号,点亮照明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通过旋钮模块、灯体和封装控制器实现自行车灯的亮灭、警报的开关、和警示灯的开关,通过光传感模块实现夜间自动亮灯,通过旋钮模块开启转向灯的开关,当车把转过一定的角度即打开转向灯,通过姿态模块实现了刹车自动打开警示灯和车辆倾倒触发警报,全自动控制,省心省力,骑行更加舒适便利。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自行车智能车灯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