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的脚踏板固定结构及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624发布日期:2019-08-07 01:45阅读:195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车的脚踏板固定结构及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配件及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脚踏板固定结构包括一固定在电动车车架上的脚踏板安装支架031、以及穿过脚踏板安装支架朝外固定的螺钉033,螺钉033的端部朝外,露出螺纹,以供螺母固定。安装时,将脚踏板穿过螺钉,然后将螺母旋拧在螺钉上进行固定。但由于固定脚踏板的螺钉朝外安装,会造成车架加工、组装或运输的过程中,螺钉的端部勾到物体和刮伤人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脚踏板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脚踏板固定结构,电动车包括主框架,包括:

具有弯折部的脚踏板安装支架,脚踏板安装支架能够通过弯折部与主框架固定,并与主框架之间形成一内侧容纳空间;脚踏板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脚踏板安装孔;

固定设置在内侧容纳空间内的安装螺母,其与脚踏板安装孔对齐,以使得安装螺钉能够从外侧经由脚踏板安装孔旋紧于安装螺母内。

由此,在安装脚踏板时,只需将安装螺钉朝内旋拧进脚踏板安装支架以及预先固定在脚踏板安装支架内侧的安装螺母中,即可将脚踏板固定,这种固定结构避免了车架加工、组装或运输的过程中,安装螺钉的端部勾到物体和刮伤人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

主框架;

具有弯折部的脚踏板安装支架,脚踏板安装支架能够通过弯折部与主框架固定,并与主框架之间形成一内侧容纳空间;脚踏板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脚踏板安装孔;以及

固定设置在内侧容纳空间内的安装螺母,其与脚踏板安装孔对齐,以使得安装螺钉能够从外侧经由脚踏板安装孔旋紧于安装螺母内。

由此,在安装脚踏板时,只需将安装螺钉朝内旋拧进脚踏板安装支架以及预先固定在脚踏板安装支架内侧的安装螺母中,即可将脚踏板固定,采用这种固定结构的电动车车架,避免了其加工、组装或运输的过程中,安装螺钉的端部勾到物体和刮伤人员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主框架两侧的车撑,车撑包括支撑管、以及由支撑管的底部向外伸出并压平以形成的支撑片;以支撑片的伸出方向为X向,与支撑片的伸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Y向,支撑管的横截面在X向的最大长度大于其在Y向的最大长度。由此,相对于传统的支撑管横截面为圆形的车撑,将支撑管横截面朝支撑片的伸出方向拉长,能够改善车撑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用性,在电动车朝一侧倾斜停靠时,车撑的伸出方向或支撑片的伸出方向大致与电动车的倾斜方向一致,因此在该方向增加长度的支撑管能够与支撑片一起更好地对该倾斜的车身进行支撑,以承受电动车的重量,增加电动车停靠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在主框架上的座桶,座桶的后端板上设有固线孔,固线孔用于固定夹线扣。由此,可以在该固线孔内固定夹线扣以收纳线束,相比起传统的用焊接方式固定在座桶后端板上的弹性固定条,采用固线孔和夹线扣的方式,安装简便,无需焊接,且固定效果较好,线束不易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主框架后方底部的平叉安装座,平叉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后平叉铰接的后平叉铰接孔、以及用于安装后护杠的后护杠安装孔。由此,通过另设一专门固定后护杠的后护杠安装孔,使后护杠独立于后平叉安装,能够增加行车的稳定性,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座桶和控制器盒,座桶安装在主框架上,主框架位于座桶后方的部分向后上方延伸并形成一容纳部,控制器盒放置在容纳部内。由此,将控制器盒放在主框架后上方的容纳部内,相较于传统的将控制器盒与电池一并放置在主框架下部空腔的方式,本方案能够提升控制器盒所处的高度,在下雨造成路面淹没的情况下,控制器盒能够远离水面,防止漏电或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盒为塑料制品。由此,能够防止漏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盒包括盒体以及盖设在盒体上并与其形状适配的盒盖。由此,能够对盒体进行遮盖,进而对盒体内部放置的控制器起到防水防碰撞等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盒体的底板上设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由此,能够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为盒体底板提供二维的支撑,进一步加强盒体的抗变形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部上还固定有一横跨容纳部两侧的保护条,控制器盒放置在保护条下方。由此,防止坐垫盖合在容纳部上时直接压在控制器盒上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脚踏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动车车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车架主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护杠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车撑的支撑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线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控制器盒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控制器盒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图4所示的车架主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车架。如图所示,该电动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配件,配件在对整车进行装配时安装到车架主体上去。如图4-5所示,该车架主体包括主框架1、前护杠固定件2、脚踏板固定结构3、车撑固定件4、平叉安装座5、座桶6和控制器盒7。配件包括前护杠81、车撑9、主支架82、后平叉83、后护杠84和后货架85。

如图6所示,该主框架1包括第一管11、第二管12、主梁管13、前立管14、盖板15、围板16、底架17、托盘18和保护条19。该第一管11、第二管12、围板16和底架17共同围成一用于容纳电池的空腔,该盖板15盖设在该空腔上。该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前端固定有该主梁管13,主梁管13的顶部固定前立管14,前立管14用于安装车把。该第一管11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形成延伸端,该延伸端上固定该托盘18,以形成一用于放置控制器盒7的容纳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托盘18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和形状,只要能供控制器盒7放置在上面即可。

该前护杠81通过上下两个前护杠固定件2与主梁管13固定。如图2、图4和图7所示,该前护杠固定件2包括第一固定片21、第二固定片22和连接片23。该第二固定片22有两片,带有弧度,第二固定片22的大小及弧度均与主梁管13对应固定处的大小及弧度相适配,用于与主梁管13焊接。该第一固定片21上设有前护杠安装孔211,用于通过螺钉与前护杠81固定,由于前护杠81体积较大,为了更好地与前护杠81固定,第一固定片21的宽度较大,其相对于第二固定片22更大。该连接片23有两片,其形状大致为缺顶角的三角形(其两腰也可以采用弧线),其一端(即三角形的顶角处)与第二固定片22连接,其另一端(即三角形的底边处)与第一固定片21的上端或下端连接(一片连接片固定在上端,另一片连接片固定在下端)。连接片23的宽度从与第二固定片22连接的一端向与第一固定片21的另一端逐渐变大,使宽度较大的第一固定片21得到连接片23的有效支撑。当前护杠81与外物撞击时,相对于传统的T字形固定件,采用该结构的第一固定片21的两端不易弯折变形,抗冲击能力更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片也可以是一片长度较长的固定片,同时与两片连接片固定。

该脚踏板固定结构3用于将脚踏板固定在主框架1上。如图4和图8所示,该脚踏板固定结构3包括脚踏板安装支架31和安装螺母32。该脚踏板安装支架31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朝向一侧的弯折部312,该弯折部312用于与主框架1固定,并与主框架1之间形成一内侧容纳空间,以用于固定安装螺母32。该脚踏板安装支架31上还设有两个脚踏板安装孔311。该安装螺母32焊接在该内侧容纳空间内,并与该脚踏板安装孔311对齐。安装螺母32焊接好之后,将该脚踏板安装支架31通过弯折部312焊接在主框架1的两侧,具体可焊接在第二管12上。该脚踏板上设有与脚踏板安装孔311相对应的孔洞,安装脚踏板时,先将脚踏板上的孔洞对齐脚踏板安装孔311,然后将安装螺钉从外侧依次穿过脚踏板上的孔洞、脚踏板安装孔311,最后旋进安装螺母32中,使脚踏板和脚踏板安装支架31相互固定。申请人发现,在传统的安装方式中,由于固定脚踏板的螺钉朝外安装,会造成车架加工、组装或运输的过程中,螺钉的端部勾到物体和刮伤人员的问题,因此对脚踏板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上述改进,这种固定方式预先将安装螺母32焊接在脚踏板安装支架31的内侧容纳空间内,使螺钉直接朝内侧旋拧即可与安装螺母32旋合固定,螺钉朝内固定避免了螺钉的端部勾到物体和刮伤人员的问题。

该车撑9通过车撑固定件4固定在主框架1一侧。如图9所示,该车撑9包括支撑管91、以及由支撑管91的底部向外伸出并压平以形成的支撑片92,以便于支撑在地面上。如图10所示,该支撑管91的横截面为向支撑片92的伸出方向拉长的形状,具体来说,以支撑片92的伸出方向为X向,与支撑片92的伸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Y向,该支撑管91的横截面在X向的最大长度大于其在Y向的最大长度。本实施例中,该支撑管横截面具体是一个长方形的两个相对的边替换为半圆的形状,近似椭圆的形状。申请人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支撑管横截面为圆形的车撑,将支撑管横截面朝支撑片92的伸出方向拉长,可改善车撑9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用性,在电动车朝一侧倾斜停靠时,车撑9的伸出方向或支撑片92的伸出方向大致与电动车的倾斜方向一致,因此在该方向增加长度的支撑管91能够与支撑片92一起更好地对该倾斜的车身进行支撑,以承受电动车的重量,增加电动车停靠时的稳定性。

该平叉安装座5固定在主框架1的后下方。如图3和图5所示,该平叉安装座5上设有用于与后平叉83铰接的后平叉铰接孔51,该后平叉83通过一铰接轴831穿过后平叉铰接孔51铰接安装。该平叉安装座5上另设有后护杠安装孔52,可通过螺钉将后护杠84固定在后护杠安装孔52上。申请人发现,在传统的安装方式中,后护杠通常套在后平叉的铰接轴上,由于后平叉在车轮的带动下会产生一定晃动,带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与后护杠相互触碰摩擦产生较大噪音,本方案通过另设一专门固定后护杠的后护杠安装孔52,使后护杠独立于后平叉安装,能够增加行车的稳定性,降低噪音。

该座桶6固定在主框架1的后上方。如图5所示,该座桶6朝向后方的后端板61上设有多个固线孔611,用于固定夹线扣612。该夹线扣612如图11所示(图5未画出),其包括一个扣环6121以及一个弹性固定端6122,安装时,捏紧弹性固定端6122并塞入固线孔611,塞入后弹性固定端6122恢复原状,以牢固卡在座桶6内,该扣环6121朝向后方,可以掰开并将线束收纳在内部然后合上,使线束固定在座桶后端板61上。相比起传统的用焊接方式固定在座桶后端板上的弹性固定条,采用固线孔611和夹线扣612的方式,安装简便,无需焊接,且固定效果较好,线束不易脱落。该车架主体上的其他需要固定线束的部位也可以同样设置固线孔611,采用夹线扣612的方式进行固定。

该控制器盒7通过托盘18和第一管11的延伸端所形成的容纳部设于主框架1的后上方,相较于传统的将控制器盒7与电池一并放置在主框架1下部空腔的方式,本方案能够提升控制器盒7所处的高度,在下雨造成路面淹没的情况下,控制器盒7能够远离水面,防止漏电或损坏。

具体地,如图4-6所示,控制器盒7放置在托盘18内,当座桶6上方安装坐垫后,坐垫盖合在座桶6以及托盘18的上方,可将控制器盒7隐藏,也防止雨水滴落在控制器上。在容纳部上还固定有一横跨托盘18两侧的第一管11的保护条19,控制器盒7放置在保护条19下方,以防止坐垫盖合在容纳部上时直接压在控制器盒7上造成损坏。

如图12-14所示,该控制器盒7大致为长方形,其包括盒体71和盖设在盒体71上并与其形状适配的盒盖72,该盒体71由底板711和围在底板四周的侧板712组成。该盒体71和盒盖72的一端的至少一侧形成向内的凹陷部713(向内是指朝向控制器盒7内部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盒体71和盒盖72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均形成向内的凹陷部713。在盒体71左右两侧的凹陷部713的侧板712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接线孔7121,左侧的第一接线孔用于走电机线,右侧的第一接线孔用于走主电缆。如图15所示,该凹陷部713的设计目的是便于走线,使电动车其他位置的线束从容纳部下方通过凹陷部713方便地进入容纳部内,再通过第一接线孔7121进入控制器盒7内部与控制器连接,且控制器盒7的体积在容纳部允许的范围内能够最大化,有效地利用容纳部的空间,有利于电动车的紧凑化设计。

该盒体71的左侧的侧板712上还设有第二接线孔7122,用于走充电线。盒体71的后侧的侧板712上还设有第三接线孔7123,用于走尾灯线。

该盒体71的底板711上还形成有相互交错的纵向加强筋7111和横向加强筋7112,其侧板712的内壁上形成有竖向加强筋7124,均用于加强盒体71的抗变形能力。优选地,该侧板712的内壁的竖向加强筋7124还与底板711上的纵向加强筋7111和横向加强筋7112相互连接,以形成在三维方向上一体联结的加强筋结构,以更好地抵抗各个方向的压力,保证控制器的安全运作。优选地,该盒盖72内也设有纵向加强筋721和横向加强筋722。

该盒体71的底板711上设有用于固定控制器的控制器安装孔7113。该盒体71内的四个角上设有固定柱7114,在盒盖72上与固定柱7114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固定柱7114相适配的固定孔723,将盒盖72盖设在盒体71上以后,用螺钉穿过固定孔723和固定柱7114,即可将盒盖72固定在盒体71上。

该控制器盒7优选采用塑料制成,可以防止漏电触电,增加电动车的安全性。

该后货架85固定在容纳部的后上方,可承载更多货物。

上述对电动车车架各个部分进行的改进,其功能相互独立的,例如前护杠固定件、脚踏板固定结构、车撑、平叉安装座以及控制器盒之间,其改进方案可以自由组合,即可以仅采用其中一些改进方案而不采用另一部分改进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或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自由组合,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