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729发布日期:2019-06-14 22:25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



背景技术:

白车身(Body in White)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目前工厂和样车试制工程使用白车身运输小车运输白车身。白车身运输小车一般采用的是汽车车身雪橇,汽车车身雪橇大多是人工移动的,由于车身质量较大,需要多人同时操作,操控性较差,且由于车身钣金尖锐锋利容易造成割伤等安全事故。因此,现有技术采用电动拖车拖动白车身运输小车。

然而,现有用于白车身运输小车的电动拖车都是依靠自重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拖动物体,所以体积、重量和功率都较大,价格也很昂贵,无法满足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机动灵活,体积小巧,价格低廉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包括:电动车身、以及拖拽臂,所述拖拽臂包括摆臂和用于与所述白车身运输小车连接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摆臂的中部枢接,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连接臂的端部通过弹簧与所述连接臂的中部连接,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电动车身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连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白车身运输小车连接的水平连接部,所述倾斜连接部与所述水平连接部成钝角夹角,所述倾斜连接部与所述摆臂的中部枢接,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连接臂的端部通过弹簧与所述水平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的中部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车身包括车体、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的主动轮、设置在所述车体前端和后端的脚轮、设置在所述车体后端的控制臂,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的主动轮电机,所述主动轮电机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车体枢接。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差速器,所述主动轮电机通过所述差速器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电机为主动轮减速电机。

更进一步的,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球销、以及容置所述球销的升降装置,所述球销能沿垂直所述电动车身的方向上下活动,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连接臂的端部通过所述球销与所述电动车身枢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身上的螺旋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身上的升降电机,所述球销容置在所述螺旋机构内,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螺旋机构连接,能驱动所述球销沿所述螺旋机构轴线方向上下活动。

再进一步的,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球销配合的锥形孔,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螺旋机构连接,能驱动所述球销沿所述螺旋机构轴线方向上下活动以进入或离开所述锥形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白车身运输小车为雪橇型白车身运输小车。

本实用新型通过拖拽臂、弹簧和球销,将白车身运输小车的部分重力传递给电动车身,从而使得电动车身可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大大缩小了拖车的体积、重量和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的俯视图;

图3为升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推动白车身运输小车的拖车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动车身、以及拖拽臂9,所述拖拽臂9包括摆臂91和用于与所述白车身运输小车连接的连接臂92,所述连接臂92与所述摆臂91的中部枢接,所述摆臂91靠近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通过弹簧2与所述连接臂92的中部连接,所述摆臂91远离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与所述电动车身枢接。

具体来说,拖曳臂9分成摆臂91和连接臂92,优选通过拖曳臂销3枢接,弹簧2焊接于拖曳臂上,在拖曳臂没有与拖车连接的情况下,弹簧对拖曳臂上的摆臂91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摆臂由于枢接处的限位,另一端不会垂下。在使用时将连接臂92与白车身运输小车14连接,连接后,拖曳臂销3上的限位开始不起作用,白车身运输小车14的部分重力通过弹簧2传递到摆臂上,使得摆臂下压并绕与电动车身的枢接处旋转,从而对电动拖车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其可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拖拽臂、弹簧和球销,将白车身运输小车的部分重力传递给电动车身,从而使得电动车身可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大大缩小了拖车的体积、重量和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92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连接部921、以及用于与所述白车身运输小车连接的水平连接部922,所述倾斜连接部921与所述水平连接部922成钝角夹角,所述倾斜连接部921与所述摆臂91的中部枢接,所述摆臂91靠近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通过弹簧2与所述水平连接部922连接。

本实施例水平连接部922与倾斜连接部921成钝角夹角,便于弹簧2在水平连接部921和摆臂91之间连接以施加相应的拉力或者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臂91靠近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与所述弹簧2的一端焊接,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92的中部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车身包括车体1、设置在所述车体1两侧的主动轮6、设置在所述车体1前端和后端的脚轮7、设置在所述车体后端的控制臂8,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1两侧的主动轮电机11,所述主动轮电机11与所述主动轮6连接,所述摆臂91远离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与所述车体1枢接。

具体来说,在车体1两侧设置两个主动轮6,在车体1的前端设置两个脚轮7,在后端设置两个脚轮7,便于行驶。同时,设置控制臂8便于使用人员控制车体。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差速器12,所述主动轮电机11通过所述差速器12与所述主动轮6连接,所述主动轮电机11为主动轮减速电机。

本实施例由于主动轮使用了差速器12,因此能够控制两侧主动轮6采用不同速度,从而完成转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轮7为万向轮。

本实施例设置脚轮7为万向轮,方便使用人员改变行驶方向。特别是,白车身运输小车一般也有四个轮子,前两个为万向轮,保证使用人员可以改变雪橇行驶方向,后两个为定向轮,保证行驶过程中雪橇不会失控甩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球销4、以及容置所述球销4的升降装置,所述球销4能沿垂直所述电动车身的方向上下活动,所述摆臂91远离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通过所述球销4与所述电动车身枢接。

本实施例采用球销4实现摆臂91与电动车身的枢接,从而使得摆臂91能够相对电动车身作水平和垂直转动。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身上的螺旋机构13、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身上的升降电机10,所述球销4容置在所述螺旋机构13内,所述升降电机10与所述螺旋机构13连接,能驱动所述球销4沿所述螺旋机构13轴线方向上下活动。

具体来是,升降电机10驱动螺旋机构13旋转,从而驱动球销4沿所述螺旋机构13轴线方向上下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臂91远离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球销4配合的锥形孔911,所述升降电机10与所述螺旋机构13连接,能驱动所述球销4沿所述螺旋机构13轴线方向上下活动以进入或离开所述锥形孔911。

具体来说,当球销4上升并插入拖曳臂上的锥形孔911时,球销4继续上升会推动摆臂91上升,拖曳臂销3上的限位开始不起作用,弹簧2的力传递到球销4上,从而对电动车身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其可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白车身运输小车14为雪橇型白车身运输小车。

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电动车身、以及拖拽臂9,所述拖拽臂9包括摆臂91和用于与所述车身雪橇连接的连接臂92,所述连接臂92与所述摆臂91的中部枢接,所述摆臂91靠近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通过弹簧2与所述连接臂92的中部连接,所述摆臂91远离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与所述电动车身枢接。

所述连接臂92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连接部921、以及用于与所述车身雪橇连接的水平连接部922,所述倾斜连接部921与所述水平连接部922成钝角夹角,所述倾斜连接部921与所述摆臂91的中部枢接,所述摆臂91靠近所述连接臂92的端部通过弹簧2与所述水平连接部922连接。

拖曳臂9连接于车身雪橇13上,电动车身可以与拖曳臂结合或分离。

电动车身包括车体1,车体1上有两个主动轮6、四个万向轮7、以及电瓶5,雪橇也有四个轮子,前两个为万向轮,保证使用人员可以改变雪橇行驶方向,后两个为定向轮,保证行驶过程中雪橇不会失控甩尾。主动轮配有差速器,通过控制臂8上的按钮可以控制拖车的主动轮的进退和速度,由于主动轮使用了差速器12,通过控制摆臂91绕升降球销4的转动可以控制拖车的行驶方向。

摆臂91和连接臂92通过销3连接,弹簧2焊接于拖曳臂上,在拖曳臂没有与拖车连接的情况下,弹簧对拖曳臂上的摆臂的一端一个向上的压力,摆臂91由于销3连接处的限位,另一端不会垂下。升降球销4安装于车体1上,是电动车身与雪橇的连接机构,它的作用是使电动车身与雪橇的结合或分离,以及传递雪橇的部分重力给电动车身,使之可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升降球销4通过升降球销减速电机10和螺杆机构升降,通过控制臂上的按钮可以控制球销,如图3所示,当球销上升并插入拖曳臂上的锥形孔时继续使之上升,拖曳臂销3上的限位开始不起作用,弹簧2的力传递到升降球销4上,从而对电动车身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其可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