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0185发布日期:2020-06-12 13:4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仓库是每个企业的仓储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仓储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一环。但是如今仓储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公司厂商,传统仓储工作中许多如分拣效率低、仓库空间利用率低、仓库储存环境的安全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人力在仓库运输管理方面有先天的劣势,如疲惫、大意等问题。相反,将结合了精准室内定位与多种传感器的智能车运用于此工作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智能车上通常会预先安装有各类传感器,用来采集仓库内各类物件的信号或信息,其中,例如超声波传感器,可以用来识别智能车上承载货物的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当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车身会产生较大震动,并且震动会同时传递给智能车上安装的传感器,影响传感器的识别精度,影响传感器对采集仓库内各类物件的信号或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不够平稳,车身的震动会影响传感器识别精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其包括预先安装有传感器的智能车,所述智能车的底部通过多个支撑板安装有多个相应的驱动轮;所述智能车与每个支撑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减震组件一和减震组件二;

所述减震组件一包括壳体一、垫块、滑块、弹簧一和支撑杆,所述壳体一设置在所述智能车的底部且内部开设槽口朝下的开槽;所述垫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开槽的槽壁顶端;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开槽内;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所述垫块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的相对另一侧垂直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二包括壳体二和两个弹簧二,所述壳体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顶部具有开口;所述支撑杆的相对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壳体二内,并能够在所述壳体二内壁的底端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两个所述弹簧二的一端相对固定在位于所述壳体二内的所述支撑杆两侧;两个所述弹簧二的相对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二相对应的内壁弹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智能车与支撑板之间增设的减震组件一和减震组件二,可以有效降低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传递给传感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震感,解决了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不够平稳,车身的震动会影响传感器识别精度的技术问题,得到了可以使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更加平稳,避免车身震动影响传感器识别精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减震组件一还包括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水平插设在所述壳体一上;所述滑块上开设与所述锁紧螺杆杆部的端部螺纹配合的杆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的一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开设多个供锁紧螺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二的内壁底端开设与所述支撑杆底端滑动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减震组件二还包括两个调节螺杆和两个压块,两个所述调节螺杆相对螺纹插接在所述壳体二的两侧,两个所述压块分别收容在所述壳体二内并与相应的弹簧二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调节螺杆杆部的端部伸入所述壳体二内并与相应的所述压块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与相应的所述压块的转动连接处设置轴座,所述轴座内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调节螺杆杆部的端部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板上均穿插设置有气管,每个所述气管的一端安装有吸盘,每个所述气管的相对另一端汇聚连通在一个真空泵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智能车的底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板上穿插有插脚螺杆,所述支撑板上预留有与所述插脚螺杆螺纹配合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二之间一体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在智能车与支撑板之间增设减震组件一和减震组件二,当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减震组件一内的弹簧一可以吸收路面传递至支撑杆处的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减震组件二内的弹簧二可以吸收路面传递至支撑杆水平方向上的震动,使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更加平稳,避免车身震动影响传感器识别精度。

2.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一内的锁紧螺杆、杆孔和通孔,当智能车的局部承载较重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壳体一上合适的通孔插入锁紧螺杆,使锁紧螺杆杆部的端部插入滑块的杆孔内,以实现滑块与滑槽之间的相对锁定,避免智能车由于局部承载过重而发生倾倒。

3.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组件二内的调节螺杆、压块和轴座,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智能车上物件的载重量,拧动调节螺杆改变压块在壳体二内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弹簧二整体的行程距离,以保证智能车行驶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内智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减震组件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局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智能车;2、减震组件一;3、减震组件二;4、支撑板;5、壳体一;6、垫块;7、滑块;8、弹簧一;9、支撑杆;10、锁紧螺杆;11、杆孔;12、通孔;13、壳体二;14、弹簧二;15、滑槽;16、调节螺杆;17、压块;18、轴座;19、气管;20、吸盘;21、插脚螺杆;22、真空泵;23、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图1,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包括预先安装有传感器(图未示)的智能车1。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的种类可以为很多种,例如超声波传感器。

智能车1的底部通过多个支撑板4安装有多个相应的驱动轮23。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的数量设置为四个,相应的驱动轮23的数量也设置为四个。

四个支撑板4均是整体呈矩形的板体,四个支撑板4呈矩形分布在智能车1的底部。四个驱动轮23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支撑板4底部,用于与路面接触,驱动轮23可以由驱动机驱动,从而实现智能车1的行驶。由于驱动轮23的驱动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请结合图1,智能车1与每个支撑板4之间依次设置有减震组件一2和减震组件二3,通过减震组件一2和减震组件二3可以降低路面传递至智能车1上传感器的震感,以保证传感器的识别精度。

请结合图2和图3,每个减震组件一2包括壳体一5、垫块6、滑块7、弹簧一8、支撑杆9和锁紧螺杆10。

壳体一5是整体呈矩形、竖立设置且内部中空的套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一5还可以是整体呈圆柱形、竖立设置且内部中空的套体,只要不影响壳体一5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其他结构。

壳体一5设置在智能车1的底部且内部开设槽口朝下的开槽(未标示)。壳体一5与智能车1底部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它连接方式,例如钉接。开槽是截面呈矩形的槽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开槽还可以是整体呈圆形的槽体,只要不影响开槽与滑块7之间的适配性,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槽体。

壳体一5的一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开设多个通孔12。通孔12截面呈圆形的孔体。

垫块6是整体呈矩形的块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垫块6还可以是整体呈圆形的块体,只要不影响垫块6与开槽之间的适配性,还可以是其他块体结构。

垫块6固定设置在开槽的槽壁顶端,本实施例中垫块6与开槽的槽壁顶端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垫块6与开槽的槽壁顶端之间还可以为焊接,只要不影响垫块6与开槽的槽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滑块7是整体呈矩形的块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7还可以是整体呈圆形的块体,只要不影响滑块7与开槽之间的适配性,还可以是其他块体结构。滑块7滑动设置在开槽内,滑块7可以在开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滑块7上开设杆孔11,且杆孔11与每个通孔12相对应,并且杆孔11位于滑块7上靠近通孔12的一侧。

滑块7的一侧与垫块6之间通过弹簧一8连接。弹簧一8位于滑块7与垫块6之间。本实施例中弹簧一8的两端分别与滑块7和垫块6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滑块7在开槽内的滑动,可以压缩或拉伸弹簧一8。

支撑杆9是截面呈矩形且整体呈长条形的杆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9还可以是截面呈圆形且整体呈长条形的杆体,只要不影响支撑杆9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其他杆体结构。支撑杆9的一端与滑块7的相对另一侧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与滑块7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滑块7与支撑杆9之间可以保持同步运动。

锁紧螺杆10水平插设在壳体一5上,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杆10杆部的端部穿过通孔12后可以与杆孔11螺纹连接。当智能车1的局部承载较重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壳体一5上合适的通孔12,通过锁紧螺杆10穿过相应的通孔后拧入杆孔11内,以实现滑块7与滑槽15之间的相对锁定,避免智能车1由于局部承载过重而发生倾倒。

请结合图4,每个减震组件二3包括壳体二13、两个弹簧二14、两个调节螺杆16和两个压块17。

壳体二13是内部中空、顶部开口且整体呈矩形的块体。壳体二13顶部的开口(未标示)是整体呈矩形的孔体,并且开口的孔径大于支撑杆9的杆径。

壳体二13设置在支撑板4上,本实施例中壳体二13与支撑板4之间通过一体冲压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二13与支撑板4之间还可以是螺钉连接,只要不影响壳体二13与支撑板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支撑杆9的相对另一端穿过开口伸入壳体二13内,并能够在壳体二13内壁的底端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壳体二13的内壁底端开设与支撑杆9底端滑动配合的滑槽15,从而使得支撑杆9可以在滑槽15内水平方向上移动。

两个弹簧二14的一端相对固定在位于壳体二13内的支撑杆9两侧。本实施例中每个弹簧二14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杆9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两个调节螺杆16相对螺纹插接在壳体二13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壳体二13上开设与调节螺杆16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每个调节螺杆16杆部的端部穿过螺纹孔伸入壳体二13内。

两个压块17均是竖立且整体呈矩形的块体,两个压块17分别收容在壳体二13内。两个弹簧二14的相对另一端分别与壳体二13相对应的内壁弹性接触。即两个压块17与相应的弹簧二14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压块17与弹簧二14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块17与弹簧二14之间还可以为焊接,只要不影响压块17与弹簧二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每个调节螺杆16杆部的端部伸入壳体二13内并与相应的压块17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16杆部的端部与压块17之间通过轴座18连接。轴座18通过螺钉固定在压块17远离弹簧二14的一侧,轴座18内部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调节螺杆16杆部的端部卡合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轴承的内圈与调节螺杆16杆部的端部之间还可以是通过键连接。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智能车上物件的载重量,拧动调节螺杆16改变压块17在壳体二13内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弹簧二14整体的行程距离,以保证智能车1行驶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由此,减震组件一2和减震组件二3的工作方式为:当智能车1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驱动轮23将地面起伏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撑板传递给壳体二13和支撑杆9,支撑杆9的底部在壳体二13内的滑槽15上水平滑动并压缩支撑杆9两侧的弹簧二14,使弹簧二14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水平方向上震动,同时支撑杆9的顶部在壳体一5内推动滑块7运动,并压缩弹簧一8,使弹簧一8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竖直方向上震动,使智能车1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更加平稳,避免车身震动影响传感器识别精度。

请结合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支撑板4上均穿插设置有气管19。气管19是具有一定弹性的管体,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板4上开设供气管19穿过的管孔(图未示),气管19穿置固定在管孔内。每个气管19的一端安装有吸盘20,每个气管19的相对另一端汇聚连通在一个真空泵22上。本实施例中真空泵22通过螺钉固定在智能车1的底部。

由此,当智能车1行驶至仓库内的水平地面上停止时,将多个吸盘20拉低至与水平地面接触,启动真空泵22通过气管19抽吸吸盘20内的空气,使吸盘20与水平地面之间呈负压,从而使得吸盘20与水平地面之间吸附连接,可以有效提高智能车1在行驶结束后与仓库水平地面之间连接的平稳性。

请结合图1和图4,每个支撑板4上穿插有插脚螺杆21,插脚螺杆21相对支撑板4垂直设置。支撑板4上预留有与插脚螺杆21螺纹配合的插孔(图未示),插脚螺杆21的杆部可以穿过插孔。

由此,当智能车1行驶至仓库内的砂石地面上停止时,将插脚螺杆21通过插孔插入砂石地面,以增强智能车1停止时与砂石地面之间的抓地力,可以有效提高智能车1在行驶结束后与仓库砂石地面之间连接的平稳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施例基于传感器定位和身份识别的智能立体化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在智能车与支撑板之间增设减震组件一和减震组件二,当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减震组件一内的弹簧一可以吸收路面传递至支撑杆处的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减震组件二内的弹簧二可以吸收路面传递至支撑杆水平方向上的震动,使智能车行驶至仓库内起伏路面时更加平稳,避免车身震动影响传感器识别精度。

2.本实施例减震组件一内的锁紧螺杆、杆孔和通孔,当智能车的局部承载较重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壳体一上合适的通孔插入锁紧螺杆,使锁紧螺杆杆部的端部插入滑块的杆孔内,以实现滑块与滑槽之间的相对锁定,避免智能车由于局部承载过重而发生倾倒。

3.本实施例的减震组件二内的调节螺杆、压块和轴座,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智能车上物件的载重量,拧动调节螺杆改变压块在壳体二内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弹簧二整体的行程距离,以保证智能车行驶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