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1578发布日期:2019-08-24 09:0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车门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送车门的载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总装车间生产工艺中会在同一平台共线生产多款车型。在共线生产的过程中会有不同车型穿插和切换,这样的生产状况对车门分装线的载具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在切换车型时满足不同车门的输送。目前国内的汽车厂总装车间生产线上的车门分装线载具都是采用夹持块固定车门前后边轮廓进行输送,在切换不同车门进行输送时需要人工调整四个方向的夹持块的位置,导致人工切换时工作量巨大,存在遗漏调整造成车门掉落的风险,存在潜在的人身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载具,能够快速、可靠的固定不同车型的车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门载具,包括门锁侧立柱和铰链侧立柱,门锁侧立柱上设置有卡置于车门门锁所在侧门边的v形卡,铰链侧立柱设置有上、下铰链轴支撑臂,上、下铰链轴支撑臂的悬置端设置有与车门铰链轴插接配合的铰链轴孔,所述的上铰链轴支撑臂和/或下铰链轴支撑臂与铰链侧立柱之间设置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下铰链轴支撑臂至少有一个固定在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上,使铰链轴支撑臂可以沿铰链侧立柱上下移动,改变上、下铰链轴支撑臂之间的距离,使得上、下铰链轴支撑臂可以与不同车型的车门铰接座进行铰接,通过v形卡夹持车门轮廓限制车门绕铰链中心转动,这样车门输送转运过程中则保持姿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铰链轴支撑臂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铰链轴支撑臂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v形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车门载具,包括门锁侧立柱1和铰链侧立柱2,门锁侧立柱1上设置有卡置于车门门锁所在侧门边的v形卡60,所述的铰链侧立柱2设置有上、下铰链轴支撑臂20、30,上、下铰链轴支撑臂20、30的悬置端设置有与车门铰链轴插接配合的铰链轴孔21、31,所述的上铰链轴支撑臂20和/或下铰链轴支撑臂30与铰链侧立柱2之间设置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铰链轴支撑臂可以沿铰链侧立柱2上下移动,改变上、下铰链轴支撑臂20、30之间的距离,通过上、下铰链轴支撑臂20、30上设置的铰链轴孔21、31与车门铰链轴插接配合限制车门的移动,通过v形卡60夹持车门轮廓限制车门绕铰链中心转动,从而整体上固定住车门,确保车门转运安全。

优选的,所述的下铰链轴支撑臂30与铰链侧立柱2之间设置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所述的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包括下铰链轴支撑臂30设置在的滑块座40,滑块座40与铰链侧立柱2上立式布置的导轨50构成上下滑移配合,导轨50上开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定位调节孔51,滑块座40上设置定位销41,定位销41选择定位调节孔51实施插接配合。需要对下铰链轴支撑板30进行调节时,将滑块座40沿导轨50移动后将定位销41插接至定位调节孔51内,实现下铰链轴支撑板30的上下调节与锁定。

进一步的,下铰链轴支撑臂30上端面设有用于抵靠铰链侧车门轮廓的限位机构32。用限位机构32抵靠在铰链侧车门轮廓处,从而更好的固定住车门,防止车门偏转。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32包括水平布置的直管321,直管321通过支撑柱固定在下铰链轴支撑臂30的上方,直管321沿管长开设的长条孔和周向开设的条形孔构成l型孔322,l型孔322中设有径向拨杆323,拨杆323的里端与位于直管321管腔内的顶杆324相连,顶杆324位于直管321管腔内的一端与直管321管腔内端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提供的弹力驱使顶杆沿管长移动并抵向车门前边的位置处。将车门安装于本发明的装置上,首先要拨杆323拨回并别置在周向条形孔处使顶杆324处在回缩位,以方便车门与下铰链轴支撑臂30的装配,然后再将拨杆323拨回至长条孔,在弹簧作用下,其前端抵住车门。

优选的,导轨50的上下两端均布置有行程挡块52。通过设置行程挡块52确保切换时滑块座40不会掉出导轨50之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载具,包括门锁侧立柱和铰链侧立柱,门锁侧立柱上设置有卡置于车门门锁所在侧门边的V形卡,铰链侧立柱设置有上、下铰链轴支撑臂,上、下铰链轴支撑臂的悬置端设置有与车门铰链轴插接配合的铰链轴孔,所述的上铰链轴支撑臂和/或下铰链轴支撑臂与铰链侧立柱之间设置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通过将上、下铰链轴支撑臂至少有一个固定在上下调节与锁定机构上,使铰链轴支撑臂可以沿铰链侧立柱上下移动,使得上、下铰链轴支撑臂可以与不同车型的车门铰接座进行铰接,通过V形卡夹持车门轮廓限制车门绕铰链中心转动,这样车门输送转运过程中则保持姿态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迅;梅绍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19.0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