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400发布日期:2020-02-07 23:5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总装装配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车身外观间隙和平度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后保险杠与后背门配合处的间隙和平度用户极易感知,且在装配过程中难以控制。后背门在装配过程中通常通过工装进行对中,但后保险杠通过自身定位点和安装点直接装在车身,存在以下问题:

一、单侧间隙均匀度和左右两侧间隙极差大小无法保证。后保险杠在y向通过自身定位孔定位,定位孔和螺栓之间有浮动量,车身上后保险杠定位孔存在位置度公差,加上打紧后保险杠安装螺栓过程中的形变量,导致其与后背门的间隙无法保证。

二、平度差。后保险杠在装配过程中与后背门的x向面差匹配面无结构或者装具保证,容易出现平度高出和低进不一致。

三、产品外观一致性无法保证。后保险杠在装配过程中与后背门的间隙完全通过人工装配进行调整,工人的操作技能对产品装配后的一致性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在装配过程中直接与后保险杠的dts匹配面贴合,可以避免反复调试,一次性将后保险杠装配到位,打断尺寸链环,保证间隙和平度,提升整车外观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的底部设有与车身后围板的工装定位面配合的定位块以及与车身后围板的工装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所述工装本体的两端设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的端部设有后保险杠限位块,所述后保险杠限位块上设有装配状态时与后保险杠dts匹配面贴合的x向限位面和y向限位面。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使用时,首先将后保险杠预挂接至车身和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然后拿取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将定位销插入车身后围板上相应的定位孔,并且使工装本体的底部的定位块与车身后围板的工装定位面贴合,将工装定位到车身,然后调节后保险杠的位置,使后保险杠的左右y向间隙匹配面与工装的y向限位面贴合,保证后保险杠的开口尺寸大小和后背门的配合间隙大小以及左右极差;将后保险杠的x向面差匹配面与工装的x向限位面贴合,控制后保险杠与后背门的x向平度;待后保险杠的dts匹配面与工装的限位面贴合后,拧紧后保险杠的所有安装螺栓,最后取下工装,进行下一装配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架为包括上支架杆和下支架杆的叉状支架,所述上支架杆和下支架杆的端部均设有所述后保险杠限位块。这样通过上下成对设置的后保险杠限位块,可以更加保证x向限位面和y向限位面的定位作用,保证后保险杠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包括螺纹段和定位段,所述定位销通过螺纹段与所述工装本体连接。由于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定位销经常与定位孔发生磨损,长期使用后导致定位不稳,需经常更换定位销,因此将定位销设置成可拆卸式,方便更换,降低工装更换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架上设有用于防止工装摆放方向错误的防错标志。由于工装结构左右对称,因此在左侧或右侧定位支架上设置“l”型标志或“r”型标志用来防止工装在定位到车身过程中摆放错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工装的取放,所述工装本体的顶部成对设置有把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身后围板上的安装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限位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示:1、工装本体;11、定位块;12、主定位销;121、螺纹段;122、定位段;13、次定位销;14、定位支架;141、上支架杆;142、下支架杆;143、防错标志;15、后保险杠限位块;151、x向限位面;152、y向限位面;16、把手;2、车身后围板;21、工装定位面;22、工装主定位孔;23、工装次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工装本体1的底部设有与车身后围板2的工装定位面21配合的定位块11以及与车身后围板2的主定位孔22配合的主定位销12、与车身后围板2的工装次定位孔23配合的次定位销13,工装本体1的两端设有定位支架14,定位支架14的端部设有后保险杠限位块15,后保险杠限位块15上设有装配状态时与后保险杠dts匹配面贴合的x向限位面151和y向限位面152。其中,主定位孔21为圆孔,次定位孔23为腰型孔,以吸收y向位置度公差,避免出现过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保险杠辅助工装使用时,首先将后保险杠预挂接至车身和后保险杠安装支架,然后拿取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将主定位销12、次定位销13插入车身后围板2上相应的主定位孔22和次定位孔23,并且使工装本体1的底部的定位块11与车身后围板2的工装定位面21贴合,将工装定位到车身,然后调节后保险杠的位置,使后保险杠的左右y向间隙匹配面与工装的y向限位面152贴合,保证后保险杠的开口尺寸大小和后背门的配合间隙大小以及左右极差;将后保险杠的x向面差匹配面与工装的x向限位面151贴合,控制后保险杠与后背门的x向平度;待后保险杠的dts匹配面与x向限位面151和y向限位面152贴合后,拧紧后保险杠的所有安装螺栓,最后取下工装,进行下一装配工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位支架14为包括上支架杆141和下支架杆142的叉状支架,上支架杆141和下支架杆142的端部均设有后保险杠限位块15。这样通过上下成对设置的后保险杠限位块15,可以更加保证x向限位面151和y向限位面152的定位作用,保证后保险杠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主定位销12包括螺纹段121和定位段122,主定位销12通过螺纹段与所述工装本体连接。由于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定位销经常与定位孔发生磨损,长期使用后导致定位不稳,需经常更换定位销,因此将定位销设置成可拆卸式,方便更换,降低工装更换成本。次定位销13的结构与主定位销1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定位支架14上设有用于防止工装摆放方向错误的防错标志143。由于工装结构左右对称,因此在左侧的定位支架14上设置“l”型标志用来防止工装在定位到车身过程中摆放错误。

优选的,为了方便工装的取放,工装本体1的顶部成对设置有把手16。此外,取放工装本体1还可以通过直接夹取工装本体1或者在工装本体1上设置夹持部等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